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琴
(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放慢节奏 初中英语课堂可能更出彩
赵海琴
(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目前部分初中英语课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人文性的漠视和工具性的缺失,重学得、轻习得的程式化教育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四大问题,即PPT的快速驱动、语言课堂的理科化、听读的缺失、词汇意义的告知。运用了案例和案例透视来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法,放慢节奏,初中英语课堂可能更出彩。
初中英语课堂;PPT快速驱动;语言课堂理科化;听读缺失
目前部分初中英语课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人文性的漠视和工具性的缺失,重学得、轻习得的程式化教育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会因为学习生涯规划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而呈现个性化差异,但基于各种考试的教学又抑制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PPT的快速驱动
在设计课件时,一些教师过分运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以至于把本来简明的内容搞得花里胡哨,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或是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色彩及动画所吸引,忽略课堂应学习的知识。
【案例1】有的老师在新授牛津初中英语香港迪士尼之旅的课文时,用了40多张精美的PPT图片,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冲击,但对于阅读技能的培养,以及更高的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熏陶等文化因素是否显得有些缺失呢?
【案例透视】PPT的快速驱动(PPT-based teaching),基于预设与经验,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不同的教学课件,得当的内容,清晰的画面,配以教师的精讲启发,这些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语言课堂的理科化
著名语言学家布朗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作为传承同一文化民族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和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Brown,1994:170)。这表明了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则是语言的环境。伴随着语言的使用,人们也传达了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成正比。这即是“高分低能”的表现之一。
【案例2】课堂设计任务过多:学生整节课都在忙着打钩做题目,很充实,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初中英语的课堂除了要求知识的获得和阅读技能的提高之外,是否要加点文化的东西?
【案例透视】语言课堂的理科化:(1)以考试为中心,基于知识,语言内容理科化,习题代替语言训练,文化缺失。(2)某些环节(in-class)的缺省去了听说读写,某些环节(test-based)过度关注陈述性知识(after-class)。(3)习题化语言课堂带来的弊端, 违背语言学习规律,违背课标要求,枯燥无味。
(三)听读的缺失
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指出,听力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英语老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养成大声读背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牢牢树立“得朗读者得天下”“Loudness shows confidence”的英语学习意识。
【案例3】有些课堂整节课下来,听不到学生朗读英语的声音和播放课文的录音,只能看到学生用心的思考和忙碌的答题情形。是否要给点欣赏体验的东西?
【案例透视】听读在课堂的缺失,语言学习从听开始,听力测试代替听力训练。(1)英语是表音文字。(2)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3)约37%的人为触觉学习者,34%的人为听觉学习者,其余的人为视觉学习者。(4)在长期高质量、大流量的英文输入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法,模仿并巩固标准的语音和语调,培养用英文思维的习惯。
初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已经向语言能力转移。应对措施——教学内容主题化: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语言知识语篇化:温故知新、重在积累;语言训练情景化:联系实际、强化运用;训练安排整体化:统筹兼顾、整体优化。英语教学关键词,听说为基础,操练为主线,学生是主体,目标是导向,语篇、情景训练为基点,评价是活化剂。学生需要经历语言知识的获得→语言技能的训练→思维活动的引发→文化意识的熏陶。一节课出彩的标准:(1)有意义—扎实;(2)有效率—充实;(3)生成性—丰实;(4)常态性—平实;(5)有待完善—真实(叶澜,2012)。
只有克服了上述几个问题,英语课堂才能更加出彩!
[1]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
[2]胡文仲.语言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宋安莲.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