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果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老子的道治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
谢清果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老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道治社会,即以道治国的社会。在道治的社会里能够以无为的观念来对社会自觉批判反省,进而保证道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民主的实行,最后将道治社会推广到世界,让世界成为和谐的世界。
[关键词]老子;道治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积极建构平安、健康、和谐的社会,老子的《道德经》应当也可以为这一伟大事业贡献其宝贵的思想智慧。因为老子所不懈追求的道治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有诸多契合。商原李刚[1]认为,道家的“道治”是与儒家“礼法”、法家“法治”相区别的一种社会治理理念,那就是清静自治。唐少莲[2]提出道治即共治的思想,认为道治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虚君实民的政治取向、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无为无事的治理方式与自主自为的政治原则。萧汉明[3]重新评价道治、德治、仁治、义治,认为道治社会是坚持以道为一切行为准则。
道门历来有着“身国共治”的智慧。老子提出的“五修说”即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以修身开始,最终达到天下大治。这正是道家社会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主导范式[4]。道家的治国思想以无为而治为特色,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治国或管理的内容或观念上,本文则首先探讨道治社会所具有的批判维度,即通过对有为治理的反省,以追求一种人的自由与解放为目的幸福社会;进而分析道治社会统摄有民主、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理念,是天道大公无私、大正无妄、大明无昧本质在社会上的落实;最后发掘《道德经》中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观念,阐发其与当前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是相暗合的,从而阐明道治社会本质上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
一、道治社会的批判向度
老子,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缔造者。许地山先生曾评价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5]后世继承其思想的道门学者和诸多服膺其学说的人们共同把老子道学积淀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生存智慧,这种智慧的精神内核与后现代文化精神相契合,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在不断证实老子那些具有先知般的论点。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曾说到: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预见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或者这样说也许更正确:老子当时就发现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形势,但事实上二者却是很相似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道德经》这部奇特的书。不管怎样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总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从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6]
(一)尊道贵德是道治社会的核心原则
老子的《道德经》并非针对近现代人类面临的新问题而著,但他对人类社会已初现端倪的社会问题,却提供了具有极强洞察力的见解。他意识到人类一味取巧的心思必将伤害人类自身。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7]43
在老子看来,当时社会领导阶层满嘴仁义道德,而其实人心不古,许多礼仪规范沦为形式,甚至成为尔虞我诈的工具,继而争斗烽烟四起,这一切都源于大道荒废之故。“道”是人类之宝,尊道贵德是人类之福,害道败德是人类之祸。于是,老子高呼“孔德之容,惟道是从”[7]52,这是人类由乱而治的不二法门。
道治社会本质上是遵循“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7]137的本性的,奉行公而忘私,领导与百姓形成良好的关系:“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7]169
(二)“不以智治国”是道治社会的理性自觉
老子分析说,人类社会的诚信危机,乃是因为人类迷信智慧。在老子看来,智慧并不能从终极上带来人类的幸福,反而会增加痛苦系数。人类由火药的发明,逐渐过渡到热兵器时代,以至于当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悬在我们的头上。因此,老子认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7]168人类的幸福在于人类能够反思自我,时刻对自我保持高度警觉,以免人类创造的文明异化为残害自身的工具。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7]84所以,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警惕。只有自知,才能自胜,从而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提升人性之美。从根本上讲,解决人类纷争之路是“知足”“无欲”“谦下”“不争”,以保持人类的主体自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保有这个泰和之志,时刻不离自身的理想信念这一安顿自我性灵的处所,如此才能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真正长寿之人。
老子希望国家治理者不可恃智而行,对社会运行法则保有敬畏之心;要营造社会纯朴的风气,而不可沦为以智相轧的境地,因此圣人“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7]8。智者不敢恃智欺人,力求社会人人都遵奉“我愚人之心”的天真心境,尤其是统治者应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为天下浑其心”[7]129,如此可防止社会出现彼此相害的乱世。
(三)无为而治是道治社会的终极理想
老子向往的是相忘于道的人间天堂,在那里,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7]190。这种和谐社会的到来,当然是最基本的家庭和谐,即六亲和睦。而这种和睦不是胡为而来的,而是“太上,下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7]40。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顺应天道的生活,朴素、自然、天真,人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社会和谐首先在于居上位的人必须“无为”。圣人践行如下信念:“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7]150老子以其敏锐的批判视角提出问题,并且警醒世人,治国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以人为本。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
无为实际上是完人的行为,但它在发挥最高效力的时候是如此地自在,以至人们常常称之为“无为”,以致这个词很容易产生误解。
有修养的人不去干扰存在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他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但他能促使“万物自化”(老子)。通过自身的谐和,他引导万物趋向谐和,他使它们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本性,自由地趋向自己的归宿,他把它们内部固有的“道”释放出来。[8]
无为而治是道治社会的理想境界,而无为是“为”出来的,这个“为”正是圣人(统治者)在道法则的指导下“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7]166,即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慎重地对待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努力使社会运作良好,让百姓能够无拘无束地生活,物质上丰富,精神上自由,制度上自然,行为上自适。
二、道治社会的民主、公平、正义向度
老子提出“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点,奉道而行的社会可以称作“道治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对专制统治的反叛,是对民主、公平、正义的肯定。因此,许多思想家称赞老子为中国民主自由之神。严复云“黄老为民主治道也”,这是因为:“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9]
