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龙
(延安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建国前夕刘少奇秘密访苏的历史作用
——中苏结盟正式形成的起始
胡龙
(延安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建国前夕,中共主动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会谈是以1949年6月刘少奇率使团秘密访问苏联为开端。这次访苏取得重大成果,不仅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取得了宝贵的政治、经济、军事援助,而且讨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进一步加深了两党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中共“一边倒”的战略得以顺利实现,奠定了中苏结盟的基础,为新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刘少奇;密访苏联;中苏结盟;作用
1949年初,中国国内国共两党之间内战的胜负已基本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新政权,面对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如何获得苏联等非敌视国的理解和支持,获取苏联优势项目援助以及学习苏联的先进管理经验,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新政权之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派遣刘少奇访苏,就相关问题听取苏联的意见。
一、刘少奇使团密访的原因
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打算此时前往苏联进行会谈,但斯大林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毛泽东此时不适合前往苏联,因此,毛泽东此次访苏未能成行。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思想开始集中考虑筹建新中国这一重要事项,对此,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进行访问,这次刘少奇等中共高层领导出访苏联主要是通过高层会谈与交流,增进中苏关系并介绍中国革命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并且学习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争取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信任与帮助,并借此获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在政治、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援。
(一)向苏联解释中国革命及其武装斗争的经验
刘少奇的这次访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释和消除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困惑。中国革命不同于苏联十月革命的城市包围农村,而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革命路线,而且事实证明,这一创举,即中国革命及其武装斗争的经验是可以成功的,这不仅大大鼓舞了整个世界的革命浪潮,让那些受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希望,更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既钦佩又困惑。钦佩的是中国用这么长时间仅凭借自己的小米加步枪竟然战胜了蒋美的飞机大炮,困惑的是未听取苏共和斯大林指导的中国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中共到底走的是一条什么路线?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毛泽东所走的路线是否与铁托相同并与苏联抗衡呢?这些疑问与困惑都是这次刘少奇要解决的问题。
从访苏的整个过程来看,第一次与斯大林的交谈及其后给斯大林的报告以及几次会谈,我们可以看到,刘少奇都在认真阐述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与苏联取得革命胜利的不同。刘少奇的这些努力,让斯大林更加深了对中国革命的了解和对中共的信任。
(二)寻求得到苏联的援助和国际的支持
早在1949年1月底,斯大林曾派特使米高扬秘密访问过西柏坡,虽然米高扬的这次秘密访问促进了中苏两党领导人的相互信任和了解,并大大推进了中苏两党关系的发展,但中苏两党只就相关政策性问题互换了意见,但对中共新政权即将确立后的经济、政治建设等具体层面未达成实质性共识,对涉及未来双边关系的分歧也并没有解决,而且,米高扬此次秘访只是作为斯大林的特使,并没有获得外交上的决定权。
特别是中苏双方也未曾料到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如此迅速。在即将取得政权的形势下,中共领导人开始对管理和建设国家,特别是对经济建设的管理和发展缺乏经验和信心,因此需要苏联来提供帮助。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共完全没有管理大城市和发展经济的经验,需要苏联的经济援助和专家的帮助。从这一点看出,中国共产党急切希望获得苏联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的支持与援助。这一点连美国人都看得很清楚,就在新中国建立前十天,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评估报告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的短缺,已经阻碍了中共对最近占领城市的管理”,“中国在未来几年中将依赖在外国学校接受培训的中国人的服务,同时依赖外国人的服务”。[1]
在1949年初,中共就已经夺取了大半个中国。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上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国进军。1月底米高扬来访,在米高扬结束访问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没有国际援助,任何国家的革命都不可能取得胜利”。[2]可见,毛泽东对发展中苏关系也是十分重视的,实际上也透露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将“一边倒”向苏联,实现中苏结盟。
(三)为毛泽东访苏和中苏正式结盟作准备
从另一角度来看,刘少奇的这次访苏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即将取得政权时选择盟友的重大战略思考。在美苏冷战大格局下加之中国地处东亚的特殊形势,新生的共产党政权无法采取中立的外交策略,在这种大背景下,就要求中共领导人必须考虑巩固新政权的安全和寻找可以与之结盟的强大力量,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巩固、发展新生政权。同时,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角度考虑,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其苏共发展两国两党关系并与之结盟,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主动调整对外政策的必然考量与选择。在苏联方面,斯大林从苏联的国家利益考虑,很支持一个新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出现,并作为其在远东利益的安全堡垒,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
