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做法

2016-03-03 13:54李小平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操阅读教学能力

□李小平



文本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做法

□李小平

摘要:以课文为例,以学生为本是文本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可采取的具体做法有: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纯真的感情,体现语言的特色,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操;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新的定位。这种观念的变化要求我们的阅读范式开始由“授受型”向“对话型”转变。课堂阅读对话,必然要求尊重学生、教师、文本的主体性,并力求达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1]阅读文本时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根本的要求,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者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一、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纯真的感情

法国作家左拉曾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狭义上的学习,而是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熏陶人的性情和人格。“阅读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悟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就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2]沈从文《边城》展现了一幅幅纯朴宁静的田园诗般的湘西民俗风情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情感体验。比如:主人公翠翠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是如何表现翠翠的生活情景的?带着问题,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在把握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归纳人物形象特点。有学生叙述道:“小说中的翠翠与青山绿水做伴,她那纯洁的心灵、朴实的本质,犹如蓝天中的一片白云,旷野里的一阵清风,山间的一股清泉、林中的一抹翠绿。只有在沈从文的笔下,才有这样鲜活的形象。”又如:文中的自然美景、青春之情,感染着学生,学生仿佛走进湘西的风景画里,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中人的活动。有学生描述道:“我仿佛置身于那幅明净而优美的湘西自然风景画中,看到翠翠坐在屋后白塔下心事重重地看满天红云,听到翠翠与傩送在温柔的月光下缠绵的歌声。”新课标在解读关于阅读文本的“教学建议”中有:读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在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小说中人物一生的善恶与悲欢,体会作者对生命与人性美真挚颂扬的情感。学生认识到: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朴素爱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蓄的东方美德。学生总结道:“这篇小说是作家带着真挚的感情,从清新的笔墨中流淌出来的涓涓细流:那缠绵委婉的情调叩击了我的心扉,那诗歌般的意境与情愫滋润了我的心田。”学生将自己融入到小说的情境中,用心与小说中主人公对话,与小说的作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学生纯真的感情自然地融入了作品中,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二、在文本阅读中体现语言的特色

现行大纲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言教学应该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有意识和具有挑战性的交流。”[3]同时还要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作为教师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的主体性是有限度的,它的发挥必须接受文本空间的限制。“教师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4],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与文本对话。比如《陈奂生上城》,这篇小说题材有趣味,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起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的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其语言通俗,乡土味浓,口语化强。针对这一特点,在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时,可尝试要求学生运用熟语交流课文信息。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既贴近农民生活,运用恰当,又能表现出语言的风趣、幽默、智慧的特点。以下是师生共同交流的例子:

1.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烘托出经济体制改革后陈奂生处境改善的舒畅幸福,真可谓“亲也有,邻也有,不如自己手中有。”他悠悠上城来,精神爽快,内心欢快,有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陈奂生当“漏斗户主”时的处境是:“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丁当响。”

3.提到讲话就触到陈奂生的短处。当年他总是默默地走路,默默地劳动,到相好人家里,默默地坐到半夜,仍是“船底放鞭炮——闷声不响。”他最希望自己能说会道,可是他只能讲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听。他深知:“人家夸是一朵花,自家夸惹笑话。”于是自卑,于是表现出精神上的饥渴。他要寻找新的精神生活。

4.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为买一顶新帽子侦察了几家商店,这叫“买卖走三家,不问是行家。”他在车站,顾客七手八脚来买他的油绳,卖完一算,竟少了三角,真是“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只有自认倒霉吧。

5.陈奂生在车站患感冒,就躺在火车站的椅子上睡觉。没想到能碰上吴书记,真如“芝麻落在针眼里——碰巧了。”吴书记帮忙,陈奂生住进了高级旅馆。看着旅馆崭新的陈设,既惊异羡慕,又自惭形秽,怕弄脏了被子,又怕弄脏了房间,手提着鞋,赤着脚走出了房间。这儿可以看出他是“六月里吃薄荷——好凉(良)心。”

6.尽管吴书记与陈奂生有交情,不过,“桥归桥,路归路,住了房间钱得付。”出了五元的大价钱住了一夜宾馆,实在心疼,于是无聊地糟蹋房间,可见他的内心世界:“生铁犁头,宁折不弯;春蚕肚子,尽是私丝。”不过,五元钱也买到一番别人不曾经历过的动人经历,他开心极了。此刻他的感觉有如“吃甘蔗,登楼梯——节节甜来步步高。”他在村里的地位提高了,他便神气起来,做事比以前也有劲多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这种幽默、活泼的熟语交流课文信息,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与文本对话达到了非常默契的程度。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能轻松地走进主人公生活的世界,感受主人公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让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学语文,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思考,感悟,理解,探究,让学生互动起来交流、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提高。

