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

2016-03-02 21:32丁文静韦冬余
现代语文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特征核心素养

○丁文静 韦冬余



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

○丁文静 韦冬余

摘 要: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具有基础性、动态性、终身性等特征,通过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特征 策略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015年5月,我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第五次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好新时期课标修订的目标任务,并指出: 要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的关键环节,充实完善课程标准,发挥其应有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教师培训的大纲、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命题的依据。[1]由此可见,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也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国际上大多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素养是时代的选择,它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涵义

所谓“核心”是指事物最主要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最主要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素养。“素养”这个词远远超越“知识”“技能”等的意义,它有丰富的内涵,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在个体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中,核心素养是关键、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道德。它指向于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新人”,它是将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不可预测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它既包括跨学科核心素养,又包括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

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引领、指导学科课程教学,它是学科壁垒的软化剂,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知识与知识之间并不相互孤立,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的形成依赖于各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关键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语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感,形成的语文思维、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情趣以及完美的人格,通过语文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用语文学科的思维、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都可以称为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基础,有机地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从中提炼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精华和灵魂。华东师范大学的陈胜庆教授认为,“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观念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等综合的表现。”[3]那么,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最基本的知识就是指语言文字知识,必备品格是指立德树人,关键能力是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感、语文情趣、创新思维,等等。语文核心素养使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以及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涵义是一个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语文核心素养必定不只是适用于语文教学情境、语文学科或是语文学习者的特殊素养,它应该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是一种普遍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一)基础性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特征。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所有学生经过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都可以达成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相应的学段教授合适的内容,学生都可以吸收,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文思维,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最基础的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可以学习其他学科课程。比如做一道数学题目,只有看懂文字,理解题目的意思,才可以尝试着去解答它。

(二)动态性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动态性特征。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结束都不会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终点,下一个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将会更加丰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也是语文知识不断丰富、语文思维不断拓宽、语文情趣更加健康、语文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发展的过程,不可怠慢。

(三)终身性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的特征。一方面来说,语文的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语文的学习就开始了。从牙牙学语到会造句,再到会阅读、会写作,语文能力一步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经验和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生成的稳定、长久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的,它体现了对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长效性,能够对个体的未来生活产生持续影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情趣等都会使个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终身受益。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课程改革的“再出发”的标志是教育知识观的转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把核心素养放在基础地位,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响应政府的决策,以核心素养标准为指导,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否完成此项重任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需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树立却是刻不容缓。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及其价值,并用它来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张华教授认为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具有以下内涵: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观念情境、虚实情境。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例和问题,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不只是适用于语文学科、语文教学情境的特殊能力,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关键能力,这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标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没有定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模型也正在构建当中。不管是语文工作者还是语文学习者,都必须积极参与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设事业中,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是20 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UJX2014—24B]和2016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校立项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阅读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0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3]陈胜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地理教学,2015年,第4期。

(丁文静,韦冬余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9)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特征核心素养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