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艺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探究
韦世艺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本文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隐性缺失的现实问题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的构成维度进行了分析。继而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维度的有力生成,阐释了理论课教师教学主导建构的实践原则,并指出了理论课教师教学主导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构成维度实践原则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本质上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向教育对象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起有力的教学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
教学主导的构成应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受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二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教”。教学主导的最终指向是教育者能否通过课堂教学达成教育目标。因此,从教学主导的终极意义上看,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学才是目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存在着显而易见却又往往被忽视的不对称性。如张楚廷所言:“教的活动必以学的活动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学的,你教谁?然而,学的活动并不以教的活动为前提,没有教的,也可以学的。”[1]作为教育者应认识到,教师“教”的存在必须以“学”的在场为前提,“学”的进行则可以脱离“教”的活动而生成。概言之,教非自教,学可自学。因此,要构建起有力的教学主导,理论课教师就必须首先保证课堂“学”的在场。反之,无“学”即无“教”,就不会有教学主导的生成。
反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教和学二者的隐性缺失问题值得注意。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学”来看,由于,受现实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当前的“低头族”现象不容忽视: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因此,让“低头族”抬头,使大学生回归课堂,进而推动“学”的在场,是理论课教师实现教学主导的逻辑前提。简言之,课堂教学中“学”的在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生成的维度。理论课教师如果是无“学”而教,对受教育者 “学”的在场程度既不关注也不在乎,甚至对课堂中“学”的严重缺失也麻木不仁,教学主导自然无从谈起,教师改进和增强教学主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从教师的“教”看,有了受教育者“学”的在场是否意味着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实现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的在场只是意味着“教”的实现,但不意味着教学主导的必然生成。教学主导对于教师而言,应是通过施教过程使受教育者受到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的教育。当前,部分理论课教师为迎合学生口味而导致课堂教学庸俗化为“片面强调娱乐性、生动性而忽视原则性、目的性的现象”[2]不容忽视。理论课教师担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教育职能,教学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推动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以及理论的高度认同和实践自觉。
基于以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导由两个维度所构成。其一是受教育者“学”的在场,即 “真学”,这是理论课教学主导生成的逻辑前提;其二是理论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者的在场,即 “真教”,这是理论课教学主导实现的内在要求。概言之,理论课教师教学主导的实现是 “真学”与 “真教”的高度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有力运用
列宁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所谓阶级分析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对同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力求认识其阶级实质和发展规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的实现,关键在于理论课教师能否有力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展开教育教学。
在全球化与多级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现象的必须。透过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 所以,全球化实质是垄断资本为了实现自身的无限增值而进行的全球扩张,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存在的必然选择。所谓“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则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自己在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就必然力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扩张到全球。由此,各种名义之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什么会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愈演愈烈,其根源就可以得到有力的揭示。可见,理论课教师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科学地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清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原因、本质和规律,从而使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坚定不移、毫不动摇,才能避免被垄断资本主义控制与奴役的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阶段,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清醒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经济方面,迂回变相地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而主张全面私有化;在政治方面,否定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主张全面多党制;在意识形态方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全面多元化等所谓“全面改革”的思想观念、价值主张,渗透在当下中国纷繁复杂的政治思潮中,从而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理解与认同。由此理论课教师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进行观察,才能引导教育对象认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现象发生的原因、本质和规律,从而使受教育者更深刻地认识到能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
概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的实现必须首先立足于阶级分析方法的有力运用,否则,“我们对于国内外有关阶级斗争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就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层面,就可能是一个缺乏政治观点、大局意识和战略头脑的庸人和‘近视’者,就可能是政治上的‘瞎子’和‘聋子’,就可能是非不明,无所适从”[5]。
(二)社会现实问题的正面回应
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使得当代大学生几乎不能置身于各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舆论的影响之外。然而,一种社会思潮或一股社会舆论之所以能得到大众的呼应或认同,实质源于人们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的认知和体验。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期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6]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展开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正面回应,直接关系到教学主导实现的程度。
