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娟(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第二十三中学)
初三学生化学“突现性质”问题认知研究
邓玉娟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第二十三中学)
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绪言如是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化肥、农药、水泥、钢材、玻璃和塑料制品,都是化学知识点的外在表现形式。初中学生通过“图式”认知所面对的陌生世界,构建内在的逻辑框架,在不平衡—寻求平衡的过程中掌握并理解所学习的化学知识。通过对初三学生化学“突现性质”问题认知的研究,揭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心理特点,针对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体验式意义教学法,尝试推动化学课程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突现性质;心理认知
“水的沸腾”实验指出:水在一种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变成冰,这是水在向我们展示不同状态下它截然不同的姿态。但水的实质是H2O,即氢元素和氧元素以2∶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突现性质,尤其是化学物质的内在属性,对于初中学生认知图式建立,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化学教学在课堂上多以“示范、灌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面对陌生庞杂的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强行将知识点存储到认知图式构造中。在考试中遇到相类似的题型,将记忆中所储存的图式拿出来进行关键点比对,如若相契合,即将图式直接应用,并得出题目答案。在这一答题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普通记忆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到知识要点的本质,对问题“性质”蜻蜓点水式的理解,对以后化学知识的展开将带来极大的阻碍和不便。
1.意义教学
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如:2H2O= 2H2↑+O2↑是水分子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也是水分解的本质特征。初中学生在观看“水沸腾”实验的时候,能够表达出来的多为:酒精灯燃烧加热,使得试管里的水沸腾并变成水蒸气散发开来。这是化学现象,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看到的基本就只有这么多。那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探究引导,带领学生透过水蒸气现象看到方程式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讲解分子材料(H2和O2)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其次,要唤起学生存在于脑海中的水蒸发知识点;最后引导学生去分析水分解以后的方程构造特征,这就是意义学习观念的现实教学呈现。
2.体验探究
在性质突现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学生才是整个探究课程的主角。启发学生去认知水的构造,去挖掘已有的知识图式,去构建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结合体。如,让学生完成水沸腾实验,并尝试讲解实验中水分解的化学性质变化,以及在玻璃片上出现水珠的化学原由,最后让学生去总结和举例分享这一探究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无限的好奇心,这是科学创新发展不竭的动力来源,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对这种探究精神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突出性质就是探究事物本质,初中学生在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下,配合以体验探究式实验研究,这种探究既可以是在化学实验室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水分解性质的外在表现之水沸腾实验,在家烧开水过程中学生都能观察体验得到。这种探究体验的能力,突出性质的能力,通过课堂上有意识地意义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对化学教学将是意义重大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桂芝.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郑冬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