1949年6月刘少奇访苏是中共在新政权确立前夕的政治外交选择,是“一边倒”向苏联政策的具体表现,从而加强苏中关系,为中苏结盟打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为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会面扫清障碍,是中苏正式结盟的起始。
因此,基于上述几种原因,中共中央决定派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秘访苏联,为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两党间建立友好互助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刘少奇访苏起止时间及主要过程
1949年的刘少奇使团访问莫斯科,因为先前都是中苏双方共同商定保密的,加之由于国内国外众多复杂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当事者回忆和档案的陆续开放,所以此次访苏的时间原来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一说刘少奇7月2日出发,7月8日或9日抵达莫斯科;[3]396还有说刘7月2出发,7月7日抵达的;[4]但中央文献出版社编的《刘少奇年谱:1898—1969》和金冲及编的《刘少奇传》则是6月21日出发,26日下午抵达。以上都为中国公布的资料或回忆录,但根据俄国档案载,刘少奇确为6月26日抵达,6月27日晚与苏共领导人举行了第一次会谈,自此证实了国内后一种说法。[5]在这一个半月的访问中,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刘少奇与斯大林举行了4次正式会谈,其中1949年6月27日和8月5日的会谈是在克林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7月11日的会谈在克林姆林宫中央政治局会议室,7月27日的会谈在斯大林的孔策沃别墅。[6]
1949年6月27日晚,斯大林会见了刘少奇等人,在这次会谈中,斯大林首先向刘少奇就之前中共向米高扬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7](1)联共(布)中央决定向中共中央提供3亿美元贷款,年利率为1%。*根据中方有关材料,1949年7月11日,中苏双方商定组织一个借款条约共同起草委员会。7月30日,刘少奇和马林科夫分别代表中国和苏联签订了贷款协定。详见《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217~218页。(2)在军事和经济援助上,斯大林主动表示愿意派遣专家或提供扫雷艇。[8](3)斯大林还主动提出新疆问题,认为中共不应拖延占领新疆的时机,因为那里有大量的资源。还就巩固边防建议应当让汉族人迁移到新疆,让汉族人口在新疆所占比例从现在的5%提高到30%以上。对于青海、甘肃的马家军,斯大林表示可派40架歼击机给予摧毁。
从上述第一次会谈可以看出,斯大林对这次会谈是早有准备和考虑周全的,并谈了一些中共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时未谈到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有了转变,斯大林要让毛泽东明白苏联是有与中共结盟的打算的,正如事情发展的那样,在以后的一个半月里,斯大林的这一举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刘少奇的访问也确实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
之后,刘少奇又以报告的形式向斯大林做了详细论述,而这次访问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通过刘少奇的这份报告展开的,我们可以看看这份报告的具体内容。
(一)处理中苏关系问题
在处理中苏关系问题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发表了看法,如针对苏联与国民党政权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的意见,提出了三种处理办法,但对苏联来说,这一条约是苏联在远东取得的战略利益的体现,怎能轻易放弃。对于中共领导人的内心想法,斯大林是了解的,但他未当即作出答复,而是说这个问题暂时放下,等毛泽东来莫斯科时再解决。
同时,刘少奇在报告中强调要密切联系中苏两党的关系,互派政治代表,以增进中苏两党的信任与团结。
(二)关于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与政权性质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不同于苏联通过革命立即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限于当时的具体国情,中国的无产阶级政权又包含了少量的资产阶级因素,这使得苏共与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性质以及路线等问题产生了疑虑。
为了解答苏共和斯大林的疑虑,《报告》特别阐述了中共新政权的性质、建立什么样的国体和政体等问题,从这一部分报告中可以看出,以刘少奇为代表的访问团是做了充分准备、谨慎细微的详述与解释的,向苏共与斯大林阐明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及中共的革命主张,解释清楚了中共革命与苏共革命的异同,从而促使斯大林对中共新政权的理解与支持。
(三)阐述中共的外交策略
为了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外交策略的担忧,《报告》中特别阐述了中共的外交策略和原则。同时,斯大林对于新中国能否尽快取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问题的建议是“最好不急”。[9]除此之外,7月11日,根据先前4日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斯大林一一做了答复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尤其针对国际形势问题,斯大林给出了“我们既不怕和平,也不怕战争”的想法。在7月27日的会谈中,斯大林主动指出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了解中共革命的实质,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误导和麻烦。刘少奇说:“我们还是你们的学生。”当时任翻译的师哲在其回忆录中说到,斯大林是以一种内疚感并抱有歉意地讲这番话的。[3]414-415
1949年8月14日,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回国,8月底回到了北平,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秘访苏联的任务,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刘少奇访苏的影响和作用
建国前后,刘少奇成功地三次访问苏联(1949年6月、1952年10月和1956年10月)。在这三次访苏中,1949年6月至8月建国前夕的这次秘密访苏是开创新局面性的。无论是为新中国争取外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和支持,还是对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促进了中苏两党两国间的信任与团结
