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复习探究性训练活动程序初探

2016-03-03 04:20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梁新敏
学苑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探究性规律初中语文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 梁新敏

初中语文复习探究性训练活动程序初探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梁新敏

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是巩固基础,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语文复习中,复习目标是复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力训练和培养是关键。有效的复习教学模式,必须是一种师与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结构。制定正确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保障,同时要安排好复习流程,讲究复习方法。

初中语文复习探究性训练

语文教学如何教出理想的成绩?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工作思维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大问题。其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工程除了平时课文(或语文知识)教学活动(也即新知识教学活动)外,复习教学活动也是极端重要的环节。若将语文教学过程视为一次长跑竞赛过程,那么复习教学活动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夺冠冲刺过程。这一阶段的冲刺把握好了火候,便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若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复习环节,调动好复习活动的“火候”,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如何寻求到复习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如何才能推动学生主动复习,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当前农村中学许多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不小的困境。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事物规律链接上,复习应视为“再实践”——“再认识”的环节,而复习时是以篇为单位还是以单元为单位呢?笔者认为采用以单元为复习单位的层递式步骤认知复习活动程序是一个较好的途径。教师在复习阶段,通过分步骤指导,帮助学生有意地从单元的若干篇文章中寻找某些可供归类、比较或推论的材料信息,形成单元小系统的知识规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标。笔者就这种单元复习作了初步的探讨,力图通过由消化过程到创造过程,递进式步骤,进行程序化探究训练,使学生经复习后达到既温故又知新的目的。基本操作如下:

一、基础知识归类

这是复习探究训练的处境阶段,也可说是消化训练阶段,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为重点在温故,所以要求不应过高。方法是将单元的若干篇课文中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归类的结果,通常可以用纲要式、图表式的形式展示,以便于记忆。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的复习,先让学生列出作品、作者所处时代的图表,接着列出各篇的主旨句:《公输》是“宋何罪之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标题即为主旨句;《鱼我所欲也》是“舍生而取义”;《庄子》故事两则主旨句皆为末句。再次,让学生列出“固”“域”“安”等重点字词的不同释义?学生在归类过程中,把已有的知识按不同的性质分门别类,去枝存叶,去粗存精,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思维训练——归纳思维的训练。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来说,是复习时的最基本训练。当一个又一个单元的知识小系统逐渐积累、扩展,形成一个阶段高度平台后,就可推进到下一阶段的探究性复习训练程序——知识异同的比较程序。

二、知识异同比较

这是复习探究训练的提高阶段。比较,是知识事物特点的较佳思维方式,许多看似相同的事物,一经比较,就可以发现彼此间细微的差别;又有许多看似不同的事物,经比较,往往也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而事物的特点更会在比较的过程中清晰地呈现出来。鲁迅先生说过:“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能教会学生比较,其效果自不待言。一个单元(课本的自然单元或教师自行组合的单元复习)至少有三篇以上课文组成,正好可以进行比较训练。方法是既可以指导学生就课文中记叙文的选材、人物形象,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论证的观点等从内容方面进行比较;也可以指导学生就课文的文体特点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往往能发现单篇学习时不能发现的东西。例如我曾将《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三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性格的异同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总结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历程、变化内因及环境的感染效应。又如将《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公输》在描写人物方法上进行比较,学生总结出后者比前者有更细致的心理描写。这是单篇阅读不可能取得的效果。通过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取同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学生习作时描述不同类型也有所借鉴。

三、知识规律发现

这是探求知识训练到使用知识的转化程序,要求学生以单元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为材料,经过思考、推理,进而寻求支配这些材料的规律,这是在比较训练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的抽象思维训练。当然,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种训练只能在基础的水平上进行。例如一个文体相同的单元,要求学生从中提炼有关这一文体的某些规律性知识,有时就本单元所提供的事实,从中提炼出支配这些事实的规律。如学生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智取生辰纲》和《杨修之死》中都发现矛盾冲突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手法这一共同点。守纲与劫纲的剧烈冲突,杨修的恃才放旷与曹操的嫉贤妒能产生强烈冲突,都是情节发展动能。因此,得出一条写作规律: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命题作文,要表达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须反映出双方利益冲突或思想冲突的焦点。又如根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各篇(首)的主旨,学生总结出:为国为民思想国人自古有之。这就是经过抽象思想而提炼的规律。学生若能抽象得出这样的规律,就可进入探究使用的程序。

四、知识应用与创造

这是复习的创造性阶段,是复习训练的最高阶段,也可称为突破性阶段。这一过程是前面的消化知识过程到创造过程,在学生从事发现规律的复习训练,基本能驾驭知识的规律后,要求能居高临下地将已有规律使用到新的领域内。例如要求学生在发现了《最后一课》与《藤野先生》的写作规律后,快速列出《相识在校园》和《你和我一起走过的路》两个命题的写作思路。又如学生发现了范仲淹、欧阳修、杜甫等的为国为民思想的主题后,让学生快速完成议论文《为国为民是立国之本》。这样的训练。既有旧知识可资凭借,又要在解决新课题的情境中有所创造,就能收到比较明显的复习效果。

总之,以上所述四步骤训练复习程序是一个递进式的探究训练程序,以“温故而知新”为主线贯穿全程,由探究过程迁移到创造过程,集零散认识为整体性认识,从探究性发展为使用性。把说与写、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有裨于整体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猜你喜欢
探究性规律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