三、在文本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认识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当读者贴近了文本,文本为读者所用时,读者阅读的个性就能体现出来,这需要提倡自主思维,独立思考。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特别重要,因为这样的思维往往具有创造性的成分。这表现在学生对一个问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他们的批判精神、求异的思维品质、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当然,这也要与教材的个性联系起来。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和个性。从题材的选择、主体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都能显示出作者的个性。有的作品含蓄婉转,有的作品沉郁顿挫,有的作品雄浑阔大,有的作品悲凉凄清。阅读文本,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使他们的见解得以充分表达。

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以后,我请学生谈谈这篇课文是如何表现“哭”与“笑”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学生各具特色的评价:

1.哭笑本身都是一样的,都是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也正是这哭笑之间却透示着人性的光芒。当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那一哭一笑,不正说明了她得宠的原因吗?当宝玉摔那“通灵玉”时的满脸泪痕,不正说明他那种“愚傻”吗?当众多丫环见老祖宗拭泪时,也跟着落泪,这不正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奴性吗?……有太多的哭,就有太多的笑,然而就有太多的心计。能够真正的哭笑一回,在那时,恐怕也只有那一群被视为叛逆的逆子了……

2.黛玉的哭是因心底的悲伤,但她也会为一片花瓣的凋零而流泪。孤傲纯洁的她觉得处处碰壁,于是她时时在意,处处小心。她的苦恼、怨恨都化作那一串串泪珠,任其飞洒、飘落。她没有王熙凤谄媚的笑,她只会将想法挥洒成一首《葬花吟》,随着溪水任泪水流淌。黛玉的哭让人魂断,“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黛玉,在贾府污浊的空气中,独自闪烁着纯洁的光彩,那泪光比珍珠还夺目。

从这里可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具有耀眼光彩的人物形象。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现摘录几例:

1.也许幸福很容易被忽视,才有了许多许多的悲哀。悲哀从何而来?悲哀往往从追逐的幸福中来。当罗密欧拼命追求朱丽叶的时候,他的悲哀从此也就注定了。注定了在痛苦中度日,在矛盾中煎熬,为自己缥缈却又尽在眼前的幸福耗尽自己一生的精力。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痴情或执着,但我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只有这种美丽的错误才能谱写出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我的双眼保持着眺望,我的双耳仔细聆听,唯恐疏忽错过。后来才发现,那些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

2.那两个稚嫩的面庞,那两双互相注视的眼睛,两人之间的真情表露,是多么天真美丽而又浪漫啊!因为两家的世仇,他们的相爱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增添了戏剧的悲剧色彩。朱丽叶喝下毒药后醒来,让人们惋惜,她为什么不在罗密欧自杀前醒来,如果罗密欧迟点自杀,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假如悲剧不发生,故事就不会显得这样震撼人心,让人如此心痛了。朱丽叶死了,也许死是一种解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莎翁用死给朱丽叶美丽的生命划上句号。真可惜生活中的朱丽叶太少了!当岁月悄悄地流走时,这世上还剩下几个朱丽叶?

3.眼下老一辈的爱情在夕阳下徜徉,新一代爱情在街头踢踏着舞步,网上的爱情也在轻舞飞扬。多情不是那水中的月,而是那望月的人。爱情本身就是一朵花,它的美,靠采花人去发现、去欣赏。面对着爱情,应该就像面对春天一样,宽厚而又平和。就像在窗台上摆放一盆丁香一样,让丁香能够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情会更加美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伟大的。如果被称为是美好的,那该多美妙啊!

真没想到,理科实验班的学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这里充分展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感到自己是快乐自由的,积极主动的。这就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强烈个性化意识,这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发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个性的表达,才能享受到阅读的审美趣味,也才能深入地鉴赏文本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阅读文本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正如王国维借用辛弃疾词表达读书豁然贯通、超越文本的惊喜之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参考文献:

[1] [德]马丁·布伯:《我与你》,三联书店1986年,第60页。

[2]姚建宏:《个性与阅读教学的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第6期。

[3]饶杰腾:《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期。

[4] [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38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

[责编应中]

猜你喜欢
情操阅读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