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坤
针对全日制聋校实验数学教材的教学应对策略
◆周朝坤
摘要:教材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特点的分析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本文主要对聋校实验教材里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概率与统计”中出现的概念内容进行梳理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聋校教材;数学;人教版;应对策略
教材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主要工具,是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在2007年已面世,并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宗旨和目标,然而相应的配套教材迟迟未见。面对此种情形,众多聋校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断寻找方向,以便更好实现该“课程标准”的理想追求。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题组立足于旧版的聋校实验教材,首先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之与正在用的人教版普校教材做了一些对比(主要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三大块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此教材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做了一些有益的摸索。
(一)“数与代数”内容分析
数与代数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聋校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首先,有关“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与正常儿童在一年级上册就主要认识20以内的整数相比,聋生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对20以内整数概念的感知和获得。而后,聋校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分别对万以内的整数和万以上的整数的学习。人教版普校教材对分数的认识安排在了三年级下册,而聋校教材则推迟到了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小数方面,普校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聋校教材则安排在紧挨着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面。其次有关“代数”的内容。从字母表示数到学习二元一次方程,聋校教材一共只有四册有相关内容(第11册、第16册、第17册和第18册)。
(二)“图形与几何”内容分析
聋生在入学前对几何概念的学习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的,即使这方面与普通孩子相比相对不足。几何概念在聋校小学阶段出现的频率较高,内容也相对较多,但这部分内容的一些安排有别于人教版教材。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安排了认识图形,聋校教材在一年级下册才开始呈现。然而,细心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安排在教材的中前段,而后者则安排在最后部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前者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接触、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而聋校教材的呈现顺序与此相反(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之后聋校教材二年级上册,学生开始比较长度并初步认知和建立“米、厘米”的长度概念,在四年级下册有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学习。其他内容的呈现形式与顺序与人教版大体相似,只是在九年级下册增加了选学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三)“概率与统计”内容分析
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概率与统计中的概念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然而,本套聋校教材里,第九册里总复习里才第一次呈现“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而不像人教版教材那样在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涉及分类与整理、初步调查统计活动。后来,一直到了八年级“简单的统计”才正式出现,学生继续认识和学习求平均数。后在表格式统计之后,引入了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要求会看统计图,能通过统计图收集数据信息、解释一些基本的问题原因,简单的绘制统计图。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最后一次出现也是对“概率与统计”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接近于人教版普校教材,但也能发现聋校这套数学教材自1997年第一次出版距离现在已有19年,期间也没有紧跟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对教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等方面做及时、全面、系统的修订和重新印刷,当然聋校数学教材也没有呈现诸如普通中小学的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等百花齐放的局面。将内容和最新的普校教材相比,也可发现它的内容陈旧繁杂(比如图形的观察和图形的对称与旋转都没有得到重视和改观)、教材内容的呈现依然色彩单调、形式单一呆板、气氛不生动不活泼、内容与聋生生活联系不紧密,不适合于个体差异较大的聋生、内容忽视了知识的应用[1]、内容的呈现顺序与和结构不理想(比如图形的认识第二册才涉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几何图形从平面到立体的呈现方式值得商榷;统计的知识在小学低年级部分没有丝毫提及,只是从第九册总复习里才开始呈现且不连续等)、本套教材也没有聋校学前教育和高中教材。
(一)教师要吸收普通教育课改经验,补充更新数学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的能力本位为中心,突出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聋校班级学生规模小(一般不超过15人)相较普通学校是一个优势,便于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实施个别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同时聋教育目前的教学压力相较普通学校小很多,也利于聋校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特教教师也不例外,务必努力积极吸收普校的课改先进经验,从学科知识、课堂评价、教学设计、校本教材开发、师生互动、沟通合作、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提高自己。有的聋教育数学教师面对暂时没有学生升学压力和学生日常教学反馈不足的情况,会放松自己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如果教师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不定期激活自己的学习热情,一方面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会逐日褪色,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下降,那么通过数学教学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对其实施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在使用本套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才能胜任工作,比如关于乘法:4个6相加,聋校实验教材要求写作6×4,现在则可以写作4×6,也可以写作6×4;6×4算式中的6和4,聋校教材分别叫做被乘数和乘数,普校教材里6和4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做因数。在聋校实验教材里没有明确说明0是自然数,普校教材里把0归类为自然数范畴等。
