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217000) 吴昌龙(执教)江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215300) 特级教师 高子阳(点评)
植根体验挥洒创意
——创意体验作文《价值》教学实录与评析
江苏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217000)吴昌龙(执教)
江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215300) 特级教师高子阳(点评)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创意体验作文《价值》的教学,给我们启示。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交往情境,让学生忘记课堂、忘记写作,从而表达真心真情;同时,指导过程具有情节性,一波三折,让学生感情体验更深刻、更丰富,也更真实。在深度体验中,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的无痕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创意体验作文录取评析
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上好一节有效的作文课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不同的学段给予了相应的目标规定,在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具体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出真情实感呢?《价值》一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融体验与写作一体,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进而写出真情实感。过程教学如下:
师:(出示)从大屏幕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很多“作文课”的字,摆成了金字塔的形状。
师:看到这么多“作文课”,你有何感想?
生1:唉!说明这节课是上作文课呗。
生2:不用说,就是上作文课。
生3:上作文课,心里很胆怯。
师:你们喜欢作文课吗?说说理由。
生1:不喜欢,因为每一次作文课,老师都是给题目让我们写,不知道写什么。
生2:有时候老师布置的内容,我们不熟悉,也不喜欢,打心里不想写。
生3:有时候写完作文,不知道给作文起个怎样的题目比较合适。
......
师: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看来同学们真的被作文课给吓怕了,满肚子苦水。既然如此,这节课咱们就不上作文课了,行不行?
生:(异口同声)行——
师:不但不上作文课,我还要送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啊。想要的把手举高一点。快!(手齐刷刷高举,有的站了起来)
师:在送礼物之前,老师要规定一点,待会要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同意的话,我就要送礼物了。
生:(又一次大声回答)行。
师:好,就最后面的那位手举得最高的女孩,你来领奖。
(其余同学唉声叹气,这位女生激动地快步上台)
师:你看同学们都在用什么样的眼光看着你,你就给大家说说你现在什么心情。
生:他们这叫羡慕、嫉妒、恨(全班哄笑),我特别想知道礼物是什么。
师:你掂一掂这个包,感觉一下,想想会是什么礼物。
生:(边掂边说)有点重,可能是书。
师:好,那老师就送给你这件礼物。(打开礼包,拿出礼物——小长方体白纸一张)
(学生们发出笑声,不自主地鼓掌)
师:你怎么不要我的礼物?
(学生苦笑不答)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她现在的表情。请大家把从刚才到现在发生的记录下来。尤其要把这位同学前后的表情写下来,把你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所有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写一篇文章、一部书最耗费时间的是开头,一旦开头定好,后面的写作就顺手了。一节课犹如一篇文章、一部书,好课首先要开好头,像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更是重视开好头。吴老师的这一开头肯定想了许久。整个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不愿意写作文的心、贪恋礼物的心、失落的表情全部写在脸上的心,当然也抓住了听课教师的心,可谓师生会共同被吴老师吸引。当下,中国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喜欢写作的。吴老师这种诱惑学生写作,通过全班学生都能看到的情绪落差,进行课堂的第一次习作,学生肯定没有难度。】
师:老师看了一下,大家写的都不少。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让大家评一评?
生1:一上课,我就感到恐惧。我是真的不会写作文啊!没想到,屏幕上却出现了那么多“作文课”的字样,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生2:唉!又是作文课,头都大了。虽然有时候写作文还算得心应手,但基本上都是在牺牲很多脑细胞的情况下完成的,实在不情愿……
师:这两位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心里所想。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从一开始到现在的都写下来呢?谁来说一说?
生3:老师一开始是从屏幕上的“作文课”开始的,他们两个没有写好开头。
师:谁写了开头,读一读?
生4:开始上课了,老师问我们喜不喜欢上作文课,同学们有的说作文不会开头;有的说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用词;有的说不知道该怎么写;有的说……
生5:开始上课了,老师轻轻一点电脑,上面瞬间出现了好几排密密麻麻的字,上面写的全是“作文课”字样,金字塔式的排列给人以逼迫感。老师一板一眼地问:“你们对作文课有什么感觉?”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作文课的感受,“惧怕”是对作文课的主旋律。老师还真会体谅人,他竟然话锋一转“: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写作文了,好吗?”“好!”教室里响彻着同学们愉悦的欢呼。
师:同学们看,这两位同学的开头如何?
