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以《范进中举》为例

2016-03-02 16:45○应
现代语文 2016年28期
关键词:中举范进中范进

○应 勇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以《范进中举》为例

○应 勇

小说文本细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文章往往寄寓作者某种思想感情而变得深刻,有时只有细细钻研写作背景才能有所了解,因此要从忽略处细读,读出文学常识;小说字字句句都很直白,但不意味着粗浅,只有在看似粗浅处深挖,才能深刻理解主旨;分析小说作品的深层含义,就要从天衣无缝的作品中找出差异,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品评精妙处是文本细读的重头戏,通过品评,我们可以更加深刻了解到作品的动人魅力。

小说 文本细读 策略

文本细读是近年来大行其道的理念,它对于改变以往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和贴标签式的应试阅读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与诸君共同讨论。

一、从忽略处细读,读出文学常识

文常,即文学常识,是最不受重视的,一般教学程序很少涉及,最多就是漫不经心地带上一句“大家看一下书下注释,读一遍”[1],于是学生便有口无心地过一遍了事。至于为什么要有文常,为什么要教文常,遗憾的是——无解。教师觉得无足轻重,学生认为可有可无。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文章写进书本,就一定有用。笔者认为这是文本细读的基础。仔细阅读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范进中举》的书下解释[1],就会发现“清代”“讽刺小说”这些字眼,对语言敏感的老师就会在此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要讽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指向性就更明确了。同样,如果学生也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他就“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地信息加工者”(布鲁纳)。一旦产生了学习动机,学生必然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心理影响下的学习效果是无目的的阅读无法相比的。

笔者在此所谓的“文常”除了作者作品介绍外,还包括写作背景、作品评价等相关内容。有些书下注释会出现,有些则需要翻阅参考资料。这也是重要的文本信息,需细细品味。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往往寄寓作者某种思想感情而变得深刻,富有感染力。至于这种思想是什么,有时只有细细钻研写作背景才能有所了解。《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20岁中秀才,此后屡试不第,写范进因中举发疯怕是意有所指。吴敬梓所交往的多是官僚豪绅、纨绔子弟,对他们的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鲁迅和季羡林均对这篇作品予以很高的评价。知道了这些文常,我们首先就对文本有了期待,这种“期待”在心理学角度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会让我们期待的事物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带着这种心理走进文本时,就像摄影家到向往已久的圣地采风一样,时时处处都会发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美景”,文本的“细”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从粗浅处细读,读出文章主旨

此处的粗浅,并不是指作品本身的粗浅,而是学生觉得粗浅,实则大有深意的地方。课文的选择要求很高,能被选进教科书的都可说得上精品。但是学生受自身阅读水平的限制,不一定能看出作者用意,因而觉得粗浅。小说不像哲理散文和诗歌那样含蓄,字字句句都很直白,但不意味着粗浅,浮光掠影似的阅读无益于理解,只有在看似粗浅处深挖,才能做到细读文本,深刻理解主旨。

范进中举后,“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此处就一句排比句,内容又直白,很容易就忽略过去,而笔者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正是这粗浅处方能看出文章主旨。

众邻居为什么不在“范进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的时候送温暖呢?为什么范进母亲“饿的两眼都看不见”的时候雪中送炭呢?却原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门口一个讨饭棍,本是亲来也不亲;门口一匹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中举前的范进不过是个穷秀才,毫无社会地位可言,胡屠户想骂就骂,不留一点情面,众邻居对范进生活的不闻不问在当时也是情理之中的。而一旦中举,那就有了当官的资格,“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地位的天壤之别自然就引出前面众邻居送蛋酒米鸡的“热心”场面。

细细品味,不寒而栗,这“热心”的背后何尝不是“冷漠”的世态炎凉。从这个粗浅直白的小场景中可以看出科举的荼毒如此之烈。《儒林外史》讽刺的不仅是科举制的罪恶,也讽刺了当时病态的社会,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

优秀的文学作品字字珠玑,每一处都有其深刻用意,我们细读文本不能把眼光只放在作者浓墨重彩之处,而要善于从“无疑处生疑,粗浅处深挖”,只有抓住每一处看似粗浅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咀嚼出文章的深意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具备这种能力,同时还要在看似粗浅的地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培养其思维的缜密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2011年)》。

三、从矛盾处细读,读出写作意图

这里所说的矛盾,并不是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而是指作者主观写作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之处。孙绍振教授认为对于个别作品,要从艺术形象还原,抓住还原出来的原生感性形象与艺术加工文本之间的矛盾,提出问题,从而细读文本。此处我们可以用孙绍振教授的还原法来解读。

