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2016-03-02 22:33田晓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阅读问题

田晓媛

(吉林省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吉林东丰 136300)



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田晓媛

(吉林省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吉林东丰 136300)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一种智力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却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很好的把握指导方法,导致效果不明显,表现出诸多问题。

关键词:阅读 教学 问题 解决 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远离了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花样繁多的“教学模式”纷纷走进课堂。在诸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或多或少显示出了“跟风追月”的弊端,盲目的“照搬”、机械的“模仿”视乎成为时尚。诸如许多“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等“高质量”的课更是如此。教师整节课手握多媒体遥控器,寸步不离大屏幕,根本没有机会俯下身来深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读读、议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个大屏幕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一支遥控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画上了一道分界线。教师成了游离于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导游”,形式上很精彩,很热闹,殊不知学生根本就没有走进文本,去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一节课结束了,教者感到“欣然”,学生却呆若木鸡,感到很“茫然”。

问题二、课文分析琐碎,教学效果如“盲人摸象”

分析课文无可非议,该教师讲的地方必须讲,而且要讲深讲透,需要拓展的地方也要展得开拢得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是达不到目的的。分析课文的目的,是要在原文基础上达到新的综合。而我们常见的分析课,却是对课文进行肢解,把一篇声情并茂且十分完整的课文掰成“块儿”,碾成“面”抛撒给学生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的是什么?是只言片语,怎能理解全文的意图?莫不如就学教师事先选定的那么二、三段岂不快捷?这种“盲人摸象”似的教学方式真的算是“经典的教学改革”了。

问题三,忽视了字、词、句、段之间的联系

字词句段篇原本是不可分开的整体,正是它们的紧密联系才称其为文章,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却硬要把它们隔离开来,使他们成为“散兵游勇”各自为战。教学时常常是带领学生直奔课后的生字、新词,利用较长的时间变换方式地重复认读,然后再去接触课文。其结果呢?学生读文时遇到生字、新词还是陌生的,还得借助拼音再读几遍,费时费力收效甚微。我们能把生字、新词从课文中提出来读,为什么不能再还原与课文中学呢?岂不是更能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么。

二、解决策略

1.教师要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多倾听学生的心语,是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师生之间相距那么远,怎样“倾听”,如何“走进心灵”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情况下,才能使师生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探究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达和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所谓“师生合作”就是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和学生产生互动,俯下身来参与学生的学习,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无声的眼神都是在学习上的鼓励。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要精心,要能促进学生学习热情。要多为学生创设情景,创设多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因此说,多媒体要用,要用到关键处,切不可用“多媒体”取代文本而拉开师生间的距离。

2.教师要学会“修理机器”

师傅在教徒弟修理机器时,首先要把一台完整的机器介绍给徒弟,让徒弟从外观上了解机器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将机器拆卸开,让徒弟细致认识各部件的名称,掌握机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易出现的问题等。最后再由徒弟亲手把机器组装起来,也就完成了学习修理机器的过程。

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如此,在学习重点段落的同时,切不要忽视了“回归课文整体”。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什么)。再通过细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细细品味(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最后,仔细地、带着感情地把课文完整地读两遍,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这才是“学文”,而不是“学段”。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美,然后,通过对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美得自然真实。但要选择一部分作为重点细细地学。最后,通过末尾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称之为“宝库”。再通过完整的品读全文,才能感受到小兴安岭完整的美,美得充实。也就完成了“整体感知——部分深探——整体理解”的教学过程。

3.字词句段要成为不可分割的“链条”

字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没有字词的积累,就没有好的句子迸发,没有好的句子更谈不上好的段落生成。如果一个孩子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何谈写出好的作文呢?我们指导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打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从最基础的字词句的训练开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扩充成段,最后才能生成好的篇。在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训练不可忽视,学生不学会字词,怎么能读好文呢?但是,学习字词不能孤立的学,很多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在教学中就应该从句段中提出字词学,在回归到原句段中记忆理解。这样,学生学到的字词在自己的习作中才敢用、会用、用好。如:学生认识了“融化”一词后,再出现“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学生不但理解了“融化”的意思,而且听到了积雪融化后的水流声,记忆会很深刻的。

猜你喜欢
解决阅读问题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