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比例和结构上的问题与对策*

2016-06-06 09:29谭伟红
现代教育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留学生比例

谭伟红



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比例和结构上的问题与对策*

谭伟红10

摘 要:留学生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高等学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在数量上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却始终存在着占在校生比例不高、学历与非学历生比例不协调、交换出国与来华学生数量不对称、生源洲际国别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汉语学习难度较大、高校国际化意识不强、全英授课课程不多等原因造成的。据此,从战略规划、扩大宣传等方面切入,着力解决高校师资、课程、招生等方面问题,是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水平,推动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有效路径选择。

关键词:国际合作;留学生;比例;结构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重大项目“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大学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4JKZ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概念之一。2003年,著名教育学家奈特(J. Knight)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化、跨文化和全球化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教学的过程”[1]。其中,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来华留学生规模飞速发展。但是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战略来看,我国高等学校在来华留学生数量、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比例和结构上的主要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在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都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不少学科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中来华留学生规模呈现出飞速发展和急剧扩大的趋势。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共有37.7万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高等学校中来华留学生在规模、结构、层次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留学生规模较大,但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教育服务市场有条件开放,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据美国全美比较国际教育学会(CIES)数据显示,2014年来华留学生达37.7万人,已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大国,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2]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高校留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并不高。据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重点高校平均每校有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平均为3.7%,这一比例距离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为10%-20%的比例仍有较大差距。[3]

(二)非学历留学生规模大,学历留学生规模小

目前,来华留学生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学历留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二是非学历留学生,包括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短期留学生等。[4]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显示;在“国际学位生比例”上,中国大学均分14.4,远低于全球均分48。[5]《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指出,约37.7万来华国际留学生中,只有16.4万(即43.6%)的学生来华是为了攻读学位,其中读取硕士和博士的人数相对更少,仅分别为3.5万人和1.2万人,约占总人数的9.4%和3.2%。[6]

(三)交换出国学生规模大,来华交换生规模小

在留学生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即国际交换生。国际交换生是指基于校际合作协议到国际合作院校学习,而且其学习能够获得派出学校学分认可的学生。国际交换学习是高校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能力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的学生交换项目本来是一个双方受益的双向交流项目,要求在校际间交换数量上均等。但目前的状况是我国高校派出的交换生数量多,而国外高校来的交换生数量少。甚至对于许多高校来说,仅是我国高校单方面派出,使交换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四)来华留学生洲际分布和生源国分布不均衡

总体来看,在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上,亚洲最多,其次是欧洲、非洲和美洲。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37.7万来华留学生中,225490名学生来自亚洲,占59.8%;67475名学生来自欧洲,占17.9%;36140名学生来自美洲,占9.58%。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亚洲来华留学生增速近两年连续下滑,2014年增速仅为2.58%。来自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数量相对少,而且来自美洲的学生人数也在下滑(见表1)。[7]

表1 2014年来华留学生洲际分布表

在国际交换生方面此问题也同样存在。目前,与我国高校交换学习的学生也是以亚洲为主,来自欧美国家的较少。

二、来华留学生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原因分析

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除了受制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外,还受制于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

(一)汉语学习难度较大

据美国审计总署(GAO)2006年向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基于学会一门语言所需的时间长短,全球语言被分成三类,分别为世界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等与英语紧密相关的语言;难学的语言,如阿尔巴尼亚语、乌尔都语等与英语在语言和文化上有显著差异的语言;超高难度语言,包括汉语、韩国语、日本语、阿拉伯语这四种语言。[8]美国外交讲习所(FSI)指出,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需要88周,2200小时的学习才能熟练地表达和阅读汉语。[9]由此可见,汉语学习的难度和所需时间长度对没有汉语基础的学生来华学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国际化意识不强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化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就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来看,许多高校的国际化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许多高校在学校层面对留学生工作都没有硬性要求,基本上由各学院自行操作。除部分学校成立的专门招收汉语学习留学生的学院外,其他学院层面一般认为留学生的管理和教学比较复杂,不会主动去开展招收留学生的工作,只是被动接收。此外,高校的国际化意识不强还体现在学校层面缺乏统一的对外宣传。大多数学校的中文网页内容简单,模式单一,更多是介绍重点学科、授权点、领军人才等。这些可比性指标并不是外国学生关注的重点。外国学生重点关注的专业介绍、课程介绍、就业导向、生活服务设施等信息在学校网站中却很少。英文网站内容则更少。不少学校的学院层面介绍的英文网页几乎没有。在高校英文招生网站建设上,来华留学网针对100所高校进行的调研显示,有93%的高校网站打开时间超过10秒;86%的网站有错误出现;34所学校的学生无法找到英文招生网站。[10]

