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忆
聋校初中数学个别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杨忆
个别化教学关注个体的完善与发展,是一种适用于特殊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但受主客观因素制约,个别化教学在特教学校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聋校初中数学要在班级分层基础上开展个别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弹性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家校协作密切化。
聋校;初中数学;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并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但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课堂时空限制、教师精力不足和教学资源有限等,以分层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始终处于“看起来很美”而“做起来很难”的尴尬境地,并未在实践层面上实现理论预期。笔者结合一线数学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提高个别化教学实效的路径,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共有8名聋生,其中一级聋7人、残余听力1人。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听力受损及手语掌握程度,笔者将他们分为A、B两个层级,A层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B层级学生仍需要较多帮扶。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学行为的航标和指向。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十分严谨、科学,明确后尽量坚持,不轻易变更。而此处所提及的“弹性”,是指在坚持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目标完成的时间、所需的协助、完成后的呈现形式的把握应更富有灵活性。
在七年级《圆的周长》一课中,笔者根据A、B两组情况制定了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其中,B组学生要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即认识圆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并在帮扶下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学习发展数学语言,构建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数学乐趣;对A组学生则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上述目标之外,该组学生还应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提出关于二者关系的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初步感知“化曲为直”“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为贯彻个别化教学理念,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更加灵活,具体举措有:A组中的L同学有残余听力,手语、理解能力也相对好一些,教师安排他作为优秀学员对B组中的F同学进行帮扶;B组中的Y同学因为数学基础较差,课堂上未能顺利完成计算,教师在课下继续为该生进行辅导,使其能跟上教学进度。实践表明,对教学目标的坚持与弹性实施并不矛盾,相反,如果能够结合教学的具体实际相机而动、灵活处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背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并应用知识。特殊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帮助特殊人群弥补缺陷、发展能力、学会生活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让课程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
在七年级《百分数中的应用》中第三小节的“折扣”,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模拟购物情境,要求A组学生实现独立购物,B组学生可在帮扶下完成购物。为了更切实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有一定差别、与学生家庭和个人更加贴近的情境。在进行实际授课前,发一张表格,请学生填写他们近期的购物活动或与购物相关的一些想法。再根据这些信息,为学生创设更贴合他们生活实际的购物情境。A组的H同学,她写的是妈妈工作的商场有促销活动,那么就可以要求她借助所学知识,为大家精打细算地购物提出合理建议。A组的W同学写的是最近爷爷过生日,想要用零花钱为爷爷购买礼物。如果他一共有100元,想要购买的礼物是105元,这件礼物折扣多少时他可以买下?B组的F同学在表格中写的信息看起来与购物无关,他写的是“我喜欢画”,经询问后了解到他非常喜欢绘画,所以为其设计的情境是:将来在他开画展时,一幅标价为100元的画作在售卖时打了九五折,最终的售价是多少?诸如此类的个性化情境创设,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的热情。
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方面。[1]通过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从已经结束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提升,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在个别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举措提升“评价”的指导价值。第一,扩大评价主体范围,将家长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他们建立良性互动。笔者主要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发放学生情况告知书、作业、试卷,使他们更多地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第二,充实评价内容,尤其是要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评价内容应全面,除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语言、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之外,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组的L同学有残余听力,想回到普校上课,但L同学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因而十分焦虑。笔者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为他鼓劲,引导他将压力变为动力。现在的L同学对于数学学习充满热情,还主动承担起帮扶其他学生学习的任务。第三,丰富评价形式,以多种形式来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笔者设计了课堂观察记录表,建立了数学学习信息库,组织学生完善个人学习档案,并鼓励他们写数学日记。以上措施及时、全面地记录下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使评价更具全面性、过程性。
特殊学生的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型,希望孩子能通过努力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种是消极型,认为孩子存在先天缺陷,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能在教师和学校的“看管”下平安长大也就可以了。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家长的知心人,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困难,帮助他们掌握与教师协作的方法,共同帮助学生进步。
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第一,开设家长微课堂。以微信为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情况;推荐一些关于特殊教育的文章,帮助家长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发布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提示家长带领学生预习和复习。第二,鼓励家长走进课堂。笔者向授课班级内的家长提出邀请,请他们走进校园,熟悉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进入教室感受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第三,与家长“鸿雁传书”。笔者以学生的作业、日记、试卷为媒介,在上面记录学生的“闪光点”,写下对孩子的期许,提供一些学习的技巧。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家长会写一些语句来回应笔者,教师和家长之间涌动着一股脉脉温情。通过努力,笔者构建了一个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协作系统,为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提供助力。
[1]耿忠.浅谈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J].科学大众,2008,(3).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353100)
G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