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制在培智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为例

2016-03-03 06:44蔡青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代币培智智障

·蔡青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为例

·蔡青

在培智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代币制,可使智障学生矫正不良行为、强化期望行为,获得更多关于交换的体验,建立交换意识,并逐渐形成数概念。

培智学校;代币制;强化;交换意识

代币制就是用象征钱币、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代币制的应用实践为基础,探讨代币制在培智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确定代币、后援强化物,使智障学生强化期望行为

(一)确定使用的代币和后援强化物

首先,确定代币。采用圆形的塑料筹码作为代币。这种塑料筹码符合确定代币的原则,能随时发放给学生,学生生活中不常见,而且购买便宜,能满足学校中较大的流通使用量。且塑料筹码有不同颜色,也可在其上直接进行标识,能满足学校教育中使用的需要——既能让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可根据需要在不同年级之间、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进行区分使用。

其次,确定后援强化物。后援强化物只有用代币支付才能获得,而代币只有通过表现期望行为来获得。[1]后援强化物有如下几种:一是学生喜欢的食品,如糖、饼干、水果、牛奶、饮料等。二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看电影、参加晚会,以及班级活动,如在教室看电视、玩喜欢的球类等操作性小游戏。三是学生生活所需物品,如一日三餐的餐票、洗澡用的水票、电票。四是社会性奖励物,如在宿舍区评选“生活自理能手”“服务之星”,教学区评选“每周之星”。

第三,建立代币与后援强化物的关联。培智教育中使用代币制,重要任务是建立“交换意识”。第一阶段,对刚入校的一年级智障儿童,一般先使用原强化物,使学生建立“我做到老师的要求就能得奖”的意识。第二阶段,实物强化到代币的过渡,让学生建立起实物和代币之间的联系——代币可换取实物,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确定使用范围,促使学生强化期望行为

人的学习依赖于刺激—反应的不断重复,形成新的条件联系并巩固下来。在培智学校教育中,凡是我们希望学生学习的都可以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

首先,课堂教学中,代币的使用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凡是学生出现课堂教学目标期望的行为,教师都应给予代币作为奖励物;学生的行为与期望行为相悖时,教师不给予奖励物,并通过语言的提示或引导观察让学生知道只有做到要求时才能得到代币的奖励。其次,课余活动中,班级的纪律规范、班级物品的管理、同学之间互动交往都是我们要建立的班级期望行为,都纳入代币奖励项目。第三,生活活动中,学生生活节律意识的养成,生活自理能力、从事家务劳动和简单社区服务劳动能力的培养等内容,也可应用代币制。

二、广泛使用代币,使智障儿童建立交换意识

(一)低年级,让学生以代币换取喜欢的后援强化物

必须用获得的代币来换取后援强化物,因此,每种后援强化物都有一个价格,一些小项目用少一点的代币,而一些大项目要用更多的代币。[2]

要保证低年级学生不能从其他途径得到代币,因此各班级、宿舍使用的代币要互相区分。通过代币换取强化物,逐步让学生了解代币与自己需要的强化物之间的联系,形成“代币与我的生活相关”的意识。可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建立兑换区,兑换区设置货架展示可兑换的物品,让学生能直观地建立代币与兑换物(强化物)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每日进行代币和所需物之间的兑换。

(二)中高年级,赋予代币更多“钱币”的功能

智障儿童进入社会需要通过自己赚取或者别人提供的钱币购买生活用品,在学校中使用真钱进行购买的练习比较有限,而代币每天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代币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钱币”。通过代币的流通使用,能使学生建立交换意识,学会规划一日的收支,自行购物满足生活需要。

首先,进行代币的统一,标明币值。进入中高年级,各班级之间、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使用的代币要统一,建议参照钱币的面额发行1元、5元、10元代币,高面额和低面额的代币之间可进行兑换。

其次,拓展代币的使用范围。学生使用代币可购买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餐票、水票、电票,参加娱乐休闲活动的电影票、电视票,也可积攒代币参加每月一次荣誉称号的评选活动。

第三,定点、定时公开售卖交换物。在生活区设立售票窗口、食品售卖点,每晚开放,售卖饭票、水票、零食;每周一次的看电视、每月一次的看电影活动前发布影讯,定时开放售票。

(三)通过换购教育让学生体验购买活动

学生未来能拿钱进入市场成功购物是换购教育的最终目标,围绕购物的基本能力,如认识货币、看标价、按照标价支付货币、正确找零,确定智障儿童换购教育内容。

首先,进行购物前的准备学习。一是教学生认识不同币值的代币。二是能进行不同币值代币之间的兑换,开始时可借助代币换算表上的图例。三是教学生认识常用物品的名称,会看售卖物品的价格。

其次,开设校内超市,建立购物体验。在生活区设立“开心超市”,每周开放一次。进入超市购物的初期,可由生活教师陪同指导;一段时间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购物活动,超市工作人员提供疑难解答和困难帮助。

三、换购活动使用代币,使智障儿童建立数概念

(一)通过每日数代币、交换物,教学生学习数数

从开始使用代币进行兑换时,教师就要求学生数出相应的代币数。如兑换时教师指导“换一包饼干要3个代币,数3个代币给老师”,学生数错时,教师提示:“数错了,这里不是3个代币,再数一次。”仍然不能数正确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数。直到学生数对时,才能兑换到他喜欢的物品。

(二)在代币兑换过程中,教学生学习数的对应和大小关系

当学生数出自己有多少代币后,就面临着“自己赚取的代币能买到什么”这一问题。教师可询问学生:“你想换什么?换苹果需要4个代币,数4个代币给老师。”当学生不能做出合适选择时,教师可借助“代币兑换表”(有兑换物图片和需要相应数量代币的图片),让学生逐渐明白换购需要的代币数与自己所拥有的代币数的多与少关系。

(三)在换购活动中学习计数,教学生分辨不同面额的币值

在中高年级的购买活动中,学生会用到不同币值的代币,会发生找零现象,要教学生分辨不同面额的币值以及如何兑换。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生活需要规划多少元代币用于买餐票,计算剩余代币多少元,以及如何开销等。

总之,在培智学校使用代币制能使智障学生强化期望行为,获得更多关于交换的体验,建立交换意识,并逐渐形成数概念。另外,要注意代币制在培智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不应该是某个教师的个人行为,而应该是一所学校系统化的设计。否则教育手段的不一致,会使学生产生混乱感,不利于期望行为的建立。

[1]张悦.代币制和反应代价对改善智障儿童问题行为成效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2][美]Raymond G.Miltenberger.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528300)

G764

猜你喜欢
代币培智智障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首次代币发行监管的行为经济学路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