(三)全英授课课程和全英授课专业数量不多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目前也开设了一些全英授课课程,有个别学科专业的一些课程也采用了全英语教学,但无论是数量还是所占比例都比较有限。对于没有汉语基础或者汉语水平不高的外国学生来说,没有可供选择的英语授课课程让他们畏葸不前。而且全英授课的学科专业数的不足也极大地制约了外国学历留学生的人数。这一问题在来华交换生方面尤为突出。来华的交换生以大学二、三年级为主,本计划到我国高校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但由于我国高校的全英授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数量有限,而这些学生一般都没有汉语基础,所以来我国学习期间无法融入汉语授课的相关课程,只能选择基础汉语语言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交换生经过半年或一年左右的学习后所获得的学分回国后无法得到其派出院校的专业认可,影响了这些交换生按期毕业的时间,造成目前来我国高校交换的学生数量少的困局。而我国派出的交换生一般都有英语基础,到欧美等国外院校交换学习期间能够很快地融入英语授课课堂和当地文化。因此学生交换方面的不平衡也影响了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数量。

(四)招生渠道单一,招生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招生方式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为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招生,另一类为留学服务机构招生。鉴于政府奖学金生的招收数量有限,通过留学服务机构了解高校情况是留学生选择高校的主要渠道。而留学服务机构一般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对各高校的情况并不完全了解,造成外国学生无法客观地了解各学校的真实情况。这些都给留学生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此外,目前大多数高校内部没有针对留学生形成一个有效的招生机制。学校负责全日制招生的部门与负责国际事务的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留学生招生工作一般都是由学校负责国际事务的相关部门进行而学校负责全日制招生的招生部门并没有参与留学生的招生工作。

(五)师资国际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师资国际化程度不高也影响了留学生的结构。高校师资国际化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籍教师的比例,二是高校本身有国外学习经历和国际视野的教师比例。《QS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显示,“国际教职工比例”上,中国大学均分22.8,低于全球均分50。[5]《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报告也显示,在外籍教师的比例中,中国重点高校中外籍专任教师平均每校不到40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3]49高校本校教师目前具有国际学习经历的人数也不多。

三、扩大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的策略建议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增进高等学校文化交流,促进师生开阔视野,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抓手。目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此,我国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

(一)战略策略——确定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

奈特(J. Knight)在《国际化:因素和要点》一文中指出,“大学必需要制定国际化战略才能有效实现国际化”。[11]留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及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在高校国际化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将留学生相关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要注重加强对二级学院的引导,在学院层面倡导和树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意识和理念。只有学校和学院层面的认识都到位了,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才有基础和保障。

(二)宣传策略——完善网页建设,提高国际知名度

高校要增强国际化办学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学校层面应统一规划,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高校要加强中英文网站的建设,丰富其内容,尤其要加强专业介绍、课程介绍、就业导向、生活服务设施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对当前高度依赖于网络信息的年轻人来说极其重要。这是外国学生了解学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此外,在对外招生宣传中,宣传学校所在城市的特点和地理优势等,对于希望将来来华工作或从事商贸业务工作的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吸引点,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三)招生策略——拓宽招生渠道,完善招生机制