各种迹象表明,在刘少奇访苏前,斯大林对中共仍抱不信任态度,甚至在对外讲话中质疑毛泽东会不会是下一个铁托。而刘少奇的这次访问,恰恰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共的猜忌,并赢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为了消除斯大林的疑虑,刘少奇在访苏期间,不断向斯大林解释中共革命的性质和实质,从而使斯大林改变了对中国革命的怀疑态度并对取得的胜利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中共与苏共两党相互理解和关系的改善,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大大增强。同时,中共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从而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为新中国建设争取到苏联的支持与援助
刘少奇此次访苏取得了重大成果:获得了苏联的广泛支持与援助,为后面新中国的成立、经济建设及外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政治上,斯大林对中共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给予了支持与肯定;对于新中国建立的时间以及准备颁布国家宪法,斯大林劝其尽早并提出一些建议,为中共新政权确立自己的政体和宪法提供了帮助。
在经济上,苏联答应提供3亿美元的借款,这为新中国的经济、政治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同时,刘少奇向苏方提出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需要专家的援助,斯大林也很快兑现了承诺,刘少奇访苏归来时,就带着220名苏联专家来华。
另外,在军事建设和文化建设上,苏联也给予了巨大帮助。国防上帮助新中国建设自己的空军;教育上帮助中国建设大学,即后来在北京建成的“中国人民大学”,这都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援助与支持。
(三)实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奠定中苏结盟的基础
就在刘少奇与斯大林第一次会谈结束后的第三天,即 6 月 30 日这天,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的外交立场和态度,即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宣称:“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10]而这篇重要的文章之所以发表在刘少奇访苏期间,从政治层面上看很显然是要向苏联明确中共的外交策略,表明中共与苏联结盟的决心和态度。
建国前夕刘少奇的秘密访苏,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共的猜疑,使两党之间的基本信任感得以建立,更为重要的是,为中苏两国结盟打下了基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刘少奇访苏的成功标志着中苏结盟正式形成的起始。
[参考文献]
[1]沈志华,杨奎松.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25-49.
[2]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2.
[3]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师哲.峰与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48.
[5]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0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24.
[6][德]迪特·海茵茨希.中苏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M].张文武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09.
[7]沈志华编,闻一、丁明译.关于1949年刘少奇访苏的俄国档案文献[J].党史研究资料,1998,(2):1-18.
[8]胡长水.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刘少奇之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659.
[9]沈志华编,丁明译.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1949年7月4日)[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2):98-108.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2.
[责任编辑朱小琴]
The Historical Role of LIU Shao-qi’s Secret Visit to the SovietUnion in the Eve of the Founding of PRC—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Official Sino-Soviet Alliance
HU Long
(SchoolofHistoricalCultureandTourism,Yan’anUniversity,Yan’an716000,Shaanxi,China)
Abstract:On the ev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 secret visit to the Soviet Union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led by’LIU Shao-qi in June, 1949 started the official talks betwee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oviet Union leaders.This visit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for the birth of China in getting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military assistance, promoting the two Parties’ relationship, furthe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implementing the Communist Party's “one-sided” strategy, laying foundation for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as well as creating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new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Key words:LIU Shao-qi; secret visit to the Soviet Union; Sino-soviet alliance; function
文章编号:1008-777X(2015)06-0022-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D27
作者简介:胡龙(1990—),男,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28
【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