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粹教育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策略研究

2016-03-02 18:03高文军张丽纳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辽市研修课题

高文军,张丽纳

(1 吉林省双辽市教育局,吉林 双辽 136400;2 吉林省双辽市教科所,吉林 双辽 136400)



精粹教育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策略研究

高文军1,张丽纳2

(1 吉林省双辽市教育局,吉林 双辽 136400;2 吉林省双辽市教科所,吉林 双辽 136400)

精粹教育思想的主旨在于在建构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包括建立四级课题群和主题研修模式,及进行精粹办学、精粹教研和精粹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实践。经过“十二五”期间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精粹教育思想、精粹教育主题研修手册和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推动了教师、学生和区域整体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基础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性提升。

精粹教育基础教育质量 精益求精办学特色

一、精粹教育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

(一)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的困境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着整体性困局,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并未完全形成,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只适应应试教育的,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各校之间教学条件差距较大,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城乡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基础教育质量短期内难以获得提高。

吉林省双辽市基础教育同样面临着质量提升的困境。双辽市地处辽、吉、蒙三省交界处,是吉林省西部较偏远的一个县级市,缺少地理优势,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双辽教育处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的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优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存在着师资力量紧缺、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乡镇教育者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双辽教育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于双辽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的困境,双辽市教育局在“十二五”期间立项实施了区域主导课题“实施精粹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相关问题的研究”。双辽市教育局局长高文军为课题负责人,市教科所具体负责协调管理,建构起了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的精粹教育研究体系。

(二)精粹教育思想的提出

1.精粹教育概念的界定。(1)“精”“粹”和“精粹”的含义。“精”在现代汉语中意为“提炼出来的东西;经过提纯或挑选的;完美,最好”[1];也被解释为“凡物的纯质;工致细密”[2]。“粹”的原意为“纯净没有杂质的米”,后来引申为“纯净不杂”的意思[3];也被解释为“纯粹;精华;专一”[4]。“精粹”在现代汉语中意指“精炼纯粹”[5];也被解释为“精美纯粹”,指最精最纯的东西[6]。(2)“精粹”和“精粹教育”的内涵。“精粹”的教育内涵分为三个逻辑层次:一是指选出同类中最优的;二是指在优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三是指教育达到了纯粹、纯美的地步,“精”到达的最高境界即为“粹”,即教育回归了本真。“精粹教育”是指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经过衡量比较得出最优方法,并不断提高优化,最终达到最佳效果。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例:从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到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即为第一层次的“求精”;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完善并应用得法,即为第二层次的“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灵活、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优质且学生接受程度最佳,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即为第三层次的“回归本真”。以学校特色的凝练发展过程为例:从没有特色到创出特色,即为第一层次的“求精”;经过对学校特色的不断“培植”、完善,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校,即为第二层次的“精益求精”;经过日益丰富和完整地塑造,最终成为特色突出的学校,即为第三层次的“回归本真”。因此,精粹教育是一个从追求“求优求精”到不断“精益求精”,再到“纯粹纯美”地向上、向前的良性发展过程。这符合人类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精粹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教育目标的追求,以实现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精粹教育思想的核心指向。精粹教育思想强调对教育的“精益求精”和“恰到好处”,即“教育到位”。主张“让教育回归本真,使质量成为责任”,倡导在整个教育过程“精心创意,精致设计,精细操作”;所有教育者都要不断“吸纳精华,追求精湛,彰显精彩”,追求过程优化、目标优质的双优结果。也就是说,精粹教育主张摒弃教育过程中既缺乏活力、又缺乏质量意识的应试教育模式,及教育过程中平淡、单调、僵化的低效职业行为,对教育者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立足学校发展,精心策划、精细管理、精准评价;二是要求教学一线教师要立足常规教学,精心设计、精当施教、精彩展示;三是要求教育行政管理者做到精当包保[7]。践行精粹教育思想所采取的办法是通过校本化主题研修活动,实现科研、教研、师培内容的有机融合,让教师认识到研修主题即探索性课题——用科研的形式和流程,融合教研内容,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校本化主题研修活动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种新型学习组织。研究的过程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是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过程[8]。

