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作者单位:聊城市广播电视总台(集团))
“故事化”创作手法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分析
张 浩
(作者单位:聊城市广播电视总台(集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科教领域也在不断进步,一些故事化的纪录片应运而生。我国的纪录片故事化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还不成熟。在纪录片故事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进行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研究,如何将纪录片用故事化的创作手法制作出来成为很多媒体与导演关注的焦点。
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段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故事化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其创作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这同时,很多科教纪录片故事化的手法也随着媒体的扩大而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在国外,随着国外经济的发展,纪录片故事化的手法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且国外在制作故事化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各方面的成熟程度也是国内无法比拟的。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研究,从中找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科教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希望能够从纪录片故事化的创作手法中的优点找到一些借鉴之处,从而为我国纪录片故事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为我国热播科教纪录片故事化的创作及发展发展奠定基础。
2.1创作手法的含义
目前,对于故事化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纪录片故事化的创作手法是顺应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创作手法的发展并没有很久的历史,但却是符合现在人的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来,就是将纪录片故事化,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简单来说,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其实没有很正规的系统,是根据一些真实故事或真实小说改编而成的,它用非常夸张的表演方式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以此来满足一些观众的审美情趣。纪录片故事化的创作手法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处在初级阶段。
2.2纪录片创作中运用“故事化”表现手法
2.2.1寻找故事线索
首先,在对拍摄对象进行前期采访过程中,导演一定要带着问题,带着发现有价值、有趣味的故事情节的心理和眼光进行深入采访;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时,也要努力寻找有意义、可挖掘、可发展的故事线索。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前期采访及整个拍摄过程中,都要仔细寻找和挖掘有情趣的、能形成故事元素的动人情节和事件,并以此构成全片的主要叙事段落,将其打造成全篇的“闪光点”,观众的“记忆点”。
2.2.2拍摄脚本的“故事化”设计
在拍摄剧本的创作中一定要根据所拍题材的特殊性和内容表达的需要,寻找到合适该片的“讲好故事”的手法。为了使叙述达到“故事化”要求,剧本创作时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前提下,导演应有“设计理念”,可借鉴电影故事化、电视剧及其他文学艺术的故事创作手法,对自己的脚本的开篇、中间各个叙事段落及结尾等全篇故事结构进行精心构思、精心编排,叙事主线与副线的关系,人物和动物等被拍摄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主要人物、动物与周边环境的生存互动关系,主要被摄对象等具体事件与大背景(历史、社会、文化会政策等)的关系,重点及主要叙事段落与过渡段落的关系。上述诸多与故事相关且必须交待的内容都需要导演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设计安排在全篇恰当的叙事过程中出现。尽量使纪录片有个精彩的开始,然后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设置起伏跌宕的情节,故事结果与开篇首尾呼应,切忌“虎头蛇尾”。总之,故事化纪录片的风格应多样化。
3.1人声在纪录片中的造型性
声音造型就是指通过声音的物理因素,并结合观众的心理因素而反映出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此激发纪录片场景的表现;同时,通过这种声音造型来使观众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人声是在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烘托出人物的情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3.2音乐在纪录片中的造型性
在纪录片中,音乐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根据场景而定的。音乐的播放要与场景相契合,这样才能营造出想要的氛围,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在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中,音乐的运用并不多,主要是因为纪录片故事化是故事性的剧本,情节表达已经比较准确,不适合播放太多的音乐。
3.3故事情节在纪录片中的造型性
故事情节的运用也可以为纪录片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对纪录片的表达形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情节的合理运用可以获得一种丰富的艺术特色,也为解释画面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纪录片故事化的创作手法中,声音与造型都对纪录片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纪录片在声音上的创作能让人产生心灵的碰撞,造型上的创作也可以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故事情节的创作也推进了纪录片的发展。
[1]李玲涛.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李法宝.纪录片受众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张浩(1986-),男,山东聊城人,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