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形象中的儒家权变思想探微

2016-03-03 16:05宋虹桥
关键词:权变宋明理学薛宝钗

宋虹桥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 710105)



“薛宝钗”形象中的儒家权变思想探微

宋虹桥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710105)

摘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是封建建社会的必然产物,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女性掌门人。文章从薛宝钗的权变思想本源、权变处世态度、权变决策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索薛宝钗及《红楼梦》中所包含的儒家权变思想的智慧和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儒家;权变;宋明理学

薛宝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继宝黛之后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历来争议颇多。她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贞静为主,女工居次,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1]的儒家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同时又看不惯封建官场的种种丑恶。那么这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教导的贵族小姐,是如何在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凭借着个人智慧和儒家思想的伦理教导获得众人好评的呢?本文试着从儒家权变思想的角度略作分析如下:

一、“性即是理”:宝钗的权变思想本源

一般认为,儒家权变思想起源于孔子,此后经过历代儒家的深化与诠释,逐渐清晰了“权”的涵义和范围,并逐步肯定了权变思想在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基础方法论作用,北宋时期程颐、程颢进一步将权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为“性”“理”的权宜变通。二程认为:“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秉于气,气有清浊。秉其清者为贤,秉其浊者为愚。”(《二程集》第204页)“‘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原有此两物相对生也。”(《二程集》第10页)二程提出了“性即是理”和“生之谓性”,“气即性”两种不同的人性解释。二程认为,所谓“性即是理”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尧、舜那样的“圣”和一般的凡人都一样的,即人生来就有为善的内在根源,而“气本为性”;所谓“生之谓性”是证明人的正常行为要求和欲望,都是符合天理与人性的。二程在人性与“理”“气”的关系上,说明了“理”是人进行正确管理的行为根源,而“气”则是有清浊之分,它是一个人是否德才兼具的原因。

薛宝钗之所以来到荣国府,是为了待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这属于女子最高的目标和最难的出路。没有绝对出色的容貌和过硬的德才素质,是不敢挑战这一目标的。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作者笔下的薛宝钗不仅具备了儒家要求的先天良好的气质之性,也具备了儒家要求的“性即是理”的道德标准和规范。薛宝钗一出场,《红楼梦》一书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衣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第五回)。”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地概括出了薛宝钗谨守儒家伦理纲常,顺应环境变化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封建淑女的形象。宝钗不仅“四德”皆备,而且才识过人,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她能轻松自如地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与贾府姊妹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为理论依据,又能顺手拈来现已佚失的《姬子》之句——“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除此之外,对于《西厢》《琵琶》“元人百种”她也颇有个人见解,甚至于参禅悟机也能够娓娓而谈,医学药理与画论也知之甚笃,可见她学问功底确实扎实。可以说,她具备了封建正统社会儒家对女子的最高要求和最完备的美德。

她生而具有的这种才气和本性,让她做人行事有了“理”规范和把握,能够秉持一种正确管理的行为,这种先天的本性,也即是二程所言的“气质之性”,是宝钗具有一种自然而然从善的根源。

对于别人的攻击,不到实在忍无可忍时她都会先顾全大局而不加以追究。她以善良真诚、宽以待人、以德服众的性格和作风又顾全了儒家倡导的“天理之性”。宝钗的美,端正大方,雍容娴静,反映了儒家温柔敦厚的审美哲学和人格理想,也代表了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弘毅宽厚,温和练达。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倘若不是集贤良淑德于一身,在做人行事中能知人察物、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政治大家庭里,宝钗是不会深得恩宠而获得上上下下广泛的喜爱与赞誉的,因此,宝钗无疑是领会和掌握了儒家权变智慧的精髓和魅力,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2]

朱熹说:“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而言;论气质之性,而性却常在。”“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体而言。然必有所依而立,故气质之禀不能无浅深厚薄之别。”(《朱子语类》卷四)朱熹所言的“天命之性”“理”,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的推动者,是儒家所奉行的最高最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理”与人的气质不可分离,与气相杂的理就成为个体的“气质之性”了。人之所以有贤愚之分,就是因为每个人所秉气质的不同而导致的。而宝钗的一生就是以儒家的道德规范约束着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在“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中权宜变通而又游刃有余。[3][4]