3.精粹教育的研究内容。(1)学校精粹办学研究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策略的研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等方面。(2)学校精粹教研究包括学校主题教研制度的建立、教研方式和教研内容的有效性研究等方面。(3)学校精粹管理研究包括学校教研管理和教学管理研究两个方面:以求精、求优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精益求精的实践过程,即精粹办学、精粹管理、精粹教学,最终达到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和教育成果的有效化,进而促进双辽教育的优质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9]。

二、精粹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质量提升机制的建立

双辽市基础教育界在“十二五”期间积极进行了以区域主导课题引领和推动建立质量提升机制的实践。

1.紧扣主题,建立四级课题群。(1)层级推进课题研究。以双辽市区域课题“实施精粹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相关问题的研究”为龙头总课题,以“学校精粹办学研究”“教研精粹管理研究”“教师精粹教学研究”和“学生精粹学习研究”为研究主题。各校的课题是一级子课题,教研组(年级组、村小)的分课题是二级子课题,教师的分课题是三级子课题。从一级到三级子课题都实行逐级分解设计,要求紧扣总课题的方向建立四级课题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的各职能处室开展精粹管理研究。(2)确立基层课题主题。坚持“重心下移、自下而上”的研究理念,由学校组织教研组通过调研、讨论,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在把课题选小、选实、选新的基础上提炼出三级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二级课题,各校再在综合各教研组主题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出学校的一级课题[10]。(3)对课题进行系统管理。由教科所制定总体研究计划,由学校制定学期计划并带领教研组和教师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构成学期的“立题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管理模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教科所——学校——教研组——教师”四级科研管理体系。

2.创新载体,构建研修模式。课题群的有效联动,需要有效载体的支撑保障。基于吉林省教育学院李元昌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研发的“主题教科研手册”,总课题组编制了三本精粹教育主题研修手册:教师主题研修手册、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手册和学校主题研修管理手册(下文简称“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手册”),作为主题研修的有效载体。教师手册分为“主题探究”“学科教学”和“常规管理”三个版块。(1)主题探究中包括主题阐述、自主探究和合作研修三个方面;学科教学中包括课堂观摩、培训学习、培优辅困、特色教学等方面;常规管理中包括了作业批改和教案检查、主题成果等内容。三个版块记载了教师每学期从事教科研、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教师科研和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管理。(2)教研组手册包括教研组主题概况、研修计划、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及检查总结等几个方面的内容。(3)学校手册包括精粹教育总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子课题实施方案、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主题研修计划、活动成果统计及检查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三本手册以学期时间段为轴,活动内容前后相互印证。三本手册的运用保证了主题研修的实效性,使科研过程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双辽课题研究的精细化常规管理特色[11]。

(二)对精粹办学的探索

1.以督导发展性评价推动办学由粗到“精”。双辽市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校存在着“硬伤”,普遍缺乏对全面育人的系统思考,对办学方向、育人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及办学策略等理念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整体性的建构;办学目标笼统虚化,办学定位不切实际,办学模式和举措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缺失,特色办学无从谈起。推行督导发展性评价被视为打破办学困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和办学举措作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推动学校进行研讨和反思,做出理性诊断,根据自身办学长项和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初步形成系统的精粹办学思想。

2.以“联建”的方式为提升办学水平注入动力。双辽市教育系统在每个学期初都开展以推动“学校办学内涵发展”为目标的“联建”活动,由局长带领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教育行政部门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各学校校长到全市学校逐一巡查,通过接检学校介绍、现场查看、材料审阅,检视学校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在“联建”活动中,各学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大容量的办学信息,拓宽了视野,提振了信心,实现了取长补短。联建活动不同于督导评估检查,评价主体由单一变为多元,促进了学校办学的体系化、特色化发展。

3.以校际联盟互助共建的方式粹取鲜明的办学特色。校际联盟是在学区建设的基础上,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五个层次建立起的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互助共建联盟。校际联盟走出自谋发展、单独运行的常规模式,通过校际间课堂教学研讨、班主任工作交流、学科听评课、题库资源信息共享、学生共同参与文体活动等方式,使学校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学互研,构建起了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联盟关系。共建促进了自生,学校在联盟中滋养成长,逐步开始挖掘办学传统和资源优势,构建、完善本校的制度和文化,有序地开展建设,培育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精粹教研的探索

