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余秀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深度教学的一点思考
朱余秀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
阅读教学点多面广,长期以来无序浅度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深度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实施深度教学?试着从备课和上课环节来总结一下实施深度教学的粗浅思考和实践。
深度教学;紧迫性;全局;学生
近几年随着深度教学理念的逐渐普及,我深深感悟到:语文也必须要实施深度教学了。
这些年来,确实受够了无序浅度教学的苦。语文牵涉的面实在太广。从字音到字形字义,从成语到病句到语言运用,从文言文到现代文,从记叙文到说明文再到议论文,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从阅读到写作,每一个板块都是一个无底洞,都可以展开独立成一张巨大的网。就具体的每一篇文章而言,从初一到初三,无一不是从内容到主题,从语言风格到写作手法,从文章结构到拓展延伸到现实意义思想启迪。这还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是在教材中找不到章可循。这里不再赘述。语文老师,至少我这个语文老师,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好乱啊,好累啊!老师感受如此,学生更不必说了。由于每天都进行着面的铺开,没有序列性,没有如数理化强烈的逻辑性,没有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联系,因而学生不爱、不重视语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备课环节:心中有全局
以我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3年版)第二单元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我设计了如下单元目标:
(1)学会归纳文章中所写事件。
(2)学会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整体单元目标之下,我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又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小目标,打算将这两个知识点教深、教透,让学生真正学会归纳事件:
《我的老师》一课所写事件很明确,所写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本身标志很明显,于是目标设计成:①学会一件事的表述方法:谁+干什么。②学会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是否变化来判定作者是否写了另一件事。
《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所写事件更复杂一些,不同时间甚至不同地点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其实是件大事的一部分,应该合称为一件事。比如,写莎莉文给我一个洋娃娃,在我手上做拼写doll的游戏,后来有一天莎莉文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两件事,其实可以合并起来归纳成: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doll。因为后文还有一件事是: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water”和“cup”。于是,在教学这课的时候,我设计了:教学生学会“合并同类项”归纳事件的方法。
《王几何》一课所写事件与前几课又不相同,全文实际就写一件事:王几何老师为我们上了第一堂课,让我们永远铭记。但围绕这件事,又写了课堂上的几件小事。它和《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事件归纳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再塑生命的人》是要把几件事合并成一件事,这课是要将一件事拆分为几件事,而到底归纳为几件事,并不取决于这是不是一件事,而是取决于题干要求在哪个范围内去归纳事件。说《王几何》一课写了什么事,那一定就只有一件事:王几何上第一节课。就是说,在第一节课上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一定就是六件事:王几何先挤进教室;然后站在台上哑笑;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反手徒手画圆和等边三角形;然后宣布姓名和绰号;然后叫我们上黑板画圆和三角形;最后下课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于是,我围绕学会归纳事件这个能力点,设计了让学生归纳事件时仔细审题,学会关注题干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这个目标的时候,我还特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事件,其实如果问法不同,归纳出来的事件就不同。如《我的老师》一课,问“写到了我和老师之间的哪些事?”和“写了老师的哪些事”就应该得出不同的答案。
这样,就一个“如何归纳事件”这个阅读能力训练点,通过这一个单元的集中深入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研究归纳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真正搞懂了如何归纳。我想,这应该就是深度教学吧。
2.课堂实施环节:心中有学生
“要优化深度教学,必须‘专注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构建’,而不是简单的‘告诉’”。的确,对于这一点,笔者深以为然。以前,课堂教学时,要教学的内容多,什么都想教给学生,总觉得多多益善,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只好加快速度。加快速度的最好方式,只好是:告诉。这样,学生只是一味听见,一味接受,没有思考时间,没有思维空间,更没有思维碰撞,也就没有机会去自己发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不仅仅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还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知识,如何去构建知识体系。
何红宁.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7):122.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