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岁琴
(甘肃省庆阳特殊教育学校)
关于耳聋学生口语训练的点滴思考
豆岁琴
(甘肃省庆阳特殊教育学校)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增强感情的重要交际手段。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与周围人的日常交往中逐步形成的。聋生与健全儿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发展语言的生物基础。但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缺陷,限制了他们与健全人进行正常沟通,造成他们语言理解能力薄弱、表达困难、词汇贫乏、语言混乱,逻辑思维发展导致其在后天学习语言的途径、效果与健全儿童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要使他们掌握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耳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乐说、会说、善说,已成为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点具体做法和体会写出来,仅供参考。
任何人都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聋生也不例外,但他们由于听力上的缺陷,有些胆怯,又不知如何表达,往往放弃了说话的权利。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引导,建立语言表达信心,产生说话的欲望,从而表达内心所想。聋校教师除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语言训练课外,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时时注意,处处留心,熟知学生喜欢哪些活动,了解学生有哪些要求,然后围绕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主题谈话,不管他们是语无伦次,还是答非所问,都要耐心倾听,肯定他们的进步,并及时表扬。实践证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饱满、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中对聋生进行口语训练,要求他们敢说、大声说、人人说、正确地说、流利地说、愉悦地说,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聋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信心,也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说话训练是聋校对学生进行书面作文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贯穿于学生的所有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1.抓住课堂阵地,致力发展语言。课堂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必须以口语为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体态语对聋生的感染作用。课堂上,教师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表情丰富,语调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充分发挥体态语对聋生的感染作用,使他们形成看、说、读、写的实际能力,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
2.注重多边交往,反复训练,培养表达能力。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会受到心理环境的制约,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不会发言,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敢发言,表现出来的是紧张、怯懦。如果教师能把课堂中的说话训练发展到课外,使他们想说就说,就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同学之间的平时交往,对聋生来说是没有心理压力的。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结成对子,互问互答,相互学习语言,同时还可以利用家长来校或家访的机会,训练学生简单的语言,如“这是爸爸(妈妈)……”“我爱爸爸(妈妈)……”等基本口语;其次,还可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六一”戴上红领巾后兴奋不已,教师可以待机引导,教他们说“这是红领巾”“我爱红领巾”“我很高兴”等句子,这样,学生在多方面的训练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体会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给耳聋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加强聋生语言的实用性,增强与正常人交往的能力,提高语言水平,扩大交往范围,在实际生活中,我引导学生坚持与普通学校学生开展“手拉手,接深情”的联谊活动。同时,还鼓励聋生与亲朋好友建立通信联系,从而丰富聋生的书面语言,为聋生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聋生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耳聋学生具有口语、书面语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耳聋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作为聋校教师,要把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放在首位,为聋人各项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使他们真正达到学习语文、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目的。
[1]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吕明臣.语言环境和聋哑儿童的自然语言获得[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6(2).
[3]宋彩霞.关于聋儿感知觉互动语言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志,2005(3).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