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会“批评”教育的艺术

2016-03-03 12:23:18
关键词:批评惩罚错误

赵 慧

(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 黑龙江鸡西 158100)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会“批评”教育的艺术

赵 慧

(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 黑龙江鸡西 158100)

近些年来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原则,教师开始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着赏识教育,但做教育工作不可能回避批评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在人格上一定也是不完整的,不可能拥有健康的人格。显然这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但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批评教育的尺寸,让批评与爱共存呢?

一、批评也是一种爱

在青少年身上“只记板子不记糖”的现象很容易发生。这乃是心理学上“近因效应”的作用。青少年因其年龄特点,情绪容易冲动,看问题不深刻,更容易受此效应影响,而使我们的教育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有前功尽弃的可能。

如果你本着“爱”的出发点,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他。那我想学生是能感受到你批评中其实是带着对他的关爱。就像大家口中常说的“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吃”。因为爱他,才要规范他的行为,因为爱他,才要制止他的错误,因为爱他,才要养成好的习惯,只要以“爱”付出,即使批评也能换来“爱”的回应,其实,批评也是一种爱。

二、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

被称为“西班牙王国上空—颗光辉灿烂巨星”的拉蒙,卡哈是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卡哈小时调皮,在校表现得极不驯服,被关学堂、饿饭。后因闯大祸,被警方罚款拘留。他父亲就让这个没法冶的“坏小子”辍学,先送去理发店,后又学补鞋子。而他父亲当时是萨拉大学的一名应用解剖学教授,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孩子停学后他总扪心自问:孩子做一次坏事,给予极端的评价与处罚,难道孩子真的就一无是处、不可救药了吗?孩子闯祸要管教,但能因此而因噎废食吗?一年后,父亲将卡哈从鞋铺接回家,教孩子精心学习骨骼学,父子俩一起到墓穴中去挖枯骨。没有想到骨头的奇特形状一下子抓住了这个“顽童”的心,卡哈最终登上厂诺贝尔医学领奖台。试想如果其父不早觉悟,不及时撕下卡哈“坏小子”的黑标签,那人类不就少了一位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所以,我们老师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学生,不要因为他的一时过错而为他下结论,所以批评与爱是并列关系,它就像一架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才能平衡,不然,就会走向极端。

三、掌握批评的时机

美国的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有条家规,孩了有过失不能姑息迁就,必须给予适当的制裁。而处罚方式,不是由家长提出、做主,而是有被罚者自己提出,然后再全家人共同讨论决定,付诸实施。诚然,教育工作中走在最前沿的班主任老师们对此一定有深刻体验,批评教育不可以全停留在口头上、思想上的转化教育。必要时还需有形的惩罚,第一可以加深犯错误学生的记忆,再者对其他同学也是个警示作用。但要注意惩罚必须及时,在问题刚发生,犯错学生还有几许愧意、内疚心情的时候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相反,时间长了,犯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已经淡忘,产生懈怠的感觉了,惩罚就不易被接受。再有惩罚是为了加深印象,巩固教育效果,如果惩罚过重,学生难以接受难免又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激发其破罐子破摔的叛逆心理。因此让学生自己选择惩罚方式,来得更为合适。在愿意作出选择的同时一般也是学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的体现。

四、批评的出发点至关重要

首先你要明确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批评学生?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老师批评教育学生其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试问有几个班主任老师没事想去批评学生,但学生能不能领你这个“情”,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并且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我们老师往往将批评当做了一种惩罚,试问谁愿意接受惩罚。因此,我们老师要本着是为帮助改正不良习惯,是为了让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去批评他,这种批评不是一种责罚,而是一种奖赏。

批评教育当然要分为批评和教育,不能一味地只批评、责备,不教育。要指出孩子的错误,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心服口服。不仅要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还要说明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指明一定的方向,让学生朝正确地方向前行。还要让学生制定出解决的方案,由学生自己选择他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强势地要求必须怎样去做,因为我们要达到的是教育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并非是老师独权主义,更易于接受的是顺应民主的心声。

五、批评也要“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性格更是让人难以捉摸,所以对于不同的孩子批评的手段也大相径庭。天生胆小、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批评教育时语气要温和,像谈心一样指出不足,并加以鼓励孩子,期待他的进步。比较顽劣的孩子,批评时要严肃指出错误所在,让其自己谈谈应该怎样改进。遇到性格倔强的孩子,绝对不能硬碰硬,这样会弄得两败俱伤,要以柔克刚,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比如说“你这样做,老师会受到校长的批评”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说不得碰不得。遇到这样的孩子还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时,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另外,要说明的是,有问题要及时批评指正,但并不等于说,老师要每天唠唠叨叨给学生冼脑。批评一定要有个度。观察我们的周围这样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家长会总有些“滔滔滔……”很能讲道理的家长,而其孩子呢往往却总不如意,还埋怨孩子不听话。想必这位家长的失败就是对孩子批评太多太琐碎,不注意批评或提醒的频率造成的。我们老师是不是应该注意这点呢?有时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甚至一个特别的微笑,只要让他神会你对他行为的不赞许,就已经足够了。不用每次都大做文章,久了老师会累,学生也会累,这是他的大脑累,会罢工、会怠惰、会什么也听不进去。如果把握好批评的时机,那批评就会变成爱,用心去打动,用爱去召唤。只有心与心的交融,爱与爱的呼唤,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教育更要讲究方法。同样还要适应时代特征,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总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一个教师的批评成为艺术时,批评不但不会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和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解与交流中,建立起了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关系。批评的教育便在艺术中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批评惩罚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神的惩罚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06
Jokes笑话
惩罚
趣味(语文)(2018年1期)2018-05-25 03:09:58
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
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罚”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0:08:36
真正的惩罚等
不犯同样错误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
环球时报(2014-08-02)2014-08-02 08:24:52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