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宋楼中心小学(221700) 胡云侠
寓言教学亦精彩
江苏丰县宋楼中心小学(221700) 胡云侠
寓言大都具有篇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它本应成为学生乐学的内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把寓言课上成说理课,致使它丧失了应有的味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词语、句子、留白等地方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品味,这样就可以化平淡为精彩,打造出不一样的寓言课堂。
寓言教学精彩词语句子留白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大都具有篇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它本应成为学生乐学的内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把寓言课上成说理课,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致使它丧失了应有的情味、意味。那如何才能上出寓言的语文味呢?
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道理与内涵大都隐藏在故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寓意,不能光凭教师的口头讲解,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揣摩、咀嚼。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寓言中的人物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寓意、体会情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揠苗助长》一课时,对寓言的寓意——“任何事物都有它发展的本质规律,如果人们违反规律办事,不仅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那学生的学习只不过是机械的记忆与背诵,就会丧失寓言故事原有的意味。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没有急于让学生理解寓意,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巴望“”焦急“”终于”“纳闷”等词语的理解上。这样,农夫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学生的品味中就显露出来,为学生理解种田人的劳无所获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再理解课文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抓住寓言故事中几个关键的词语——“巴望”“焦急”等,引领学生耐心品味,从而使学生对农夫的“心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感受,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品味词语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词语,形成了语感,而且还使寓言教学凸显了浓浓的语文味。
作为寓言故事,在语言表达上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其独有的魅力,尤其是一些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为寓言故事平添了几分情趣。因此,在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得意忘言”,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精美的语句、幽默的表达进行反复品味,力求“言意兼得”,获得理解与表达的双丰收。
如,在教学苏教版《螳螂捕蝉》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在这句话中,“终于”这个词充分表现了少年为了等到一个劝谏的合适时机,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在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上这个词语说一段话。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在说话的过程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终于”在实际生活中的艰难与不易。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少年的睿智,而且为少年的精神所打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练习说话,不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与发展。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许多寓言故事都有一定的空白,这就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留白部分,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想象力与创造潜能也能够得到发展。
如,苏教版《狐狸和蝉》一课主要讲述蝉在遇到狐狸之后,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所以能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从而避免灾害发生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经验里吸取教训”。课文到这戛然而止。学生读完后,不免会产生疑惑:蝉是从哪里吸取教训的呢?此时,教师趁机把《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想象一下:蝉在听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以后,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寓言的魅力。
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这里,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想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总之,在寓言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寓言教育不是思品课,寓意理解也不是寓言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仔细寻找寓言的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反复揣摩、研读,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内容、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获得言语技能的发展,演绎出寓言教学的无限精彩!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2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