(二)深度研读教材,恰当运用教学策略
由于本套实验教材存在着内容陈旧、画面单调乏味、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等问题,故一线聋教育教师也只有在课前充分研读教材的内容分布、结构特点、逻辑体系,具体到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以第十七册的“负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的为例,谈一些看法。本身负数就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故在教材初始就利用了“温度计”这个学生熟悉的实物来帮助学生明白负数的的意义。在课前,我把“如何通过实物演示和直观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正数比负数大”作为本课的施教重难点。于是,采用两种教学途径:首先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温水和一杯冰水的温度,同时记录分别7oC和-9oC,然后让学生把装水的玻璃杯贴近脸部,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继而让学生明白7>-9。同理,进行感知比较-2>-10。其次,利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进行提升认识“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先请学生观察1、7、10、14四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尝试说出越往右,数就越大,反之越往左数就越小,并衍生对比和理解-5>-7以及-6.5<1等。最后利用课堂练习进行反馈(-3和0、12和-9、-24和-30大小比较)、纠正和总结,整体效果较好。在本校的聋班数学教学中,各位教师也充分利用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并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得数学经验,比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很多老师都在课前请学生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使学生在课前就进行观察和整体感知,课中学生再对自制的学具进行拆、分、合等操作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师生沟通能力和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学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于是数学组利用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疑难问题集体讨论、数学手语集中学习和考核、请聋人教师辅助教学等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因教材自身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有相关研究也证实,信息技术与聋校数学的有效整合使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靠途径[2][3],聋教育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继续丰富知识形成的过程呈现,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尝试使用普校教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在内地,很多的聋校已经尝试使用普校数学教材,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一些验证。[4][5]在认识到聋校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后,本校从2009年开始开始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现有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有7个聋班正在使用普校教材。从任课教师那里初略了解到,任课教师乐于使用普校教材,大多数聋生能较好学习该教材,只是在一些延伸学习、拓展练习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同时对有些知识点得放慢教学的节奏。截至目前,尽管普校数学教材已在我校试用了六年,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但到目前还没有针对普校数学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尤其是普校与聋校教材的对比研究,也缺乏针对学生、教师的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这也是本校相关教师需要亟待做的事情。
已有研究表明,在西藏,高中学校关注重本率和本科率、初中和小学关注考内地班和重点中学的人数等等,故相应的校本教材在西藏的使用也出现了授课时间被挤占、教师角色未及时转变、学生需求被忽视、家长对新课程的不理解等问题。[6]但是,目前西藏的特殊学校里的聋教育还没有如普校般的巨大竞争和对比压力,加之聋校班级的小班化特点,聋教育教师使用校本教材会有更多的实验、评估、修正与验证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本校数学教研组针对职教部聋班的校本教材开发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成册,但是针对教材的试用情况没有做后续的跟进工作。同时,在前期该教材的开发者过程中,也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准备,开发过程只是进行任务初略分工基础上的题目搜集。此次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提示我校,在校本教材开发路径、校本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
参考文献:
[1]张继刚.聋校教师对数学教材看法的调查[J].现代特殊教育,2006(Z1):6-8.
[2]陶建华.信息技术与聋校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
[3]王琦.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聋校数学教学实效性[J].现代特殊教育,2011(6).
[4]陈丽江.聋校数学教材的使用现状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6(12).
[5]杨力云.“聋校引用普校数学教材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
[6]江长州.校本教材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教育,2015(5).
※本文为基金项目:拉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4年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聋校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江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