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

2016-03-02 22:57:04查玉瑶
现代教育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层次性学段中华

查玉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

查玉瑶5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缺失现状

1.教材内容的衔接性方面

从教材内容来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具有重复性,学段间的衔接性不明晰。根据调查,大中小学学生根据现有德育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基本雷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上具有重复性,也就是说缺乏足够的区分度以及衔接性。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倒挂现象,没有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做好衔接性工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学习的调查结果上就说明了融入过程中衔接性的不足,有明显的德育倒挂现象。比如“廉洁处事”本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成为教学重点,但实际上却明显存在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式微的趋势。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调查结果显示,从小学到大学,在学生通过德育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认为“意识显著增强”的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认为“没变化”的学生在整体上又明显呈上升趋势。

2.教学方式的区分性方面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看似不重要的各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上与是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的衔接性密切相关。除了教学方式之外,各学段德育教师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教学组织形式也均存在一定问题。

从调查数据的反馈结果来看,大学教师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采取的教学方式与初高中并没有多少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的衔接性方面,德育教师的思考与行动是远远不足的。

3.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方面

因为在德育教材内容设置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缺乏足够重视,所以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习缺乏有效性。

首先,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学生“乐意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强烈地想要保护中国的文化”的意愿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可以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不够造成的严重后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降低。

其次,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不足很可能导致个人品格出现问题。据课题组的调查显示,非诚信行为和自私自利行为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随着学段的提升,选择体现个人担当意识和素养选项的学生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德育课程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会导致传统文化的衰落,更会导致个人品质的下降及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下降。而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则会导致本就令人堪忧的现状日趋加剧。

最后,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初高中学段的学生对“努力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选择要远远超过大学和小学学生。即使在大学和小学阶段,对此项的选择也处于高位。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掌握程度要远远高于将德育理论落实的程度。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并做好融入过程的衔接性已经迫在眉睫。

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性的策略

教育部在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现阶段德育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因此德育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置既要有层次性,也要有重点性,同时还要加强各阶段的衔接,以逐步树立起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1.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前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各学段德育课程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比较混乱,缺乏层次性,甚至还出现了令人诟病的“德育倒置”现象,所以在各学段德育课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内容的难易程度也应当呈现递进性,总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教学方式要有区别性。作为德育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德育教师,在当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差异性,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可以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如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帮助当代学生保持冷静的自审心态,从而使其个性和价值取向获得健康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10]

3.社会合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功在千秋。政府、社会、家庭应当积极参与进来。比如,政府应当努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社会上形成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家长则应注重发挥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作用。[9][11]

作者简介:查玉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31)

猜你喜欢
层次性学段中华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6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