生6:第二个更好一点,因为第二个写得很生动,语言很幽默。她用了“一板一眼”“主旋律”等词语。
师:第一个同学写的也不错啊,他连续用了好几个“有的”。
生6:连续用了那么多“有的”,感觉很罗唆。
生7: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生动,把同学们的表情、动作都写出来了。
师:第二位同学在描写上没有把每一位同学的感受都写出来,她是这样写的“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作文课的感受‘,惧怕’是对作文课的主旋律”。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8:第一个同学列举了很多,第二位同学一句话就概括了同学们害怕写作文的情况。
师:两位同学的开头各不相同。第一位连续使用了多个“有的”,全面但很繁琐。第二位同学概括归纳,语言幽默风趣、简洁明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开头要写得简洁有趣。
【点评: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世界上好像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但我国却有“凤头”的比喻,即像凤凰的头一样不大却非常的美。在第一个环节,可以看出本课习作还没有出现文题,因为吴老师让学生记录那一段师生共同完成的小事。吴老师面对全体学生的开头是唯一的,学生写出来的开头却不唯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虽然是唯一的事物,但看到的、想到的语句永远不可能完全一样。这一段对话就验证了任何人都不能强迫学生用统一的、完全一样的话语去记录唯一的事。到底哪一种开头是好的?学生说了算,还是读者说了算?当然,好的开头,应该尽可能的简洁明了,大家都可能会写到的东西就不要写,因为读者最想看的不是开头,开头只不过是把门打开,让读者赶紧迈进屋中。当然,开头不美,没有吸引力,读者也会扭头就走。】
师:谁还愿意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生: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我们的目光火炬般聚焦在了那个神奇的袋子上。老师说:“这里装着我给你们的礼物,想要的话把手举高,我要送给手举得最高的同学。”话音刚落,只见45双手“刷”的一声举过头顶,只可惜我个子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比别人矮一截,真恨不得爬到桌子上。这一急,热血上涌,脸烧得红彤彤的,心想:我一定要得到这礼物!可老师不理我,径直走向了那个幸运儿——徐艺菡。她惊喜地从座位上弹起,脚下仿佛踩着一朵云,连蹦带跳地走上讲台。你瞧,她鼻尖翘得老高,好像在向我宣战:“想和我斗,没门儿!”而我们却像晒蔫的花儿似的,没精打采地颓坐在位置上。来到讲台上,艺菡掂了掂袋子,说“:是书吧!”老师神秘地一笑,将手伸进袋子。我们都屏住了呼吸,他瞬间抽出了礼物。“哈哈哈!”立即笑倒一片的同学,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笑起来。之前还得意洋洋的艺菡一下子僵住了,红扑扑的脸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一本书?哦,不,那是一张白纸,一张洁白的纸!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起哄似的鼓起了掌,她拿着这份特殊的礼物悻悻地回到了座位上。
师:这里不仅写出了全班同学的表现,还写出了一个关键人物——徐艺菡。徐艺菡领礼物前后表情一样吗?
生9:不一样,领礼物前后表情简直是天壤之别,反差很大。
师:我们写作文就要善于发现典型人物。徐艺菡就是我们的典型人物。陈茜同学不仅写出了徐艺菡的动作,还写出了徐艺菡的神情和心理,更重要的是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徐艺菡的前后变化。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点评:看到这样的写作,读者都会鼓掌的。这样的文章不是老师指导的产物,是学生被调动之后的自动表达。什么是典型人物?“典型人物”一词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首次提出的,它是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它指那些具有鲜明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这种学术上的解释很复杂、很难懂,但没有想到吴老师会用徐艺菡这个人物来做典型人物,让学生去关注,值得思考。尽管典型人物的提法值得商榷,但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会关注是可取的。】
师:看来,这里老师准备的礼物,徐艺菡很不满意。老师为了表达歉意,打算再送出一份礼物。谁的手举得最高,老师就把礼物送给谁。
师:看来这次举手的不如上次多啊。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我怕老师又耍我们,万一又是白纸怎么办?
