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贤华
探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罗贤华
摘 要: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的散文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其具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固定、方法单一,导致散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提高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阅读 教学方法
散文,又被称为“美文”,是作者抒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情感、体验、感悟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散文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展他们的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帮助他们掌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选材立意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因此,初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散文作品,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内涵、意境,获得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笔者将在本文中谈几点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类文章,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的分类和特点,并根据具体的散文和单元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目标和方式。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叙性散文,一类是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的特点是“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因此文章中不管是对人的描写,还是对事和物的描绘,都是真实的,是作者对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写。教学记叙性散文时,教师可以从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作为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和事件,并挖掘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比如,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理清文章的线索: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散步,再通过分析文中的人物来让学生体会“我”因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对生命的感悟,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为主,大致可以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及以事抒情三类,在教学这类散文时,教师可以从分析文章的抒情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找准情感线索,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像散文这种至美的文学,具有清晰的叙事、精致的语言、隽永的思想、感人的情怀,教师更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有所感悟。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感受散文诗一般的情韵,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之美。不同的类型的散文,情感抒发的方式各不相同,朗读的语速、语调也应当有区别。比如,朱自清的《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了希望、生气,学生应当用轻快、柔和、欢乐的语调朗诵,营造出一种舒适、惬意、生机勃勃的氛围。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恩,以及自己的忏悔。教师可以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朗诵这篇文章:1.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朗读文章?2.如何读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恩,以及深深的懊悔之意?学生反复揣摩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就能够带着情感走入文本、走入作者,用变化的语调、抑扬顿挫的声音再现文中的情境,通过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和核心,也是散文教学的难点,“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境”是作者对具体事物和景物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引起共鸣。因此,散文中的“境”并不是作者对客观事物和景物的单纯描绘,而应当是这些外物与作者的情感的统一和融合,进而产生了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的艺术画面。因此,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描述,产生想象和联系,进而进入到作者用文字创设的的艺术境界中,与作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跟随着他的思想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这样,才能够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入浅出,且还散文之完整、动人的本来面目。比如,老舍先生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就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创设出了优美的意境,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对济南的赞美、喜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作者描绘出的美景中细细玩味和欣赏,透过种种意象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济南的冬天的“和谐之美”。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散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方法,内容比较粗浅,观点也有待完善,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启思维,调动他们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引导他们感悟散文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体会到散文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1]钱晓柳.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0,(19).
[2]王丽娜.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10).
(罗贤华 江西省于都县罗江初中 34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