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述君 吴 晶
现代汉语对网络语言的选择和淘汰
○喻述君 吴 晶
随着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一种新语体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那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新的变体,与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网络语言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反过来又对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
网络语言 口语与书面语 规范化 生命力
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网络语言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过程,其生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也愈显强盛,并且在语言规范的推动下,会对我们的日常交际影响深远。”[1]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分支,具有浮动性和限制性,它不会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被人们固定地使用,除了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才可能被人们永久地使用,其它的词终究会在不久后退出历史舞台。
口语就是口头交际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使用的语言形式。也就是说,口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语言,所以,口语具有随意性、自由性,而网络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世界。
网络语言最初是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语言,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与使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际语言,它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沟通,网络中运用最广的“偶、亲们、大虾、菜鸟”等语言称谓,通过建立虚拟的网络人际关系,使得在网上的对话比实际的交谈更为亲切。“网络的环境是隐蔽的、非公开的,网络的特殊形态使创作者处于‘三W’状态——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2]在网络中,人们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时通过幽默的调侃、夸张的语言打破现实生活中确立对话关系的某些禁忌原则,使双方的交流更加自然。这是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口语的积极影响,它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使人们交谈更加亲切自然。
同样,网络语言对口语也有负面影响。“现在网络语言最大的问题是,有些网民在聊天室等场合使用语言不够文明。很多青少年在网上相互谩骂或人身攻击,还有一些青少年在网上传播交流一些粗俗、下流的语言。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是青少年语言失范的客观因素。”[3]不仅如此,很多网民将网络中的鄙俗的语言运用到口语当中,甚至形成了口头禅,如:“靠”“牛逼”“傻B”等。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纸上书写时使用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在网上流行的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网络语言运用到口语与书面语当中。像“给力”“点赞”这样的词就被权威媒体广泛使用。
对于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而言,网络语言的使用绝对是弊大于利的。书面语比口语更需要严谨性、规范性。使用网络语言的一般是青少年,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将网络语言“东东”“剩男”“剩女”这些词汇以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爸是李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些网络句子运用到写作当中,年轻的教师,尚能理解,年老一些的教师可能就不知道学生写的是些什么了。“教育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信息繁衍的手段之一。民族文明传统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以各自的语言文字为载体。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4]高考作文中就明令禁止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分支,讨论它能否进入现代汉语的体系也就是讨论它的生命力,因为能进入现代汉语体系的网络语言说明它符合现代汉语用语规范,能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并且能够使用到口语以及书面语当中,那它的生命力就是旺盛的。
(一)语言的功能
语言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虽说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但却是最重要的。它必须满足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要求。所以,语言需要自我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的语言,淘汰过时的或者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语言。也就是语言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淘汰的功能。
语言具有自我淘汰功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认识的改变,交际的需求,使得指称旧事物、旧观念的词,逐渐在语言生活中不见了。”[5]像“丫鬟、长工、老鸨”等词语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文革”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词,比如:肉票、粮票、红卫兵、红五类、黑五类,等等。这些词终究也只存在于“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终变成历史词。这就是语言的自我淘汰。
语言是准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可以自行演化的系统。语言也具有自我选择的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语言会被一直传承下去。语言学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大哥大”一词被“手机”取代,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我擦”“我操”“我靠”被“我去”“我晕”取代,也是一个语言的自行演变过程。不符合人们需要的词语最终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词语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网络语言的规范
语言要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于根元教授说“语言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其实,“规范语言,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6]
网络语言是一种自由的新语体,如果被现代汉语录入的话,它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语规范,不能因为用的人多就纳入。规范网络语言需要注意几点:第一,网民们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地使用文明语言,摒弃粗俗、下流的语言;第二,政府要制定法规约束网民们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对于报刊、杂志的上文章用语和文字规范应该严格要求,而对于一般网络交际用语规范可以适当放宽界限;第三,要建立专门的监控软件,监控那些不文明的语言现象。
(三)网络语言能否进入现代汉语体系
“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7]。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网络词汇,如“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词。
它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外来词。博客,微博,脱口秀,丁克,刺身,寿司,等等。
第二类,地方词。比如:八卦,狗仔队,出糗,力挺,忽悠,嘚瑟,等等。
第三类,新生词。比如:愤青,草根,月光族,北漂,首付,瘦身,裸婚,闪婚,闪离,拼车,网购,网聊,团购,客服,碰瓷,自驾游,背包客,等等。
这些词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最近非常流行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而且符合现代汉语的组词法,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了。比如“网购、客服、快递”这些词语。
负责主持第六版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表示,本次选词的基本原则是词的通用性原则。不把“剩男”“剩女”这些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是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剩男”“剩女”这种说法是对某些群体的不尊重。还有像“神马、有木有”这类词语也没有被收录,这是因为这些词只是“什么、有没有”的谐音,并没有更多的引申含义,录入词典反而容易干扰现有的词汇。
有些现在很流行的“么么哒”“巨好看”“超爽”“弱爆了”这些词,很生动形象。但专家们认为还是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它们将来被绝大多数的人使用了,会再考虑收进《现代汉语词典》。比如修订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时候,“粉丝”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怕与食物相混淆,就没有收录,可是在修订第六版的时候加进去了,是因为“粉丝”已经被大众普遍接受了。
注释:
[1]王璐:《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结合2010年网络流行语探析》,青年作家,2011年,第5期,第36页。
[2]刘海燕:《网络语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
[3]罗世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80页。
[4]庄吓凤:《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与教学规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5期,第147页。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61页。
[6]覃兆侠:《试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第S1期。
[7]冯宏祥:《从速记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科技资讯,2006年,第10期,第189页。
(喻述君 湖南益阳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13000;吴晶 湖南益阳 益阳市高平中学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