二、“存天理,灭人欲”:薛宝钗的权变处世态度

朱熹认为,人要加强自我修养,转变气质,有缺陷的气质可以改变,不屑的人可以成为贤人,即所谓“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朱子语类》卷四)。这就是说,人的行为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人如何恪守儒家伦理道德的“理”,以及能正确反映人的本性和天理的“性”。处理好“人性”与“天理”的变通关系,把个人的思想行为全部纳入到封建管理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中,使个人的言行做到恰如其分,而不会过分和不及,就能转变气质成为一个贤人,这就是宋明理学所阐述的儒家权变伦理思想的体现。

宝钗不管是日常的做人行事,还是在正式的管人理事中,都能自然而然地按照儒家正统思想的规范去做,把个人的“性”与儒家的“理”权宜结合,加强自身的修养,力争去做一个儒家淑女的典范。在她看来,按儒家道德规范去做事是天经地义的、是最道德的,她恰好是完美地做到了儒家权变思想所要求的“性”与“理”的权宜变通。她虽然看不惯封建官场的各种丑恶,但始终能深明大义、洞察时势,做出符合儒家礼教的决定。《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宝钗规劝贾宝玉好好读书,能够谋取功名走上“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都是“混账话”,“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大观园的众多女子进行儒家纲常说教,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的儒家淑女规范。但是宝钗并不是没有个人思想和个人追求的,她在《白海棠咏》(第三十七回)中仅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就表白了这位贵族女子的含蓄与自重,又接着一句“淡极始知花更艳”,道出了这个豪门小姐的人生态度;她只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言行全部纳入到封建伦理纲常之中,完全奉行和遵守儒家的纲常伦理。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薛宝钗是一名优秀的儒家女性知识分子和儒家礼教的忠实信奉者。她端庄美丽、才华出众、谨言慎行、温厚练达,谨守封建道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去全力维护和宣扬她所处时代和封建大家族的整体利益。可以说,薛宝钗是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典范。

儒家礼教中的顺“天理”抑“人性”的权变思想,也完整地体现在薛宝钗的日常行事中。呆霸王薛蟠因调情遭人痛打之后,薛姨妈既是心疼又是气恨,打算去告诉王夫人派人捉拿柳湘莲问罪(第四十七回)。宝钗及时劝解了薛姨妈,先是分析薛蟠的调情行为,这是他个人私欲所致,本身违悖了儒家伦理规范的要求,按法规是要治他罪的;如果去找人治柳湘莲的罪,明摆着是仗势欺人、为虎作伥,助长薛蟠之恶气,与朝廷法规——即儒家的“天理”作对,即便是有人袒护,也会给薛家造成“仗势欺人”之恶名。这一场儒家道德伦理的风波,就凭着宝钗关于人性与天理判定而消除了。薛家的许多棘手之事,似乎都是凭借了她的机智灵活而得以妥善解决。究其根本,宝钗做人行事正是从“天理”和“人欲”两个角度去权衡变通的,她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行为必须遵守儒家道德伦理规范的约束,不能逾越儒家道德伦理的要求。做人做事要和谐圆满,就要处理好个人欲望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

二程认为,“天理”既是管理运行的最高法则,又是人们封建纲常伦理道德的化身。二程说:“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虽有意于为善,亦是无非。无人欲即皆天理。”(《二程集·遗书》十五)这就是说,封建管理的“礼”,即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天理”,如果违背了“天理”,就会陷入“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二程集·粹言》)就是要求人的欲望、言行完全纳入封建纲常伦理范围之内,以维护封建统治和管理。

三、“柔变而趋刚”:薛宝钗的权变决策方式

朱熹说:“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始能化生万物,虽是两个,要之亦是推行乎此一尔。”(《朱子语类》卷九十八)指出万事万物均存在阴阳两个方面,双方即互相依存,又互相斗争,趋于矛盾变通中,这便是管理的权变发展观。朱熹在谈到权变管理思想时又说:“柔变而趋于刚,是退极而进;刚化而趋于柔,是进极而退。”[4](《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这是儒家权变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闪光点。就是在现实管理中,要注意变通,不能一意孤行,一棵树上吊死,凡事都有一个合理的尺度,否则会物极必反。[4]

