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03-03 09:38:04朱长陵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组初中生英语

朱长陵

(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朱长陵

(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目标教学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历史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包含着一定的趣味性和与时事的联系性,需要学生思考交流,所以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历史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环境,为学生畅所欲言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体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集体的思想意识可能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1+1>2”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因其具有的这些优点,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几个学生凑在一块讨论问题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1.没有把“合作”进行到底

某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一些问题根本没有进行讨论,一抛出合作讨论的问题,不到一分钟马上就说:“哪个小组讨论好了来说说。”然后就马上急急忙忙地引导、解说、讲授起来,结果整节课学生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合作,即使想合作也来不及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2.一些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讨论活动的安排有无必要

如必修三这本书的内容是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了解,对某些人的思想或什么时代的文化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课本本来就有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问题,教师需要深思熟虑后,对有必要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分组不合理

一是小组人数过大,不方便交流,一个小组内6个人最好;二是小组之间的平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相互间的关系等等,否则一些小组不但没办法学习,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

(三)学习效率低

1.后进生不参与讨论,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往往都是成绩比较好的,慢慢的一些学生就会形成懒惰性和依赖性,那就是懒于思考和漠视课堂,他认为所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只是优生与教师间的事情,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2.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默不作声,既不查阅资料,也不参与讨论,你看我,我看你,等待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讨论题答案;而有的小组一片吵闹声,热闹非凡,小组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大家抢着说,发表见解无序化,没有人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到后来时把握不好,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这种合作看似热闹,实质效果很低。甚至一些小组只是趁机讲话玩闹,根本没有讨论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为了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教师必须对任教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根据学生人数和学科特点,每个小组以4~8人比较合适(有时合作学习不需要太多成员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多分几个小组),小组的规模大小会影响每个成员的讲话量和主动参与者的数量。教师在进行指导分组时,小组成员的搭配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价值观念和性格不合的人在一起很难形成牢固的小组,要考虑全面型与特长型学生互补、同学间关系互补、动脑型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优势互补、优秀生与“后进生”知识互补、性格外向型与性格内向型学生互补,达到组内互助学习的效率提高和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科学的分组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科学的分组对小组合作的成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力而行的责任分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找到自己的舞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一节课中课堂小组讨论时成员分工应包括: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自主掌握阅读步骤。在“different looks”课程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简版的《哈利波特》,然后让学生将这本书的主人公以及各个故事角色的外貌特征进行总结。

四、在英语写作中,应用故事题材

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问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也比较低。通过观察初中生所写的英语作文,我们不难发现,语法错误、拼写错误、语句不通等问题十分常见。很多教师为了改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会让学生背诵大量的范文与句型,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即在写作时生搬硬套。实际上,在这种写作训练下,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根本无法获得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对于很多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这个心理现状,为学生设计一些故事题材,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的英语单词、语法等编出一个故事,并将这个故事写出来。这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创作力,还可以使其摆脱先写中文大纲,再直译成英文的现状,使其对英语写作抱有较为浓烈的学习兴趣。在每次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是根据自己的灵感,写一篇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学生自己编出来的故事,也可以是课外读物的故事梗概。在读完《哈利波特》的写作训练中,有的学生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读物片段进行简练,有的学生则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自己编了一个小故事。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我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思维方式等都有差别,虽然他们的写作水平还不成熟,但是却散发着独特的闪光点。

总之,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英文修养,为初中生创设合理、有趣故事情境。首先,教师要利用故事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听力课堂上保持兴趣盎然;其次,教师要在英语口语交际训练中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说英语;再者,教师要利用故事开展英语阅读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其国际思维;最后,教师要在英语写作中,选取一些故事题材,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创作故事,使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是独特的、个性的,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1]李彩云.浅议初中英语的故事情境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4).

[2]钱舒.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创新教育,2015(1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分组初中生英语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分组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