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情趣”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6-03-03 06:46丁华芳
现代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情趣语文课堂文本

■丁华芳

(作者单位:淄博市教学研究室,山东淄博 255000)



“生本情趣”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丁华芳

一、“生本情趣”语文的背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这句名言向我们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母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所以母语的学习应该是充满情感与趣味的,学习母语更应该是主动积极的。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程序化的课堂教学,枯燥的文本理解,繁琐的语文练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语文学习的动机严重缺失,语文学习的效率不断下降。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样的课堂很难体验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其职业倦怠感较其他学科更加突出。

如何让语文教学摆脱这样的尴尬境地?如何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呢?“生本情趣”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趣中求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生本情趣”语文的内涵

生本情趣语文是从学生需求和教学实际出发,以语言学习为基础,以情感兴趣为中心,关注生命的成长,实现“以生为本,情趣盎然”的一种语文教学形态。

生本情趣语文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志趣,一种有情、有景、有思想的境界。它让语文课堂散发出学科应有的情趣和魅力,让情趣充满学生成长的历程,实现“学习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生本情趣”语文课堂中,课文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发生联动和共振,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生本情趣”语文的意义

(一)“生本情趣”语文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表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理性思维逐步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特点十分鲜明: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想象力丰富但缺乏概括性,求知欲旺盛但自控力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所以我们不能以空洞烦琐的分析、枯燥乏味的讲解,去替代学生积极自主的感受体验、生动活泼的思考探索。生本情趣就是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运用直观灵活、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给学生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二)“生本情趣”语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从“情”出发,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从“趣”出发,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想学的自觉动机。“情趣”教学追求的便是持久的、使人奋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正确的动机、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品质等心理因素,始终参与和调节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对鲜明形象的感知和未知激情的探究。

(三)“生本情趣”语文能够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理交融,深化生命体验,共同进行生命活动的成长过程,是生命与生命间相互对话、交流、理解、沟通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点击情趣的按钮,激起情与情的和谐共振,追求情智和谐的均衡发展,有益于生命的健康生长,有益于个性的滋养,有益于促进个体的创造性。

四、“生本情趣”语文的基本教学策略

(一)依托教材,挖掘鲜活的情趣元素,唤起学生的内驱动力

课堂的生命力来源于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而这种共同成长必须依托于师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因此,教材与文本才是情趣教学的根基。生本情趣语文就是要发掘文本中潜在的情感和情趣因素,对文本的“情趣点”进行追踪,唤起学生的内驱动力,引领学生走进母语学习的神圣殿堂。

1.从单元主题中寻找“情趣点”。现行的语文教材选文基本是按单元主题选文,这些选文,题材丰富,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元素。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关注单元的主题学习,帮助学生挖掘出这类文章中独有的语言韵味,并学习内化这种语言特色。

2.根据文体特点寻找“情趣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文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出与众不同的“情趣”。童话的教学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感受这一文体的独特魅力;诗歌的教学重点要在吟诵中深入体味诗人的心态、情绪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诗歌的音韵美也会随着吟诵的深入,使学生逐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通过多种途径创设丰富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体验

1.借助信息化教学,激发情趣。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视频,都是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入文本所描绘的场景或意境的有效策略。信息化教学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味作品的意境,加深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课的开始,教师就借助描写西雅图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圣。视频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优美的风光、精美的画面、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他们像印第安人一样爱上了这片土地。接下来,学习词语时,教师又给每一组词语都配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词语,再次从画面和语言文字中感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情深与不舍。

信息化教学时代,iPad辅助教学也为生本情趣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在iPad课堂上,学生利用iPad内置软件进行快乐组词,学生对着iPad组词,iPad上就会显示出相应的汉字,实现“即读即写”的效果。这在学生眼里非常神奇。学生就会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词语的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情趣。由于课文内容的时空差异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的不同,有时学生很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上,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这种共鸣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普罗米修斯》这篇古希腊神话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采用了音乐、图片等教学策略,但学生对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所忍受的痛苦仍不能深刻地领悟,始终走不进文本,朗读时生硬而刻板。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深入人物的心灵:假如你就是普罗米修斯,你被牢牢地绑缚在那悬崖绝壁上。当狂风夹杂着暴雨扑面而来时,你会承受怎样的痛苦?就这样在老师的引领下,结合文本与实际生活进行联想与想象,感受他所受到的困苦,揣摩普罗米修斯的内心,感受神话的魅力。

3.巧用资源,激发情趣。插入相关资源,有机地补充一些与课文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源,在文字与学生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能够有效地推进和催化学生的情感。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感悟了圆明园的辉煌,叹息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师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在大屏幕上呈现出了精心搜集的资料:清军使用的武器仍旧是腰刀和弓箭,十几万军队竟然抵挡不住三千多名敌人;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在一个仓库里发现了数不清的枪支、弹药;英法联军进攻时,咸丰皇帝早已带领嫔妃、宫女、仆从逃往热河的行宫……当学生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时,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不需要任何语言,不需要任何渲染,情已在胸中涌动。

4.角色体验,激发情趣。古人云:“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还是我之文也。”当读者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就会悲哀着他的悲哀,幸福着他的幸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化,使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激发情趣点,产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

如,《给予树》一课,当学生感受到陌生女孩什么都没有,极其可怜,要帮助她实现愿望时,教师用关切的语气问学生:“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分享快乐,你确定要花去这么多钱,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吗?”当金吉娅帮助女孩实现梦想时,教师引导学生:“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家人,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当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和爱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女孩收到礼物时幸福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分别引导学生站在金吉娅、家人、女孩不同的角度进行体验,学生不再是游离文本之外的读者,而是作为文中的人物参与了意义的建构。

(三)加强实践,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生本情趣”语文课堂在引领学生感悟、欣赏语言的魅力时,必须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化、情趣化的课堂上,把从文本中感悟到的言语现象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能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从词句训练上着眼语言文字的运用。二年级《雷雨》一课,在词语运用方面非常独到,值得细细体味。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中的“垂”字准确而传神。教学时,教师采用动画形象地展示蜘蛛垂下来的情形,让学生明白了“垂”的具体含义。在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动画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垂”字说话训练:“你还能想到什么可以垂下来吗?”学生说出了很多句子:“花朵无力地垂下了头。”“一根柳枝垂下来。”进而引出了词语“垂柳”,积累“垂线、垂直”等词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从情感激发处着眼语言文字的运用。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等对话中形成了丰富的情感。课堂上,当学生这种情感积淀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教师给他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一吐为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或读,或说,或写,言语实践。

3.从段落篇章结构着眼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本的学习中,每一篇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都是语言运用的训练点。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方法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是语言文字训练点。

总之,“生本情趣”语文课堂,以情设境,以趣导学,从学生需要出发,关注生命的成长,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淄博市教学研究室,山东淄博255000)

(责任编辑:甄鸿启)

猜你喜欢
情趣语文课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词要有情趣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