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3-02 22:59刘雪梅
现代语文 2016年32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课师生关系

◎刘雪梅

浅谈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刘雪梅

众所周知,国学经典是国学作品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蕴含丰富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而精神文明却相对落后,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尊老爱幼,恭谦礼让,文明节俭的公德意识滑坡,究其缘由是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的缺失。而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就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国学经典的当代价值

高旭在《南社启》这样说“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则国魂果何所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而中国国学之尤为可贵者,端推文学。”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我们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这些作品不仅有文采,而且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其中一些作品可以作为启蒙养正,教育学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良好风气的最佳读物。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可能把国学独立于语文教学之外,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是实现其当代价值的最佳方式。“渗透”有渗入、透过之意,在本文中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把国学经典的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意义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我们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单位需要和谐,课堂也需要和谐,课堂上的和谐主要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生生关系的和谐。

(一)渗透国学经典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障,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能影响学生,让学生欣然接受语文教师的授课内容的,并不是老师的权威,更多的是靠老师的学识、才华和人格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表现出非凡的教育艺术,要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当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应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应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杀手锏。如果要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可以把介绍姓氏和《百家姓》联系起来,还告诉同学们可以去《百家姓》了解自己姓氏的排名和来源。当向学生介绍名字的时候,可以把名字与古典诗词联系起来,笔者就借用了宋代的卢梅坡的那首“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这样既作了自我介绍,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大教育家孔子,不但学识渊博,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一天,孔子要颜回、子路“各言尔志”之后,子路还会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而孔子就从容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由此可见,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是如此的融洽,在师道尊严的年代,真是难能可贵,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渗透国学经典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是她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庭条件较好,在家过得是“王子公主”式的生活,来到学校,课堂上同学之间不和谐就再所难免。在语文课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很多语文老师喜欢的授课方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孩子不参与讨论,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暂时中断讨论,一起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那几个没有参与讨论的同学,来讲这句话的意思。并告诉他们,应该用一颗接纳朋友的心来接纳同学,“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论语 颜渊》),告诉同学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是缘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缘分,同学就要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莫要像崔护在诗里提到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到分手之后,再想见面就难了。一次语文课上,笔者讲《阿Q正传》,讲到了阿Q忌讳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一位女同学趴在桌子上哭了,后来我了解到:这名女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但她本人又挺爱面子,一次家长来看她,帮她剪了剪脚趾甲,被同学看到了,接着就在班里传开了,笔者了解情况后,把传播消息的那个几个同学叫到办公室,我没有批评她们,只是一人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告诉他们回去搞清楚这几句话的意思,在下次语文课上给大家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后来他们来找我,告诉我知道错了,并且保证以后不这样了。有时在语文课上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自己想学习又学不下去,看见别人学习心里又不踏实,于是别人在学习的时候主动搭讪,让别人也学不下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把《弟子规》里的“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语句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以此来自律……高尔基曾经建议把文学改为人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如果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告诉他们怎么做才对,效果不一定好,如果能把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渗透国学经典还可以有效地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在很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考虑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见物业的清洁工,在很费劲地清理学生随手粘在墙上的脏东西,就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就这种现象进行讨论,有的同学会同情清洁工,有的同学会指责随手粘东西的行为,语文老师就可以顺势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可以告诉同学们,假如是你的亲人在这里打扫卫生,你还会这样吗?如果学生认为这是小事情,我们可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来教育学生。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学生不注意坐姿,我们就可以用《弟子规》中的“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需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协调好既定教学内容和国学经典内容的关系,众所周知,我们每一堂语文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语文课堂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灵活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国学经典的内容,不是既定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渗透”国学经典。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承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国学经典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孩子们遇到难题想要退缩时,应该告诉她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游山西村》);当孩子们有了矛盾,争执不下,甚至为此耿耿于怀时,应该告诫她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出自《增广贤文》);当孩子们有了挫折,沉溺于过去而忽略了当下所有的时候,应该劝诫她们“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时节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纱》)。让学生们感慨我们国学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沐浴在国学经典的春风中,在国学经典陪伴下健康成长。

(刘雪梅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50307)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课师生关系
“垂”改成“掉”,好不好?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可怕的语文课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