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雁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六中学)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李鸿雁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六中学)
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给予学生指导和示范,才能让学生喜欢朗读,才能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真正活起来。
语文课堂;朗读水平;准备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语文课堂来说,朗读,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而言,它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对教师而言,它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所以,学习和研究朗读,在课堂上广泛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几点: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对语文教师来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该更高一层。我国存在地区语言差异,就拿我生活的地区举例,平时讲话普遍存在平翘舌不分现象,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忽略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克服一个长期存在的大众性习惯问题,就需要自身时刻保持一种意识,一种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意识,绝不能把不规范的语言习惯带到课堂。在朗读时,能否用规范的语言,也是检测教师朗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语文老师,朗读水平不过关,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意,有些文章的美好意境也就很难把握。基于这些原因,语文教师要苦练朗读基本功。那么,朗读基本功包括那些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最基本的朗读技巧。(1)适当的停顿。停顿又可分为逻辑停顿、感情停顿、戛然而止与渐弱渐止的停顿。另外,还需要根据朗读的内容注意停顿的疏密,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与停顿的关系等等。(2)语音的轻重。这需要了解重音的种类,学会训练呼气和换气的方法,掌握音量强弱轻重的协调性等问题。(3)合适的速度。训练这一项,要掌握朗读速度与作品内容的关系。作品情节内容不同,人物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速度自然不同。(4)语调的抑扬。朗读时如果语气语调不到位,就很难吸引听众,也很难达到朗读要表达的效果,对作品的理解是读准语气语调的依据。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是提升朗读水平的前提条件。
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让我了解到,有些语文教师由于音色、音质的条件限制,在朗读教学上的自信心不够。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充足,各种音频、视频、影像资料用之不竭,大量的优秀朗读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作品的同时,也让不少语文老师少了示范朗读的信心和欲望。教师长期借助外来资源,自己没有读的兴趣和信心,自身的朗读水平就不会提升甚至会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在欣赏借鉴好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不要忘记言传身教的作用,不要忘记教师的示范性。
要想准确地给学生起到示范朗读作用,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包括对朗读作品内容的把握,对其作者的生平、生活时代的了解,对作品的相关评论及其延伸内容的阅读,还有对不同文体作品的朗读处理方式的把握等等。比如:(1)朗读诗歌。诗歌要体现“诗言志”的特点,一首好的诗歌,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志向,朗读诗歌时我们要充分深入探究诗歌意境,找准感情基调,把握节奏。(2)朗读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又能夹叙夹议,可谓铺陈收放,挥洒自如。要读好一篇散文,一定要抓住散文的“神”。(3)小说朗读。小说有人物,有情节,有环境,篇幅有长有短,需要多种技巧才能朗读好。朗读小说抓住几个要点,首先抓住主题,深化情感。主题是小说的核心,朗读时要围绕这个核心,融入情感,对小说进行解读。其次是抓住人物特点,读出个性。小说中的人物有典型的性格特征,朗读时要抓住这个个性,把人物读活。最后要联系环境,再现情节。环境、情节是小说的必备因素,生动地再现情节,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4)文言文的朗读。在朗读文言文时,虽然语气、语势各有变化,不过缓急轻重的变化幅度不大。笔者认为在朗读文言文时,大多应该是舒缓平稳,深沉从容,注重词语拓开,加强感受最好。
教师更做好充分的朗读备课准备,敢于范读,有正确的朗读态度和精神,才能有效提升自我朗读能力。
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有些课堂过分注重知识点讲解,注重卷面成绩,忽略朗读教学环节,朗读教学意识薄弱,课堂上的朗读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比如我听一位老师讲《蜀相》,一节课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把字词句分析得透彻,朗读环节一带而过,结果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学生根本无法从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去感知,诗歌的韵味也体会不得。作为语文教师,要强化自己的朗读教学意识,所谓“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参与,才能让语文课堂读书阵阵,书声琅琅。
[1]唐婷婷.朗读与朗读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06.
[2]张颂.朗读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08.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