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
浅谈高中数学新知课模型的打造
郭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
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发展,强调思维形成的合理性、思维发展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以及思维形式的发散性。新知课作为高中数学课型中最重要的课型,应该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如何更好地上好新知课,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交流,现抛砖引玉,谈几点心得体会,以期同行指正。下面本人就以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为例,谈谈在新知课授课过程的些许感悟。
学校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的不同,在面对同一部教材的时候,首先我们不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认为在新知课的讲授中,在备课环节我们必须做到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在兼顾以上三个方面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对教材的合理取舍,使得知识的讲授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例如,在本节课中,教材是以实际生活问题为知识背景,在证明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时候,课本提供了利用正弦线、余弦线证明和向量证明的两种方法,旨在体现三角恒等变换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和向量证明的简洁。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我认为这样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会冲淡这节课的主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受限,尤其是我面对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太好。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大纲后,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直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方法来证明,从而使得知识的发生在学生看来是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再现了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也为学生在后面对公式的灵活应用赢得了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文章讲究豹头、凤尾。讲课时也要开好头,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如何导入新课?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这应该是我们大家都要认真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新知课的传授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从教材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而是选取从学生熟悉的诱导公式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进行猜想,并且利用特殊值进行验证,为公式的得出埋下伏笔,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合理性。
所有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都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渗透知识重点,突破难点,一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难题。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自身专业能力是前提,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保障。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氛围,使得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的面前显得举重若轻。三角恒等变换处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是前面所学三角函数知识的继续与发展,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的重要素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的基础和出发点,公式的发现和证明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以必修四课本第108页的B组第二题为引子,从而为学生揭开了三角恒等变换的神秘面纱。从表面上看是对以前作业题的回顾,实质上是寓教学内容重点于其中,使得公式的推导由原来的难点变成以前的习题,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证明公式的过程中应用向量的方法,使学生感知第二章的知识学有所用,大胆猜想公式,并且在严谨性上加强训练,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体现课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在得到公式后,引导学生积极从结构上分析公式,进一步体会数学公式的对称美。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情景设置,但是再高明的设置毕竟是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往往有做作的痕迹,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建构理论中的“生发矛盾”其中“生”有两层意义,一为学生,一为发生。课堂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合理性、有序性的培养。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无病呻吟,即为问问题而提问题,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难度要有梯度,使得学生在努力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问题太易则流于形式,太难则曲高和寡,使学生容易失去自信。
思维的发展过程是有序的,一般来说总是从易到难,这也符合我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在新知课中,例题的合理设置也很关键,不能搞题海战术,而要让学生明白题是做不完的,但是是有规律可循的。
总之,为了一切学生,高中数学新知课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课型。我认为学生思维的训练是主线,学生的兴趣是保障,老师的专业能力是前提,只有合理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知课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员,还需我们更加努力地研究打磨。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