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转化为行动才更有力量
——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权》一书所想到的

2016-03-02 09:03严加红
现代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四中东营市校长

■严加红

教育思想转化为行动才更有力量
——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权》一书所想到的

■严加红

近日,读到了由季俊昌、蒋世民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权——齐鲁名校长张广利的“知”与“行”》一书。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全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亲自为该书作序,予以推介,可见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以我陋见,从“八观”的视角全方位解读一位名校长,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吧。该书持论有理,立论有据,述论有实,且理论与实践互动,从中看到了张广利校长高举“尊重”大旗,奋力行走在素质教育大路上的可鉴印记。由是,引发了我与张广利专业交往的回忆,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与别的校长“不一样”的张广利。

做教育思想的引领者

思想的高度往往决定着事业的高度。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里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中国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思想的结晶,“知”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行”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教育是一门关乎生命个体和人类命运的科学,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尤其需要思想之“知”的观照和引领。袁振国教授说过:“思想是否平庸应当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自古以来,每个人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都会有所侧重、有所不同。然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应当更深刻、更系统、更自觉、更富有创见,并且更能坚持和实践自己的教育信念。”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育人的事业,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工厂工人的失误可能仅仅是毁掉一个零件,一个教育者的失误却常常会让孩子付出无可挽回的生命代价。正如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张广利认为,从事教育工作,尤其不能无知而行。“无知”的教育源于缺乏对人性的理解、宽容和悲悯,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善待和期冀,缺乏对教育的智慧把握和知性行动。教育家必须首先是思想家,没有思想的教育人充其量是个教书匠。

张广利之所以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取得骄人业绩,关键在于他自身是一个喜欢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始终用“知”审视和修正着“行”,用“行”实践和澄明着“知”,初步具备了“知行合一”的教育家之特质。

南宋陆游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事教育三十年,张广利在多个教育岗位上经受了锻炼,并同时兼任过相隔75公里之遥的两个学校的校长,每前进一步,都在以切身的经历和阅历、体验和体悟对“教育是什么”进行着解答。教育的本真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教育?这些是张广利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胜利油田四中、东营市胜利四中、东营市胜利六十二中和东营市育才学校担任校长期间,他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回答,其中的变化轨迹,也体现了他个人思想的升华和对教育日益深刻的理解。1995年主政胜利油田四中工作时,他就倡导实施“科研兴校”。1996年,他跟随王敏勤教授开始了“和谐教学”研究与实验,以此致力于实现由“教”到“学”的重心转移。他主张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改变教学的低效问题,并于1998年开始了分层递进教学改革。在东营市胜利四中时,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在继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他提出了“让学生享受学习,让学生享受生活,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教师享受教学,让教师享受生活,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负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并成功构建了“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深化了以“差异走班”为特征的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在胜利六十二中任校长期间,确定了“心拥自信,释放潜能”的校训,推行了“问题导学”式生态课堂改革,着力实施自信教育的研究。到东营市育才学校担任校长后,张广利把关注的重点从课堂教学向学生本身聚焦,提出了“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力求从关注学生差异出发,承认与接受差异,发现与研究差异,因材施教,成就个性。从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改革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差异教育,开始探索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改革,其中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体现了张广利校长的教育视界在扩大,从关注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转变到了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不变”体现了张广利的教育坚守——教育因学生而存在,为学生而存在,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是教育的永恒使命。正如张广利所说:“作为一名从事了20多年学校管理的基层校长,我深刻地体会到:校长的责任就是要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最大化发展。无论教师发展还是学校发展,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追求教育本真价值的回归,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实现学生个性能动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教育人的永恒追求。”

教育是恒久的事业,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张广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管理观、评价观和家教观。作为思想的结晶体,每一“观”都闪烁着他个人的真知灼见。比如,他认为,教育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学生的差异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和引领者,课程不是课程表,教学应“以学定教、以学改教”,学生管理是心灵引导的艺术,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等等。这些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知”的存在,构成了其“行”的内在支撑。也许他的教育之“知”并不完美,但在当时、当下甚至明天,必定会以思想的光芒照亮其前行的道路。

思想转化为行动才更有力量

思想如果仅仅停留在抽象的阶段,就无法对现实产生影响,也无法证明自身的真理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难能可贵的是,张广利不但善思,而且善行,不但“顶天”,而且“立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现实理想主义者,他用思想和行动共同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境界。

张广利高度重视教育理念之“知”向教育实践之“行”的转化。他认为,推动办学理念向实践转化,必须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

在胜利油田四中和东营市胜利四中时,他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了课堂教学上,力图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状况,让教师享受工作,让学生享受学习,实现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提升。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他带领全校师生构建了包括“五大教学环节”(认定目标→自主学习→交流释疑→训练巩固→检测拓展)和“两个载体”(导学提纲、学习小组)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他还积极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经验, 深入推进了“自主课堂”的“三级”建模(学校、学科和教师),并鼓励教师最终出模,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师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和解决疑难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满足感和幸福感。通过打造“自主课堂”,张广利把“学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改教”等教育理念内化为全校师生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课堂教学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胜利四中学生李越说:“老师把课堂还给了我们,我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大家在互帮互学中共同取得进步,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老师更像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同行者。”

到东营市育才学校任校长后,为了保障和成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张广利大力提倡“差异教育”,提出了“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并为此构建了差异教育的六大体系(课程、教学、爱责教育、师生评价、教师发展、家校共建体系),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得以系统化、整体性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做文章,针对九个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发实施了校内必修课、校内选修课和校外自修课三类校本课程。仅校本选修课程就有110多门,涉及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艺术审美、学科拓展六个方面,既改变了课程结构单一而僵化的局面,又照顾了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需求差异,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保护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育才学校学生黄成辉说:“我选的校本课程是英语剧。以前我很内向,不敢在大家面前表演。学习英语剧后,我敢于向大家自由表演了。英语剧改变了我的性格,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东营市育才学校尊重学生差异,让师生在“差异教育”中扬起生活理想的风帆,筑牢了幸福人生的基石。

张广利说:“天书无垠,行者无疆。行走在教育这方诗意的天空,我满心里充盈的是理想、热情和思考。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登山。只有不断确定新的目标、新的高度,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只有不断追求,不言放弃,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只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研一行,专一行;做教育,爱教育,研究教育,享受教育,持之以恒地奋斗,每个人都会有所建树,也必定能走向成功。”

《中庸》有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至诚之心,合知行之力,让自己、他人、万物在其秉性范围内实现最大可能性的发展,此谓“化育生命”之大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在“化育生命”这条绵延无尽的神圣大道上,张广利校长正怀揣着一颗至诚至善之心,秉承“知行合一”之精神,义无反顾地向前行进……

(严加红先生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小学校长》杂志副主编)

(责任编辑:徐素花)

猜你喜欢
四中东营市校长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