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

2016-03-02 11:57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宋陈红
学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生命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宋陈红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宋陈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推广及落实,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观念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应该被充分重视和有效渗透、实践。本文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为题,具有一定的教学探究价值和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命教育内涵策略

小学教育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观念认知为根本出发点,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及要求

生命教育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被全面渗透和贯彻的一种教育意识。生命教育以生理、心理、健康、安全、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主体,培养学生对生命本身形成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并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自身对生命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保护能力以及防御能力等。

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效实践,如:学会如何调适自身消极心理状态、如何形成正确的性别差异认识、如何确保自己远离人身危险、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等等。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较为宽泛的内容范畴,但生命教育应该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贯穿始终的核心教育理念。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分析

1.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生命教育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的观念、认知是行动、实践强有力的前提和保障。生命教育意识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应培养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向往,拥有一颗宽厚、博爱的心,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另外,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为学生营造和谐、积极、友爱、温暖的教学氛围,构建公平、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珍视生命、敬畏生命、涌现生命活力。

2.充分利用教学文本资源,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教学文本是按照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教育性、思想性、基础性相统一的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理念,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准备工作中,反复研读教材、深入探究和分析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拓展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通过PPT创设身边危险来临时的情境,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内交流遇险时如何自护自救。并把自己课前搜集资料并制成的应急展示卡贴入班级的“安全应急展示栏”中,在班级展示交流。通过情境的创设,自护自救小常识的搜集,安全应急展示栏的布置,丰富了学生的安全应急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学生生命自护自救的能力。

3.巧妙创设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感悟生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热爱,让学生从兴趣出发,从自主学习和探究出发去学习和认识生命教育。

例如,在进行《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学生播放“小学生清扫教室卫生”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视频体验中,认识到清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随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不良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危害”的PPT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到,美化自己的学习空间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地球保护”“环境垃圾”“温室效应”“亚健康食物”等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学会感悟生活、珍惜生命。

4.合理构建教学评价策略,形成有效信息反馈。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有着激励、引导以及调节的作用,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能够形成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以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为中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参与的主体性。在陈旧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新课改中,学生同样应该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并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作为必要的评价依据。

其二,评价的全面性。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质量,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细节性问题;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侧重评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感悟和行动、表现。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生命教育处处存在和体现,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应使学生通过学校的生命教育,感悟、珍惜自我生命、他人生命、自然生命,学会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杨云.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基础教育研究. 2015(22)

[2]钱军.浅谈如何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J].读书文摘.2015(24)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生命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