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以及海外招生宣传平台,推介学校的优势学科和教学特色。在留学生招生过程中,学校招生部门和负责国际事务的部门之间应紧密联系,形成有效的招生工作机制,以保障高校留学生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招生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在137个国家设立了502所孔子学院和1013个孔子课堂,全球注册学员总数达到14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学员达到50万人。[12]孔子学院作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需求。高校要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在做好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的同时,将本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对孔子学院的学生加以宣传介绍,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此外,高校也可依托国外当地有较好声誉和资质的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介绍学校情况,预招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高等学校应顺势而为,积极深化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的广泛交流合作,注重“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源的招生。

(四)课程策略——建设量大质优的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的缺乏是制约来华留学生数量和层次的瓶颈。鉴于在高校全面开设英语授课课程不现实的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层面开设全英授课课程。一是开设一系列具有中国元素的英语授课的文化课程,如“中国社会经济”、“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地理与民俗”。这些课程能够吸引更多的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情况。二是在高校的通识课程模块中,选择部分对人文和自然学科学生都适用的通识课程开展全英授课教学,为国外交换生和学历生创造选课机会,以便吸引交换生和学历生来华学习。三是在各高校的各类本科创新实验班设置系列英文授课课程,特别是在专业课上开展全英授课。四是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本科高年级专业选修课也可以开设全英授课。五是在研究生层面,对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可以考虑在整个学科专业上设置一系列的全英授课课程,以便更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

(五)师资策略——做好本校国际化师资培养和高校引智工作

在人才培养中师资是关键。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需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教师队伍。高等学校一方面要立足于已有的基础,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做好本校教师的国际化培养。要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过硬、素质高的教师到国外名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本校教师与国外教师开展联合学术研究,把本校教师培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引智工作,多方筹集经费,采取长期和短期的聘用机制,招聘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以及在海外留学的青年才俊来校工作。搭建教学和研究平台,让引进人才在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带领团队和学生参与到学术研究中,以科研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 Knight J. Upda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Definition [J].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03(33):2-3.

[2] 2014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EB/OL]. [2016-2-10].http://www.eol.cn/ html/lhlx/content.html

[3] 程莹,张美云,俎媛媛. 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8):46-54.

[4] 蒋凯.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措施[J]. 大学教育科学,2010(2):21-25.

[5] 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发布 内地四所高校进百强[EB/OL]. [2015-9-16].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916/t20150916_ 519882557.shtml.

[6] 吕春荣. 报告称中国留学“赤字”高位运行低龄留学现象加剧[EB/OL]. [2015-10-2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 10-21/7581789.shtml.

[7] 教育部. 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 [2015-03-18].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5987/201503/184959.html.

[8]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Staffing and Foreign Language Shortfalls Persist Despite Initiatives to Address Gaps[R].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State, 2006(8): 9-10.

[9] Language Difficulty Ranking[EB/OL]. [2016-02-10]. http://www. effectivelanguagelearning.com/language-guide/language-difficulty.

[10] 邓晖. 来华留学,哪些信号值得注意?[EB/OL]. [2015-04-07].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4/07/nw.D110000gmrb_2 0150407_1-05.htm.

[11]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Elements and Checkpoints[M]. Ottawa: Canadian Bureau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1994(7): 7.

[12]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新春贺词. [EB/OL].[2016-02-06]. 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16-02/06/content_631215.htm.

(责任编辑 徐胜阳)

·课程与教学·

Problems in the Ratio and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TAN Weihong

Abstract: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lthough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s grown rapidly,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ratio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number of degree students and exchange students and the imbalance of origin countries. 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he fact that Chinese language is not easy to learn,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war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there aren’t many courses taught in English etc.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attract more overseas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aculty,curriculum and enroll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rough strategic planning and publicity promo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verseas student; ratio;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G5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62(2016)02-0033-05

收稿日期:2016-02-09

作者简介:谭伟红,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现代大学战略发展与绩效评估中心讲师(广东广州,510631)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留学生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