所谓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正面回应,是指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对待当代大学生源于社会现实问题模糊的乃至错误的认知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否定,另一方面更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引导教育对象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从否定看到肯定,从而实现正面的教育引导。对理论课教师而言,理性对待教育对象源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政治感知,是因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错误地理解成要为全部的社会现实辩护,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非常有害”[7]。同样,使教育对象停留在原有的似是而非的思想政治感知而不能引导他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战略全局,以及主流本质中客观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高度认同就必然不能实现。
简言之,复杂的思想成长环境决定了课堂教学如果缺失了对当下现实问题的深度关注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立场的正面回应,理论课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吸引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到场”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沦落到“学”的空场。同时,教育对象源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浅表的乃至偏激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也不会得到有力地化解和澄清,理论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者的主导角色就无从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起来。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
如前所论,教育对象“学”的在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生成的逻辑前提。而学习究其实质是一种选择性学习。“选择性是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理论课内容的取舍具有选择性。因此,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的在场,根本在于理论课教师能否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从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看,尊重受教育者的学习主体地位,一是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应充分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一方面,教育内容应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其呈现过程应充分体现理论源于实践的旨趣,力求通过历史与现实所构建的“事实”增强政治思想与观点的说服力。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应着力于受教育者学习过程主体参与的生成。二是理论课教师应努力创设真诚对话的教学情境,使老师与学生的各种意见、观点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碰撞和交流,从而实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更大可能的思想引导。相反,“独白”和“话语霸权”的课堂教学,只能掩盖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多元差异而不能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得到有效的引导。
(一)理论课教师应自觉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我审视者
理论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者,要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基本的职业操守。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理论课教师还应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能力。否则,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就难免陷入到“你不信我信”的尴尬境地。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无疑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也增加了对思想观念的整合、净化难度。因此,作为理论课教师,要使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得到认同,自己首先要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给出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正确阐释。这实质就是要求理论课教师,要努力自觉地做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我审视者,面对时代发展变化所出现的新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进行思考与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才能有力实现坚定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二)理论课教师应自觉地成为教学话语大众化的积极建构者
所谓话语,是指一种言说或表达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理论课教师教学主导的实现、教学话语的表达形式能否实现,大众化是关键。而反思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话语,话语文本化的倾向性不容忽视。当前被教材化、理论化和政策化话语所充斥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艰深晦涩,由此必然导致受教育者在课堂教学的“视线挪移”和“有意缺场”,导致“学”的缺失,进而使得教学主导无从生成。因此,要实现教学主导,理论课教师应自觉地成为教学话语大众化的积极建构者。首先,教学话语要朴实近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讲清楚最深刻的道理应是理论课教师努力实现的教学境界;其次,教学话语要言简意赅,用精辟的话语讲清楚最复杂的问题也应是理论课教师追求的教学状态;最后,教学话语要有时代意境,内涵时代意境的话语最能吸引、打动当代大学生,从而增进师生教学交往的亲近感。
[1]张楚廷.教与学非对称性[J].大学教育科学,2012(5):125-127.
[2] 吴君.关于“灌输”的本质定位和实践走向的思考[J].探索,2000(2):37-39.
[3]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5] 李崇富.必须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1):14-2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6.
[7] 廖伟.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特征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28-29.
[8]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9.
(责任编辑:向欣)
On the Teaching Lea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I Shiyi
(GuilinTourism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6,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lea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n, the practical principles of teaching leading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courses are explained, and the basic way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ading ability of theoretical courses are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powerful gene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leading dimens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leading; leading dimensions; practice principles
2016-06-09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课堂管理研究”(2015LSZ003);桂林旅游学院2014年度教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评价标准研究”(JG14C01)。
韦世艺(1972-),男,广西荔浦人,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
A
1005-5843(2016)09-0039-04
10.13980/j.cnki.xdjykx.2016.0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