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创设与培育

2016-03-03 09:38:04施雄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设化学

施雄飞

(江苏省震泽中学)

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创设与培育

施雄飞

(江苏省震泽中学)

在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倡导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尤为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领域中,要基于创新教育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宗旨,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要使学生摆脱固化的思维定式,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和创新,要形成流畅、变通、精进的化学发散思维,从而增进对高中化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提高化学素养。

高中化学;发散思维;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性思考,并从多维角度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从而使化学问题获得圆满解决,实现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产生单一信息输入、多项信息输出的思维效应。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育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考试任务繁重,发散性思维机会锻炼较少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考试压力较大,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通常压缩到两年完成,学生的训练任务较重,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锻炼机会较少。

2.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思维较为封闭

在高中阶段,一些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不再毫无顾忌地吐露自己的想法,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封闭的想法,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不强。

3.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存在狭窄的问题,这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育而言,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学生要涉猎不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寻找知识的共性点,从而解除内心的疑惑,拓宽知识面。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育的路径探讨

1.以教材为基准,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基础,并抓住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对于催化剂的概念定义为:催化剂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其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的物质。对于这个化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1)催化剂是否也参与了反应?(2)“改变”是指反应速率加速还是减缓?(3)“自身质量不变”是指始终不变抑或是反应过程中可以改变,但最终还是不变?在上述这些问题情境下,学生跟随着教师的发问,进入到自主的思维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虑,并最后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从而增进了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又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在教材中也有表述,即: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用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定义较为深奥、抽象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教师可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1)这个化学概念对于固体和液体是否同样适用?(2)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其他状态下呢?通过对这些问题情境的多角度思维,可以引领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并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实质性的概括和理解,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注重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知识研究的基础,由于化学实验充满变化的特点,学生对于它的期待较高,因而通过对化学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和引领的效果,使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激发出实验探究的欲望,当学生既有的知识与问题情境相冲突时,教师可以适时、顺势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化学实验内容《铝和铝合金》一课的“铝热反应”知识中,为了让学生理解“铝热反应”产生的原理,教师可以创设出实验情境,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镁条和氯酸钾?(2)如果没有二氧化锰,氯酸钾如何迅速分解?(3)当镁条和氯酸钾燃烧完之后,反应还在剧烈进行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化学实验过程说明铝的金属特性强于铁吗?实验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什么方面?

在这个化学实验的问题情境之下,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极大地激发,进入到学习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在这个知识交流的环节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及时点拨、引导和深化,使学生燃烧出来的星星之火可以得到延续和深化,从而提高发散思维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的变通方法

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相似题型的累积练习,找寻到化学知识点的变通与应对之法。

例如,在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的脉络,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为主线,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学习。在学习具体物质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结构—性质—功用—制备”的主线,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并借助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将相关的化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记忆。

一千三百多年间,赵州桥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表述是不恰当的,赵州桥建成于605年左右,“距今一千四百年的历史”的表述则更为确切。老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这一重大发现。

2.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要持宽容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松引起的震荡感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3.拿起表扬的武器。学生在感情压抑、被批评的环境中学习的效率是低下的;学生在兴奋的时刻进行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高效的,思维是活跃的。不仅如此,老师拿起表扬的武器,一句随机的口头表扬,一句鼓励性的作业评语,谁敢说不能鼓舞学生的一天、一个星期、一年甚至一生呢?有人说,棍棒底下出逆子,老师整天板着脸讽刺、讥笑、挖苦,能够培养出乐观积极自信大度的学生来吗?我们相信答案是明确的。

五、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以前我们的教材,不关注课程资源的积习影响深远,而这种方法割裂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毫无兴趣。注重课程教育的开发,把学生的困惑、兴趣纳于课堂,而不要把它们排除在课堂之外。比如我们在学习到唐朝文化的时候,教材上只讲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作品讲得很少,可是同学们知道得很多,他们背诵了杜甫的《绝句》《春望》《望岳》《蜀相》《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等作品,同学们的特长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机会。课程资源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课堂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信心。有的老师还是认为把课堂的时间拿出一部分让学生参与进来,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新的课程理念,也注重教学的结果,但是这种教学结果的取得,一定要促进学生后续发展,如果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而学生不愿意学了,不会学了,则是不可取的,课堂上少学点知识没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生增强了自尊和自信。

六、评价改革

考试和评价本身是没有错的,根本是在于对考试和评价的处理,我们不是通过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表扬一片打击一片。而是要把考试变成为学生“学会”的一种手段,我们讲的发展性的考试评价,教师加强试卷反馈,是面向明天到学会的转变。能够促进学生自尊和自信的发展,完成学生由厌学、厌考到乐学乐考的转变。

我们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的不止是几十个学生,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请让我们携起手来,培育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使中华民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3).

[2]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02(3).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创设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