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思维情境

2016-03-03 21:42王艳青
关键词:课堂练习算式创设

王艳青

(吉林省镇赉县嘎什根乡学校 吉林镇赉 137300)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思维情境

王艳青

(吉林省镇赉县嘎什根乡学校 吉林镇赉 137300)

思维是人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就不可能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些论点都阐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思维器官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新的知识。

小学 数学 创设思维情境

思维是由人们的认知需要引起的,没有认知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分析问题情境开始的,分析问题情境能导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进入活跃状态。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思维情境的多种途径。

一、导入

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导入新课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能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教学效果欠佳。在导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例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这样引入:“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今天就让同学们来考老师。”学生一听考老师兴趣倍增,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能马上告诉你能否被2、5整除。”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一些数,老师均迅速作出正确的答复。对此,学生感到很惊讶,老师怎么回答得这么快?到底有什么窍门?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想去探究。②巧设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我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二、疑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可以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一定思维容量,发人深省的“问题”、“悬念”作为引起学生急切好奇心的出发点,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关切、愿问其详,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老师先写出一个算式“19×11”,问学生这个算式的积是多少?经过计算后,学生说出了答案。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凡是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教师都能迅速口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算式,先自己计算一下答案,然后再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报出答案。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算式都能快速准确地报出答案,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积是多少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以这种设疑方式来引导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三、生活中的实例

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热情。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学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四、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由已知通向未知或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求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情境的创设。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用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一年级学会的方法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绘图,学生很快发现格子不够用,这时教师适时提问:在这张方格图中怎样能把这些数直观准确地表示出来?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很快讨论出可以用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在这里可以看到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新旧的冲突,以及数学知识本身所具备的魅力,创设出学习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究的欲望。

五、实验

数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真理,然后再来探讨它们的理论依据,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多数学生都认为:边越长,角就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角度演示器”演示了以下几种情况:① 边长的角大,边短的角小;② 边的长短不同,而角的大小相等;③ 边长的角反而小,边短的角反而大。让学生根据“角度演示器”的演示进行讨论,从而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的。

六、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学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深。

当然,创设思维情境没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只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对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多开动脑筋,定能创设出能引起学生认识需要,激发求知欲望的思维情境来。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算式创设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么写算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