师:这份礼物你还要不要?想要就举手,不要就没机会了。
生:不要。
师:真的不要?不要后悔啊!
生:不要,坚决不要。
师:唉,你注定要后悔了,看这份礼物是什么?这是一百元大钞。可惜,老师很想给你,你是坚决不要。你现在后不后悔?
生:很后悔,肠子都悔青了。
(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教师将百元大钞抓在手里,几番变化揉成一个纸团;然后,放在桌面上狠狠地拍了三下。每一次教师都问:还要不要?)
生:(齐声)要。
师:你们为什么还坚持要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联想一下刚才那位与百元大钞失之交臂的同学,还要把老师刚才的语言和动作都写下来。
(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世界上最早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价值认识的老师是美国人。在若干年前,美国的这位教师用20美元进行价值引领。2015年暑假,我听过江苏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赛琴用两张崭新的各100元人民币上“价值”习作课;今天读到吴老师用100元上“价值”课,挺有意思的。这体现了价值是没有国界的,让儿童用习作的方式思考价值也是很有意义的。】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1:……刚才徐艺菡大步流星,踏着彩云,好像直追云端,结果被老师忽悠得找不着北。这下轮到刘人豪了,情节真是一波三折。当老师拿出百元大钞时,同学们都疯狂了,我的眼睛也直冒金星。谁知道老师竟然说,可惜刚才刘人豪没举手。苍天啊!大地啊!不要那么狗血好不好?
生2:……老师露出“邪恶”的笑,随后把百元大钞攥在手中,然后用力地揉着。看着百元大钞不断地变小,我不免有些心疼。最后,老师又用力拍着百元大钞,“啪啪…啪啪”的直响……
生3:老师好像玩兴大发,突然把百元大钞一攥:“要不要?”我们坚定地说:“要!”望着它,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刻了一刀。百元大钞在老师手里不停地揉搓:“要不要?”“要”我们依然坚定,心却在滴血。“这样还要吗?”老师好像跟钱有仇似的,掌心一翻,“啪啪啪”地拍打着那团“纸”。“要——”震天的回答中满是渴望。
师:从三位同学的习作中,大家一定想看看哪位同学把老师的动作写得具体准确。
生4:老师先是拿着百元大钞在耳边抖了抖,然后猛地抓在手里,接着是揉了揉,又捏了捏,最后用力拍了拍。应该是“抖”“抓”“揉”“捏”“拍”。
生3:老师,我觉得是“攥”不是“抓”,因为我看到您用力很大。
师:那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两个动词,哪一个能够表示用力大。(师生做动作)看来哪一个合适?——(齐声)“攥”。
师:可见,用词准不准确不能凭主观臆断,而是要在观察、体验、辨析之中才能恰当使用。
【点评:作品是离不开动词的!在英语中,85%以上的词组是表示动作的,所以英语写作正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组是一项必须训练的基本功。汉语写作本来也应该如此,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视形容词、副词教学,即重视文中的那些修饰语,严重忽略动词。曾记得数年前,台湾、香港的几位老师来大陆上课,由于他们非常重视文章的动词,引起了许多教师的思考。但是,短暂的思考并没有彻底改变当下的阅读教学现状。而习作教学,由于我们关注写清楚,关注文从字顺,也就是大概差不多就行,因此普遍走在这种模糊之路上。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书,我们无不被书里的动作描写所吸引,也就是说我们传统经典著作同样非常重视动词的精准。马克·吐温说:“用词的准确与差不多,是闪电和萤火虫的关系。”从小引领学生认识用词的精准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
师:这百元大钞已经变成了一个皱巴巴的纸团,你们还要不要?
生:要!
师:那这张白纸呢?这张白纸可是完好无损啊。
生:不要!
师:为什么?
生1:因为百元大钞就相当于100元人民币。虽然变成了纸团,但是展开来还是可以用的。
生2:白纸尽管完好无损,但毕竟还是白纸,用处不大,百元大钞可以买很多白纸。
师:照同学们的意思,这百元大钞的价值永远高于白纸。我想问问大家,十年后,你觉得这百元大钞会升值多少倍?