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整理、归纳和提炼在平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普遍性问题,转化为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体现在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机制和模式。这种主题教研模式克服了传统教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促进了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实现价值认同,推动主题教研观念“生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支持是主题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美国学者沃伦·本尼斯认为:“在人类组织中,愿景是唯一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12]所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拓展指导、带领实验校教师赴省内外名校考察、进行主题教研系列专题培训、到实验薄弱校定培、开展主题教研个性化订单培训、开展精粹教育网络平台培训、利用精粹教育手册和“服务之页”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以转变教研观念为主题的教育和培训,有利于教师们产生价值认同,建立起共同的愿景。

2.有序推行主题教研,以三环节促进科研活动的精益求精。主题教研活动贯穿整个学期,通过立题(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三个环节予以实施。(1)立题(计划)环节,即提出问题,进行群体研讨;确立主题,进行校本培训。(2)组织实施环节,即制定计划,填写主题;主动探究,进行团队互培。学校在教师确立主题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开展主题集体备课、主题课例自主探究和主题课例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3)评价反馈环节,即进行评课议课,自我反思;总结提升,撰写成果。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通过讲课教师自评,观课者评课、议课,对例课的教学目标、自学检查、教学方法、课堂效果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评议。通过共同评议,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引导教师围绕主题继续进行探究。讲课教师根据小组评议再次进行自我课堂诊断和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以示范课进行引领,实现教学的精粹提升。主题教研活动中,优质主题示范课必不可少。优质主题示范课通常采用组内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课和学习汇报课等方式展开。组内评优课是学校和教研组对组内所有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分,各组中的优胜教师再讲优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是各教研组推选出来的在主题教研中表现优秀的骨干教师在校内所讲的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课是指在同一教研组中选出两到三名学科教师,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授课,使观课者能够在比较衡量中进行学习借鉴,以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汇报课是学校派出各教研组的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观摩省内外名师的教学,反思内化后在校内公开的学习汇报课。优质主题示范课能够起到推广教学经验,有效带动教师进行深度研究,提升教学内驱力,从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张力和教学魅力,形成凸显个人风格的特色课堂的目的。

(四)对精粹教育管理的探索

1.包保分层管理,推进制度求精。学校推行的包保分层管理制度改变了学校科研单纯依靠教育科研主管领导管理的现状。在学校明确主题研修工作流程之后,建立起了“校长——副校级领导和教导主任——教研组——教师”模式的包保分层管理体系,明确了职责分工:以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三本手册为载体,由校长统一领导,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包保一个或者两个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长或者年级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年级)教师的研修活动。包保教研组或者年级组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要参与到主题研修的整个过程之中,最终参加学校期末的总检查和评比。

2.过程管理中以“引导、检查、评比”的方式促进精益求精。主题研修过程中包保领导要做到“五个引导、三项检查、一次评比”。“五个引导”:引导教师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引导教师围绕主题,撰写课例;引导教师聚焦主题,讲课演练;引导组内教师紧扣主题,集体会诊;引导教师再次学习、反思,循环研究。“五项检查”即常规教学管理中所进行的听课检查、学习培训检查、培优辅困检查、教案检查和作业批改检查。“一次评比”是指期末根据《精粹教育主题研修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的教师手册评比和展示。这使精粹教育主题研修管理的步骤条理分明,保证了教学整体工作质量。

3.注重内蕴的提升,走专业化的精粹道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是主题研修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在主题集体备课、课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究、听课观摩学习培训和常规教学过程中,会围绕课题主题产生较多的素材和浅层次成果,包括课例设计、多媒体课件、说课材料、评课心得、学习感悟、总结报告等,在经过自我分析整理和包保团队的帮助后将其加以研究提炼,形成深层次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促使教师积极完成学期教研任务,而且使个人的教育内蕴得到升化,真正走上专业化的成长道路。

