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课堂提高科学素养

2016-03-02 16:47薛志娟
新课程(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胚芽鞘尖端科学素养

薛志娟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设计有效课堂提高科学素养

薛志娟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出发点,以课堂实效为落脚点,从“创设探究情境,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构建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模拟决策,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三个方面进行课堂的有效设计,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生物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课堂设计;实效性

一、创设探究情境,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很多,但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无论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都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从生物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来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达成知识目标,学到方法,发展能力,在探究中培养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可谓一箭三雕。

比如,在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教材内容是按照科学发展史进行编排的,科学家的科研思维跨度远非学生所能及,本着从课堂有效教学出发,笔者对这一节内容进行了课程资源重组,将整节课完全设计成探究型课题,让学生按照两条线索进行探究:(1)植物为什么生长?(2)植物为什么会向光弯曲生长?在每个问题中又设计了若干子问题构成问题串,具体如下:

问题一:植物为什么生长?

子问题(1):胚芽鞘的生长部位在哪里?

子问题(2):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没有关系?

子问题(3):尖端在胚芽鞘的直立生长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子问题(4):尖端产生了什么物质?

问题二: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

子问题(1):胚芽鞘如何生长就会向光弯曲?

子问题(2):为什么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

子问题(3):单侧光在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子问题(4):胚芽鞘上什么部位可以感受到外界单侧光的刺激?

教材经过这样的“活化”处理,带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从课堂反馈情况看,效果非常不错。学生建立了科学实验的对照思想,并且对于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十分清楚,不是为了对照而对照。针对课本中温特的实验方案,学生大胆质疑:缺少空白琼脂块的对照实验,怎能得出科学结论?于是补充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通过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步骤,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学生设计了多组与科学家拜尔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方案,如,用云母片将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部分隔开一半,或者将胚芽鞘尖端纵向切去一半,等等。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进一步发现”这一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

二、构建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遗传与变异”模块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时,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然后按照小组分工合作,自选材料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在自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完成实物模型,必须要将复杂的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原型客体加以简化和纯化,再逐步从抽象过渡到具体,在不断构建、思考、改进的过程中,学生对DNA的结构有了感性认识,最终把课本上呈现的文字特点转化成能反映DNA双螺旋结构本质特征的物理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的学生能体验到对探究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感、自豪感,制作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在得到教师或同伴的纠正后,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样也有收获。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的小组选用方腿肉做成脱氧核糖,圣女果做磷酸,夹子表示碱基;有的小组用胡萝卜制成脱氧核糖,蚕豆为磷酸,回形针表示碱基;还有的小组用橡皮泥制作,通过颜色的区别或是形状的不同表示碱基互补配对,等等。在课堂上给学生制作模型的机会就是给学生创新、合作的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需要协作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模拟决策,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

如,在教学“人类遗传病”时,就让学生尝试扮演遗传咨询师的角色,运用遗传学的知识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关注人类健康;“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这一节的教学则设计了正反方辩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通过“细胞的癌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再“谈癌色变”……当我们把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问题带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必定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如,调查研究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乃至做决策的能力,这也是培养科学态度、人生态度,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爱上这门学科,才有可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目标,将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会学、会研究、会发现,将生活呈现于课堂,让学生了解生活,学会生活,能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物课堂相互交融,使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得到共同发展。

黄芹.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课题名称:基于学校课程统整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GHB093191)。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胚芽鞘尖端科学素养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效果
用小麦胚芽鞘进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的系列探究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Finding Another Earth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基于图像特征的小麦胚芽鞘识别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