宝钗在管理大观园时,其理财治家通晓庶务就明显地高人一等。在大观园管理初始,先对众人解说这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的事情,以柔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既淡化了主子与下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而她一上任,就直接抓治安管理,并让众人对此都口服心服,连王熙凤也在心里暗暗称赞。她深谙“幸于始者怠其终,缮其辞者嗜其利”,在贾探春的单纯求利的直线改革思路基础上提出了使贾府上下都满意的改革方案,“小惠全大体”,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合乎人心、顺乎时势。与凤姐的干练泼辣、手腕加淫威相比,与探春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改革手段相比,宝钗能从实际而发,运用柔与刚相互变通、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使得她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能赢得上下一致的好评。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这种威而不露、不偏不倚的管理处世方式,恰恰是儒家刚柔并济权变管理智慧的完美体现。

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宝钗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同时,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各类型的人都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这种做法符合她一贯的处世态度,圆润随和,考虑周到,但同时又谨言慎行,不生是非,也不厚此薄彼。黛玉在与宝钗的来往中,曾一度心怀不满,多次说话比较尖酸刻薄,宝钗总是装作没听见,从来不与她斤斤计较。恶嫂金桂多次故意挑衅与滋事生非,宝钗随其母一起前往劝导说教,却遭来金桂的冷言羞辱与讥讽,当时虽气愤难当,但最终以宽宏大量做到大事化小,平息风波。这般气度和作风,也只有深受儒家思想教育并善于灵活变通的大家闺秀才得如此(第八十三回)。对于在大观园中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宝钗也从不表现出冷淡或鄙视的态度。贾母称赞她“稳重和平”(第二十二回),吝于夸奖其他人的赵姨娘也认为她“展洋大方”(第六十七回),而贾府里的大小丫头们也更是愿意与她相处。宝钗就这样在大观园这个关系复杂、矛盾重重“狠不得你吃我,我吃了你”的大家族里,笼络了人心,站稳了脚根,并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着实让人钦佩。

宝钗在日常为人处世与大观园管理中表现出来的温厚练达、圆润变通,是以女性的柔美、柔和与变通重新阐释了儒家权变思想的阳刚、正直与包容,是儒家刚柔并济权变管理思想的另一种智慧与魅力。“柔变而趋于刚”,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处于矛盾对立变化的过程中。对于现代职场中的女性而言,如能在工作中有宝钗一样的智慧和才能,为人处世也能做到宝钗那般圆润随和,便能营造起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气氛,也会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

四、结论

有人说薛宝钗圆滑世故,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也有人说她沽名钓誉、八面玲珑,是个势利小人;还有人说她虚伪奸诈,是一个“女曹操”。[5]笔者以为,这些都仅是一家之言,有失偏颇,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宝钗的所有行为都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封建正统思想的要求和规范去做。封建道德本身就有虚伪的一面,这并不是宝钗的错,薛宝钗一生都是儒家纲常伦理的忠实卫士和信奉者,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儒家权变思想的温厚、圆润和智慧。薛宝钗是平凡的,她是儒家正统思想教育下的必然的完美的女性形象,相信宝钗的人物形象塑造能给现代职业女性的人生带来正面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程甲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秦立,赵丽萍.任是无情也动人——论红楼人物薛宝钗的现实美[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4):10-11.

[3]朱爱华.漫谈薛宝钗的形象特征[J].文学教育(中),2012,(3):28-30.

[4]江山.朱熹的权变思想浅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7):87-88.

[5]周宝琴.干红一哭万艳同悲——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薛宝钗[J].剑南文学,2009,(6):74-75.

[责任编辑兰一斐]

Confucianist Contingency Ideology in the Image of XUE Bao-chai

SONG Hong-qiao

(Xi’anFanyiUniversity,Xi’an710105,China)

Abstract:As a typical feudal fair maiden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XUE Bao-chai, a female boss of the orthodox Confucianism, is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feudal society. Studies on the ideology and manners indicate the wisdom and charming of the Confucianist contingency ideology in the character of XUE Bao-chai as wll as in the book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Key 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 Confucianism; contingency;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文章编号:1008-777X(2016)01-0044-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I206.2

作者简介:宋虹桥(1977—),女,陕西乾县人,西安翻译学院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中国管理哲学、文化管理等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权变”管理思想研究(14XF08);西安翻译学院院级重点科研项目:四大名著之权变思想研究(14A06)。

收稿日期:2015-12-16

【文学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权变宋明理学薛宝钗
“权变”:《孟子》的道德选择辨析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近30年中国情境下权变理论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基于分时权变视角的合伙治理创新研究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权变视角下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
张载对宋明理学的历史贡献
《平山冷燕》中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