四、精粹教育的实施成果总结及再检验

(一)成果总结

1.理论成果。(1)精粹教育思想。“精粹教育”思想是基于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优质教育、建构主义学习、有效教学等理论,通过先进教育技术和教育艺术的有机整合与有效应用,创建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快速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管理精细、内容精练、方法精确、成果精纯的特定教育理念和文化。它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校本化主题研修为推力,着力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2)精粹教育主题研修手册。精粹教育主题研修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是科研管理的有效载体,保证了主题研修的实效性。三本手册的创新运用使科研过程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目标,减少了教师科研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了双辽市科研常规管理的一大特色。(3)精粹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教育科研暨精粹教育主题研修检查评估指标体系》是结合教育科研工作实际和精粹教育三本手册的内容、结构而制定的,评估内容包括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手册的各项内容以及学校完成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具有较为合理的赋分标准。评估指标体系成为衡量学校精粹教育课题开展水平的有效尺度。(4)精粹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参与实验学校立足校本研修,完善了教育科研评价机制,并通过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便如,双辽市第一小学建立了“三种意识、一项尝试、五个环节”的“315”课堂教学模式,第二小学进行了“初疑自探——再疑合探——教师导练,学生拟题练习”的“两疑两探一练”教学模式改革,第五小学进行了数学学科的“引、探、练、创”和语文学科的“聚焦、分解、展开、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卧虎中心校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课前自探——初读感知——深读细品——感悟标注——合作探究——拓展提高”的改进实验,第一中学进行了“导学、展学、固学、拓学、评学”的“五学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以体现多元发展的理念,第三中学开展了“三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第四中学创立了“我自学、我做主、我提升、我自评”的“四我”教学模式以践行成才理论,第五中学实施“六分一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向阳中学确立了“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反思总结,应用提高”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特教学校则形成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蒙古族中学开展了“导——学——问——练——评”的教学模式改革,柳条中学推行了“五环联动,成长反思”的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学校校本研修实践中的可贵创新。

2.实践成果。(1)以精粹教育研究引领教师由被动发展转为主动发展。通过研究,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显著提高,时间投入逐渐加大。主题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读书和思考的积极性,增强了科研内驱力,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发展。主题研修时间包括每周两节课的教研时间和两节课的学习培训时间。在学期过程中还有推门课及组内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及同课异构交流、主题研讨培训等一到两次的全校性教研活动。这使得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增多,教学态度和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关注教学是否“有效”,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能否接受、兴趣是否被唤起等问题;教师上课由原来只关注讲授内容,转变到关注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由原来的“一人讲,众人听”式的教学转变到将时间还给学生;由原来重视在规定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到关注学生吸收知识的行为方式的改善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主题研修工作中的主题确立、过程落实、反思总结和成果提升等几个环节的循坏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的互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体验、启发、质疑、感悟和反思等环节都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2)精粹教育研究推动了区域整体教学改革。双辽市所有学校都是“精粹教育研究”课题的实验校,学校领导和一线任课教师全员参与,80%的教师成为课题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参与主导课题的研究使得学校获得了长足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效果的提高方面。第四小学进行的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已经获得成效;永加中心校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构建了小学高效课堂;辽东中心校进行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探索有了较大收获;东明中学、卧虎中学、玻璃山中学针对课堂中的教学策略、方法进行研究,以建立起初中精粹课堂教学模式;辽东中学、兴隆中学、兴隆中心校、秀水九年制学校则通过实施“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桂花九年制学校通过班级精细化管理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二是体现在教研质量的提高方面。茂林中学和茂林中心校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的研究;向阳中心校有效地开展了校本教研;市幼儿园进行了“蒙氏教育”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初步研究与探索;红旗中心校实行了教研管理制度改革的制定、实施、反馈“三部曲”,逐步实现了学校教研工作的规范化;新立中心校、王奔中心校狠抓教研兴校等措施的落实,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小学深入挖掘校本科研潜力以打造务实高效课堂;那木中心校、东明中心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方法与途径;双山中学坚持“集体备课——说课——集体听课——集体议课”的四课联动教研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永加中学建立了主题科研模式,开始实施主题实践等策略。这些做法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了双辽教育的良好教学研究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体现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第三中学、双山中心校、红旗中学、服先中学等学校进行了中学或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研究,在备课、讲课、教研、考试、批改作业、评语、评价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成效显著,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也形成了系统有序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四是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第五小学、红旗中心校、双山中心校等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完整,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第四中学、柳条中心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玻璃山中心校、新立中学重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精粹教育研究推动学生在多方面发生了正向变化。通过实验学校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在个性发展、创新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大大改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4)反映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中高考成绩检验。双辽市精粹教育研究自2012年开始施行,实践指导成效初见端倪。2015年,双辽市高考成绩在四平地区名列前茅,600分以上者有15人,进入重本线的有103人,进入普本线的有313人,重本进线率、普本进线率创历史新高。双辽市2016年中考成绩突出,在四平地区位列第二名(仅次于地级市政府所在地四平市;在三个县级市中位列第一)。