(一)道治社会是民主社会
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使人性之真善美得以张扬,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官民平等,没有阶级压迫,没有特权,等等。总之,社会问题能够自然地得以化解,因为在民主社会里,人们的最大公共利益得到保护。而道治社会如下情形当合乎民主要义: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7]129
圣人讲究奉献,爱护人民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般,对待人民的善与不善,信与不信都能以最大耐心与德性去感召他们,从而使社会进入善与信的状态,人们得以遵循共同的规范,从而进入真正的无为而治之境。
(二)道治社会是公平社会
公平是一种社会协调机制。在一个公平社会里,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得到社会强有力的保障,不能造成两极分化,酿成社会矛盾冲突,最终伤害所有人的利益。道治社会正是一个能够自组织协调的社会。关于此,老子曾经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7]186
道治社会奉行天行有常、损益有度法则。圣人作为道治社会的承担者,他为而不恃,正在于制度公平的社会政策,使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使社会强势群体、社会精英等“不敢为”且能损有余补不足,多做慈善等社会事业,也使百姓“无知无欲”“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如此坚持下来,“为无为,则无不治”[7]8。那些有能力者能够“为而不恃”,那些功成名就者能够“功成不处”,那些品德高尚者能够“不欲见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无私心杂念。
(三)道治社会是正义社会
正义是社会的一种正气,一种人们能够自觉反思自身与他人,自身与自然,自身与社会以及自身灵与肉等诸多关系的理性自觉。老子提出“正善治”[7]20的命题。世人常以“正”与“政”相通,认为是政事善于治理,此解未尝不可。不过,我们如果将“正”看成本字,那么,“正”可指正确、正当、正义的事,善于治理,维持,呵护。按上下文来看,似乎后者的理解更佳。
“正”在老子的视阈中是很重要的。他提出的社会治理原则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7]149治国当以“正”自持,不可好奇而走歧路,国事之重大不可轻举妄动,不可如用兵那样行“诡道”,而天下归心在于“无事”。所以老子进一步提出“清静为天下正”的论断,肯定天下的正道是清静无为,只有秉持清静之心,方有可能走上正道。因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7]69管理者清静无欲,不躁动,能走正道,而不铤而走险,孤注一掷。老子教导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7]151-152
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物极必反。因此,必须注意把握“极”这个原则。祸福倚伏的道理告诉我们:圣人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知道如何把握“正”而不偏,即方正而不割裂,廉利而不伤害,正直而不放肆,光辉而不耀眼。如此,和光同尘,才是正道。其实,“正”的最佳效果乃是“自正”“自化”。管理者以自身之“正”,行不言之教,如此社会组织皆自正自化,无为而治矣。
正因如此,文化巨匠鲁迅先生曾认为:
老子之辈,盖其枭雄。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5]
三、道治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向度
老子追求社会以道治理,其究竟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7]190。老子期望未来的世界当是诸多自治的小国,而不是像他那个时代诸侯国相争,更不像现在这样“一超多强”的国际社会,弱肉强食,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和谐世界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扩展,则导向和谐世界。老子希望的理想世界是没有大国欺侮小国,也没有小国对抗大国以及鱼死网破之势的世界。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当有智慧来拯救我们的家园,不因仇恨,不因贪念,不因文化差异,而彼此伤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赫尔曼·赫塞[11]曾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于老子的书中;把它们翻译成欧洲语言,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唯一的精神使命。
其实,老子确实不仅为当时社会,也为当今世界开出一条走向和谐世界的可行道路,这就是大国谦卑,小国柔顺,各得所欲,天下太平: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7]159-160
无所质疑的是,老子确实堪称是一位世界级先知,虽然他自身是以“自隐无名为务”,但是正如他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那样:“夫唯弗居,是以不去。”[7]7,他的名字已经和必将继续镌刻在人类历史的扉页上。
或许正因老子智慧的精妙绝伦,当代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在关注着这部仅仅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并依此演绎出管理之道,军事之道,治国之道,医学养生之道,科学之道,艺术之道,文学之道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蔚为大观的历代老学研究著作,越发成为一门显学,各类白话老子,各种老子新编,老子新译、新解,各种大型老子文献汇编,尤其是老子与现实生活关联的思考,正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启发着人们谱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商原李刚.道治与自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唐少莲.论主体间性视域中的“道治”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4):42-46.
[3]萧汉明.老子的社会历史观与治国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3-8.
[4]谢清果.道教“身国共治”思想的历史演变[J].唐山学院学报,2005,18(1):1.
[5]许地山.道教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6]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M].周林东,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9-100.
[7]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
[8]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5-126.
[9]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M]//老子集成:第十一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533,536.
[10]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9.
[11]杨武能.道的寻求[J].读书,1984(7):113.
(责任编辑马诚)
Laotzu’s Concept of Governing by Taoism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XIE Qingguo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Laotzu’s idea of an ideal society is a society governed by Taoism.In a Taoist society,non-action is the governing principle to leave room for conscious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to ensure that democracy is practiced and fairness and justice achieved and Taoism governing helps to build a Taoist harmonious world.
Key words:Laotzu;Taoist society;harmonious society;harmonious world
[收稿日期]2016-04-02[修回日期]2016-04-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XW060);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20720151260)
[作者简介]谢清果(197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华文化与传播。E-mail:77107105@qq.com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432(2016)02-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