生1:也许会当500元使用。
生2:也许会当1000元使用。
生3:也许会当5000元使用。
生4:5000元?也许不太可能,也可能贬值,只能做50元使用。
师:照同学们的想象,5000元也许是到了增值的最高点,甚至还要贬值。据说马云创业时,本金只有几百万,可是现在这几百万元的本金已经增值为2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00多亿元。你们觉得这100元仅仅只能增长到5000元?
生:也许会增长得更多,甚至10000元。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张白纸,它可以增值吗?
生1:可以,比如森林被砍伐,物以稀为贵,那这张白纸就更值钱了。
生2:一位大书法家在上面题字作画,那这张白纸就可以卖到几百万了。
生3:如果过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这幅字画就会值几个亿,也有可能。
师:再来看这100元人民币和这张白纸,你们现在觉得谁更具有收藏价值?
生:(大部分)白纸。
师:刚才大家还抢这百元人民币,现在变得那么快。既然大家说是白纸,老师也只好改送白纸给大家了。
生:啊?老师好狡猾。
师:看来,价值没有永恒不变的,现在你有什么体会呢?请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学生安静地写)
师:写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价值没有永恒不变。就好比一张白纸,如果一位大书法家在上面题字作画,那么这幅字画就有可能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再比如,如果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甚至值得几个亿也是有可能的。
生:价值是永恒不变的吗?不是。比如这100元人民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它增值;再比如这白纸,它的隐含的价值就更无法想象了。这说明,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是变化的。就好比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许在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师:大家能否联系生活说一说?就好比这位同学刚才说的学生的转变。
生1:比如街上的乞丐,尽管他们乞讨很不体面,但是比起那些外表光鲜,不务正业的人强多了。
生2:因为钱即便被揉得再皱,它的价值也仍然存在。白纸尽管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却可以被赋予无法想象的价值。这就包含着“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体会得很深刻,说得很透彻。相信大家也能够通过这一件事,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课后请大家把它写下来。相信大家这节课都有不同的感受,那就根据你的文章的内容给习作起个题目,好吗?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好,下课!
板书
以对比写好神情
以体验把握用词
以参与写出心理
以联想获得启示
美国教师用20美元上价值课,特级教师张赛琴用200元上价值课,吴老师用100元上价值课,最终的结果差不多:学生都认识清楚了什么是价值不丢失,什么是没有价值。中美两国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却高度的相似,这说明这个话题适应于任何一个国家、所有的语文教师。挺喜欢这种好课,因为很多名师的课,只有他们自己能上,一般教师学不来,虽然被追随者品来品去,但很快就消失了。像这个话题的课,从美国传到中国,从张老师、吴老师的课堂也能传到无数老师的课堂,从现在传到将来。你上,我上,大家都可以上,学生乐写,效果出奇的好,多奇妙呀!这是一个习作主题开发者乐于见到的。
体验作文是一种流派,是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抓手。这一流派的教师很有意思,上“价值”课用把钱带到学生面前。为了让学生观察,他们把大葱拎到教室;为了让学生体验,他们把宠物狗带进课堂……这让习作训练课变得好玩了,让学生真的有东西可写了。
吴老师这一课最后一个环节是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学生说:“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白纸蕴含着难以想象的价值。”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生成点。实际上,白纸有白纸的价值,它确实可能比那100元的价值还要大。如果仅仅局限于100元的价值就是比白纸的价值大,白纸的价值很少,那么,拿到那张白纸的学生,有可能终身有一种阴影,因为那张白纸被我们教得一点价值都没有。正当学生普遍认为白纸价值低,人民币价值高的时候,吴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了一位重要人物——马云。马云的创业故事,让学生脑洞大开:白纸的价值太大了!白纸上可以写文章,写一本又一本书,可以画画,可以在上面创造世界奇迹,上面书写绝密的东西有可能……
应该说,这100元有可能会创造出亿元资产。但这一课,学生不仅仅认识到了100元的价值,还认识到白纸隐藏着无法估量的价值。这一点,学生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翻过了一座高山,是认识层面质的飞跃。
植根体验,挥洒创意。钱对于学生来说决不陌生,通过体验用文章将它全过程书写下来,这就是存在的价值。如何让这种存在更加久远,读者更多?那就是体验加上创新思考,学生就可以写出别样的文章来。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