(二)精粹教育理念的再检验

双辽市王奔镇中学在学习中学样本校经验后,开展“强化教学管理,办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下,把教学重难点结合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重新组合之中,打破课节的时空限制,打破课本的局限,重新编排授课程序,采用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方法授课。课堂要求教师做到四不讲,即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不讲、小组内能解决的老师不讲、学生没有看清题干的老师不讲、练习题机械重复的老师不讲。授课之后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建立起学习小组答疑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王奔镇中学在农村中学的教学成绩排位中直线上升,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教学先进单位”“教学重点工作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柳条乡中心小学校学习样本校第三小学经验后,实施了“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推行“引——感——探——练——拓——结”的“三自六步”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教学模式。学校还根据新课程标准,将师生互动有效地引进课堂,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作为评估的侧重点,推进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的实施,教师们开始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如郑喆瑜老师探索出了数学教学的“预习展示、课内探究、课堂检测、课堂攻关、课后提升”五部教学法,徐曼曼老师总结出了英语教学的“复习旧知、激趣引入、巧设情境、游戏巩固、运用拓展”五部教学法等。

双辽市服先镇中心校过去存在着“耗时多、负担重”的低效课堂教学现象,在学习样本校第一小学的经验后,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上,指导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并构建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辅导式”课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效课堂问题得以解决。

三、对今后工作的改进期望

总课题组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对课题的实践指导成效进行了反思,认为今后有必要加强下列工作:一是精粹教育研究中,各学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优秀示范课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课例成果,质量较高。但是这些成果仅仅在试验校内部进行学习借鉴,没有在整个区域内得到推广。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双辽市教师教学电子资源库,以有效地实现教学成果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精粹教育研究中,各学校在科研评估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手动操作核分的传统纸笔评价方式,用时长、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引进电子评估系统,将纸笔评价方式改进为信息化评价,并逐渐形成增值性评价体系。三是教师的科研观念、课题深度研究意识和能力还不足,需要强化学校的主题教研管理指导,并且在科研评估中将主题和研究内容的一致性作为检查重点,在指标体系中制定细化标准。

[1][3][5]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93;229;693.

[2][4][6]夏征农,陈至立.辞海(典藏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957;285.

[7][9]高文军.创新管理 提升内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J].吉林教育,2015(11):8-9.

[8][10]高文军.精粹教育之路[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4-24.

[11]张丽纳.开拓 创新 务实 服务[J].吉林教育 ·现代教育学刊,2016(3):72-73.

[12]戴维·W·约翰逊.领导合作型学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2.

(责任编辑:刘新才)

Strategies of Enhanc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ssence Education

GAO WenJun1, ZHANG Lina2

(1ShuangliaoEducationBureauinJilin,Shuangliao,Jilin136400,China;2InstituteofEducationalResearchinShuangliaoofJilinProvince,Shuangliao,Jilin136400,China)

Subject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ssence educational though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as the goal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four topics and themes group training mode, to explore the essence edu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essence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fter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heory,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heme and training manu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promote the overall reform of teachi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essence education;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excellenc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2016-08-02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实施精粹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相关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ZZ1220);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级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项目编号:FHB110083)之区域专项重点课题“精粹教育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研究”(区域项目编号:FHB110083-XQ2012-043403)

高文军(1962-),男,吉林双辽人,吉林省双辽市教育局局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张丽纳(1973-),女,吉林双辽人,吉林省双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G420

A

1005-5843(2016)09-00027-07

10.13980/j.cnki.xdjykx.2016.09.005

猜你喜欢
双辽市研修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再生能源发电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近10年双辽市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辽市:积极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选准“扶贫路”迈开“脱贫步”
——双辽市全面打响2017年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