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达
——从一个课例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落实

2016-03-03 19: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教学研究室李娜
学苑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体悟手掌课例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教学研究室 李娜

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达
——从一个课例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落实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教学研究室 李娜

通过《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的教学实施,从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落实的角度归纳出语文教学确定目标的方向以及实施教学注意读、品、悟、达的语文表达方式。

课例 目标 落实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戴望舒的又一代表作。本单元是新诗单元,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主要是着眼诗歌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基于此,设计课时目标时,考虑课标、单元要求以及诗歌自身的特点,宜从“读”“语言”“形象”“情感”等几个点来设置目标。相应的,教学实施的策略也就自然是阅读、品析、体悟和表达的结合。笔者调研听课听了一节《我用残损的手掌》,觉得很好地体现了目标的制订和落实要求,是一节新诗欣赏的好课,就将这节课的特点归纳下来,以求举一反三。

抓住诗歌主体形象,新巧构思。教者从破题开始,紧紧抓住“手掌”一词,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头脑中还原作者诗歌构思时的图景,走进创作者的精神世界。课堂的四个主要环节破题、品词、感受画面、体悟形象都由“手掌”串起,其突兀,其动作,其冷暖,其虚实,正是诗歌要探究的几个重要的点,做到了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有效结合,可谓新巧。

紧扣诗歌教学特点,以读贯之。整个课堂安排了七次读,有整体感知的初读,有细读探究的筛选,有理解之后的情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又一条线。同时,读有关节,读有任务,与品味、体悟紧紧结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又指导学生朗读,读品结合,相互生成和促进。教师对朗读技巧的指导也渗透在品读之中,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验了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实现了文本读的教学目标。

深入研析诗歌语言,以言入文。品读之中,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内部,通过对一些重点词的品析,体悟诗人的情感,落实了课标“理解文本”的要求,没有飘在文字的表面。比如对“掠过、沾了”“轻抚、贴”几个动词的咀嚼,以及对“坚固、柔发”和“寂寞的憔悴”的感受,引导学生分析得十分到位,真正读懂了教材和作者,很好地贯彻了课标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内心的体验,使悟情和理解主题有根。

饱含情感体悟形象,以情聚神。其实听的这节课还有一条教者心目中的组织线条,那就是情感的引导。感情的诵读、动词的品析、形容词的体悟、手掌的冷暖、背景的介绍,包括引出《狱中题壁》的情感映照,教者看似不经意的引导,其实是把学生情感凝聚,然后使之升华,自然而然达到对主题的理解。教师角色定位合适,发现学生答问中的细微之处,倾听、追问、补充,把学生情感凝聚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绪上来,爱与恨、愤懑与向往,油然而生,情感把握的教学目标自然生成。

引导课堂教学节奏,轻重有度。仔细分析这节课例教学,师生在课堂占时比例是合适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读诗、思考、体悟和表达是学生的主体活动。而教师并没有退到教室的一角,反而不着痕迹地引导着教学的走向,掌控着教学的节奏,确保了目标的达成。

从这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实施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面,要注意几个点:一是紧紧抓住文本落实目标,立足语言,走入文本,抓住语言文字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理解文本的框架内实现目标;二是语文课堂的达成目标的呈现形式应当是阅读、思考、品味、表达几种形式的综合应用,要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三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要适时出手,引导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一节好的语文课总是充满了张力,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达,彰显了语文的“文气”,教师也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猜你喜欢
体悟手掌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摊开手掌
手掌上的童话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课例
把手掌放在画纸上描一描,画出一只考拉吧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