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利
(皮山县第三小学 新疆和田 845150)
谈在小学汉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徐明利
(皮山县第三小学 新疆和田 845150)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 渗透 责任感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特别是处于21世纪的今天,更是任重而道远。“学汉语,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汉语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不断提高之原动力在于思想政治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汉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现结合自己在小学汉语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汉语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就小学汉语教学而言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汉语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生受用的汉语意识,同时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一致的意志品质。这对小学汉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丰厚的汉语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要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要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术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1.以爱贯穿教学的始终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就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丑小鸭就是在爱的教育下变成白天鹅的,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要对学生关爱倍加,不仅要爱优生,更要爱差生,要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深沉的爱。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即与真诚的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及时鼓励,树立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才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
2.丰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教师要是一个眼波的学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要把汉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外塑形象,内修品质,要在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上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举止大方、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用汉语明、品行端正。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育小学生爱护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当今的人类环境――地球,正在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而学校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小学汉语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然后启发学生,资源枯竭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恶果。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呼声。那么,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贪玩、荒废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匆匆》时,让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珍惜生命。 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教育学生不要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
3.向小学生渗透团结友爱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懂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呢?在学习《蓝色的树叶》时,先让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林园园舍不得借给李丽绿铅笔,最后李丽只能用自己的蓝铅笔去画树叶,让学生明白林园园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但林园园能知错就改,热情地帮助同学,和李丽成为好朋友,这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培养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人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学校的教育又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这种不良的言行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难忘的一天》时,先通过读文引导学生邓小平爷爷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故事情境的变化,使学生体会“我”心情变化成了本课的一个重点。为此教学时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小作者的心情,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进而启发学生,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
汉语学科是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只要坚持不懈地贯穿整个小学汉语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中切忌乏味枯燥的说教,做到寓教于情,情景交融,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陈红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3(4):114.
[2]孙秀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吉林教育:综合,2016(13).
[3]余粉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