读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好笑之余,不免觉得在现实中不太可能。三年大试,中举之人如过江之鲫,一个广东乡试第七名就能发疯,那么第一名该如何自处?孟郊也不会在登第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很多人说范进发疯是因为之前屡试不中,突然中举,受不了刺激,就发疯!笔者觉得此说有欠妥之处,范进考前就想过“宗师说我火候已到”,可见对自己还是有几分自信的。况且“人逢喜事精神爽”,古时尚有“冲喜”之说,哪有喜事变疯之说!所以我们将发疯的真实性还原就会知道,真实生活中其实不会喜极而疯,发疯的多是遭受重大的精神打击,导致精神失常。

那吴敬梓为什么要设计中举发疯的情节呢?我们先从情节本身入手。范进先是“一跤跌倒,不省人事”,灌了开水后,拍手大笑,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疯就疯了,还这么倒霉!哪里不能跌,怎么就偏偏跌倒塘里,作者在这里竭力描写范进的狼狈之状,博得读者一笑,颇有幸灾乐祸之意!作者这样主观创作,分明就是告诉读者,中举的人也有可笑之处。因为作者自己就深受科举制毒害,考中秀才后屡试不第,所以对科举深恶痛疾。他创作《儒林外史》就是通过对科举制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并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虽然最后范进不疯了,但是作者讽刺的意味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从喜剧的背后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要懂得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是这种带有夸张性质的不真实性让小说看来更具艺术魅力。

孙绍振认为,分析文本应该针对原本统一的对象,揭示其与外部的矛盾和差异。而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就要从天衣无缝的作品中找出差异,揭示矛盾,提出问题。没有矛盾,就不能提出问题,自然也就不能摆脱被动。一旦陷入被动则无话可说,只好把肤浅的赞叹当分析,这其实是对经典文本的亵渎。笔者深以为然。

四、从精妙处细读,读出高超技法

“精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留白可以是精妙的,细节可以是精妙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都可以是精妙的,因此对“精妙处”的界定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品评精妙处是文本细读的重头戏,通过品评,我们可以更加深刻了解到作品的动人魅力。《范进中举》的精妙处在于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达到辛辣的讽刺效果。

言为心声,人物的性格有很多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好的小说寥寥几笔,人物立现,“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季羡林《我最喜爱的书》)。

胡屠户只是个杀猪的莽夫,言语粗鄙,骂起范进无非“现世宝”“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之类,就连夸赞中举后的“范老爷”也不过是“天上的星宿”“贤婿老爷”这些明显的马屁之词。“贤婿老爷”的称呼尤为可笑,“贤婿”表明自己是范进的长辈,“老爷”又把自己降为仆人,两个称呼杂在一起,不伦不类,一个没文化又市侩的势利小人形象就这样呼之欲出了。

而同样奉承拍马的张静斋就不一样了,到底是读书人,做过一任知县的,称呼就透着一股“文人味”——“世先生”“世兄弟”“年谊世好”,连范进家徒四壁的窘境到这张乡绅的嘴里就变成了“清贫”。古代高雅之士才能做到清贫,比如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自己。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对清贫的颜回赞赏有加。在古代,物质的清贫意味着精神的富足高贵。当然张乡绅意不在此,而是为了拉拢范进刻意奉承罢了,连“穷”这个缺点都被说成了优点,拍马无痕,确实高妙。文人和粗人的差距立马就显露无疑,胡屠户的市侩和张乡绅的城府相得益彰,让文章的讽刺效果更加淋漓尽致。

主人公范进的语言就更不必说了,中举前称胡屠户“岳父”,中举后就改称“老爹”,从逆来顺受到居高临下,转变如此不着痕迹,作者意在言外,辛辣讽刺,就不再赘述了。

精妙处的细读可以用字斟句酌来概括,字字有法度,句句有深意,沉醉其中,妙不可言!在教学中也要时时引导学生透过字词的表面看到隐藏的意蕴,领略作者高妙的写作技法。

文本细读,从方方面面的宏观阅读转为多角度的微观阅读,其本质是思维的深刻,细读时不能局限于文本,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也要细读,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我们的语文回归文本,回归朴实,回归细读!

注释:

[1]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应勇 江苏南通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226001)

猜你喜欢
中举范进中范进
“范进中举”现实版
范进中彩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中人物的“势利”浅析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范进中举》缩写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