浅谈高中历史课中家乡史的渗透

2016-03-03 17:22周振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家乡历史

周振杰

(陕西省洋县中学 陕西汉中 723300)

浅谈高中历史课中家乡史的渗透

周振杰

(陕西省洋县中学 陕西汉中 723300)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根据教育改革要求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在学科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家乡的地方史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逐渐形成了将家乡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来开展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一、家乡史与中国史的关系

家乡史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史,是家乡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和发展变迁。小的地方史构成大的地方史,它们又共同形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家乡史是民族史国家史的细胞,也是大历史的缩影。研究家乡历史可以小中见大,知微见著。我校所在的陕西省洋县,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华炎帝氏族第一位首领魁隗氏出生地在洋县华阳境内。家乡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有着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几乎在历史的每个重要阶段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与中华民族的大历史息息相通,中国史的大多数结论都能在这里得到印证。

二、家乡史教学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谈到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时指出:“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现行中学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世界的大历史,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较少兼顾各地方、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因而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与鲜活性。这些远大空的历史,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缺乏对历史课的兴趣。但每当谈到与本地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谈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谈到这些触手可摸的家乡史时,学生情绪激昂,争论不休。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把课本知识与家乡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勾通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对家乡史事的亲切感,用已感知的家乡史事去感悟课本中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去诠释家乡史,用家乡史来印证课本知识。很好地实现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家乡史教学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

适当进行家乡史的渗透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尽管当前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选取的材料多是有关全局性的,而涉及局部性的材料,总是有详有略,有所侧重。且教材中的材料多是有关主干知识的,仅能反映历史发展脉络。许多时候缺乏细节支撑的历史课程,必然变得枯燥、乏味与难懂,极大影响了历史学科的生动性、形象性,丧失了历史学科应有的魅力。有些教材内容即使有细节,也很难顾及全国所有的地方。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将重要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得生动、有味,要让历史不仅骨骼清晰,而且能有血有肉,鲜活丰满,有时离不开地方史料的补充。

四、家乡史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全方面的素养

旧的历史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接受,学生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由于教材课程缺乏时代感和亲切感,而地方史涉及的人物、事件往往是学生熟知的身边事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归生活,在已有社会生活基础上建立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理解和反思,扩展了课程视野,因此在学习中会有更大的兴趣。如在学习古代经济时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我们县城里的中心广场为什么叫“官市”,“官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都有哪些职能,反映了古代商业经济的什么特征等等。先让学生调查访问,然后进行讨论。还如在讲授“文化大革命”史时学生一直对老师所讲内容质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查阅地方史志,对发生武斗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搜寻残留在旧建筑上的标语,与父祖辈交流,拜访参加过串联的老人等,以此印证了课本和课堂内容。还比如在讲文化史时我们要求学生采取力所能的方式手段考查探究校园内的大成殿自北宋以来的变迁史,尤其是民国初年和“文革”期间的历史。要求学生能概述孔庙简史,解释重大政治活动对孔庙的影响,理解重要历史阶段的文化政策和阶段特征。这些活动在丰富了地方历史知识的同时,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深化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家乡的认识,也增强了合作意识,较全面地培养了学生学科素养。这些方法途径密切了学生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励学生对历史现象和社会现实进行观察与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五、如何在教学渗透地方史教学

1.教师主体——历史课堂上对地方史的渗透

要求教师广泛涉猎,精心备课。首先要熟悉地方史志,走访家乡的历史遗迹,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物,整理历史传说,形成比较完整的地方史知识体系。其次备廛时要精选史料和教学素材,精心设计过程,在恰当的环节自然嵌入,适时渗透,要避免生拉硬扯和喧宾夺主。在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直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地方史在某一阶段的情况,在某一历史事件中的地位,这是教师主导的讲解,优点是教学效率比较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点题,利用学生掌握的史料和对家乡史的理解进行探究式学习研讨,教师进行点拨,提高学生对地方史的认识。

2.学生主体——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渗透

可由教师布置探究地方历史的任,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走村串巷,进图书馆、博物馆,查阅资料,组织写作等。要按学段根据教学内容周密的安排计划,要就地取材,要切实可行。

总之,家乡史是丰富的资料宝库,有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适当发掘家乡史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课外活动,对历史学科素养的养成有极其重的作用,更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家乡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