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语智能而教
——我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历程

2016-03-02 03:50薛法根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组块教学内容智慧

薛法根

一个人的教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学思想是从一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潜滋暗长出来的,从蒙胧到清晰,从浅显到深刻,从随性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展现的是一个人在教学中慢慢成熟、渐渐成长的轨迹。

1988年,我从无锡师范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任教三年级语文。当年10月,学校与吴县东山实验小学、昆山蓬朗中心小学开展友好学校交流活动,指定我上一节公开课。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上的是《喜鹊》。这节受到好评的公开课让我懂得:如果你能集中所有的心思,专注于你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就一定会不止有一个办法。教学,需要的是你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杂念,凝神静气,就会慢慢渗出你的教学灵感来!

紧接着,时任吴江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周建华老师交给我“视听训练”的研究任务。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我借助“视听训练”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故事、美文,绘制精美的幻灯片,录制配乐朗诵,每周给中年段的学生上一节“视听课”。由于内容新鲜、形式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1990年11月,我校举办了江浙沪两省一市教育整体改革研讨会。学校推荐我承担了其中一堂作文课——景物描写:织女塑像。当时,我踌躇满志,精心设计教案,反复推敲。谁料想,在课堂上,平时伶牙俐齿的学生却呆若木鸡,把我晾在了讲台上。老校长对我说:“记住:你是在什么课上跌倒的,你就必须在什么课上站起来!”当时,作文教学还是一个许多教师不敢轻易尝试的“禁区”。而幸运的是,当时我校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为学校的教育科研顾问。两位专家听了我的课,鼓励我将这个“写实作文题”做下去。我拜两位专家为师,成为他们的“编外研究生”。在他们的指点下,我确定了“素描作文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迈开了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步伐。可以说,没有这次“非常失败的作文课”,没有跌这一跤,也就没有这个课题,自然没有了以后的成绩与发展。其实,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就是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我努力学习“素描作文教学理论”,认真琢磨“素描作文教学的代言人”——贾志敏老师的每一堂录像课,从中提炼出作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我还在自己的班级里模仿贾老师的课,一节一节地上,细心体会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精妙之处,揣摩贾老师点拨、评价、激励的语言艺术。渐渐地,我上课觉得有了底气,学生也有了灵气。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作文教学功底就是在这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1993年,我在泰兴市举办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上了一堂自己构思的素描作文课《奇妙的魔术》,立刻引起了在场听课的3000多名教师的一致好评。三年的验证性课题研究,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科研,的确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也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你真正把它融入教学的每个细节里。

继“素描作文教学”研究成功之后,我又构想了“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双轨运行的作文教学新思路。所谓“循环日记”,即每组5名学生,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周围绕一个共同商定的话题,每天轮流用日记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后一位学生在写前须阅读前一位同学的作文,并写上自己的阅读评语,然后再写自己的作文。

由此,我于1993年构建了“顺应儿童言语心理的三段式作文教学序列”,即低年段的童话作文、中年段的素描作文、高年段的生活作文。童话作文源于低年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旨在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自由而浪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思;素描作文源于中年段学生处于观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旨在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夯实表达的各项基本技能;生活作文源于高年段学生的表达需要,鼓励学生运用作文表情达意,与人更好地交流。基于这样的作文教学认识,我在作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五三三式”作文教学新模式,即“五法”、“三课型”和“三部曲”。“五法”指以激发情感为动力,片段训练为基础,激发表象为中介,丰富生活储备为源泉,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三课型”指读写迁移课、观察素描课、情境交际课;“三部曲”指写真、练实、用活。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就不仅仅停留在模仿和移植上,有借鉴、有融合,更多的是自己带着问题进行的新探索。相对于“交际”的“主动”来说,“训练”带有鲜明的“被动”色彩,而语文教学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核心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带领学生经历由“愿学、乐学、好学、勤学”而最终走向“独立学习”。

1994年9月,我参加了苏州市首届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师从庄杏珍老师。庄老师曾经三次进京,在人教社编写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与叶圣陶先生、袁微子先生等语文大家共事多年,对语文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思想。她提出的“语言的形象、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语文教学的要义: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获得形象,进而发展富有形象的语言。

一次,庄老师到学校听青年教师的课,刚巧抽到了我。当时我上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了给领导、同行留一个好印象,着实下了一番力气,查阅补充资料、设计电教媒体、推敲教学用语。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一段有关李大钊的学习感言,我生怕学生当堂写不好,就让学生连夜回家做些准备。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高潮。谁知在评课的时候,庄老师一针见血地戳穿了这个课前的“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一瓢冷水羞得我无地自容,也浇得我醍醐灌顶: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从此,我拒绝虚假,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而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展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深处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在课堂上,我不仅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在专家、同行的帮助下不断获得提升,也这样鼓励自己的学生勇于暴露学习中的不足,而后对症下药。

1998年,我有幸被评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然而,面对语文教学中的沉疴,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时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的成尚荣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你要看得远一些,更远一些!”

通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于1999年提出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构想,试图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结构化、方法科学化、过程最优化,突破“高耗低效”,创造适合学生语言智能发展的语文智慧教学。

组块教学采取“课例研究+理论建构”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一方面就个人典型的成功课例,进行深入的解析,作学理的研究,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明晰组块教学思想,提升理论水平;一方面将组块教学中的新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课例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反思、改进,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前前后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研究:

第一阶段:2000年 ~2004年。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相似理论、图式理论等,将“组块”这一心理学中的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原创性地提出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构想,立项为江苏省十五教育科研课题。这一阶段的研究重在“语文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倡导“简约”,追求“智慧”,提出了组块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从教学目标、内容、环节、媒介、评价等方面,体现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教学主张,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推出了《卧薪尝胆》《螳螂捕蝉》等经典课例,出版专著《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第二阶段:2005年~2009年。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教学内容的研制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智慧解放理念下的小学组块教学实验研究》立项为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提出了“组块设计、智慧教学”的新理念,着力三方面的研究:

一是根据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文体不同读法的视角,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重点研究了小说、散文、诗歌等的阅读策略及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了基于组块原理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是变革备课方式,摒弃线性的环节设计,采用板块式设计。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提出了用三种眼光看教材的思想:从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并根据教材文本语言的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语言;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发现文本中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要素,重组并整合成相应的语言学习内容板块,每个板块集中一个核心目标,设计多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板块式备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实际开展的教学活动实现了一致性。

三是课例的分类研究,将所上的《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等典型课例按照文体进行归类研究,从中寻找该类文体的教学内容结构和研制策略;对同一文体的典型课例按照年段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年段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的差异,建立合理的内容序列。

第三阶段:2009年始,组块教学将从儿童言语智慧潜能发展规律出发,探究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和策略的适切性,实现“儿童语文的智慧教学”,奠定组块教学独创性的理论基础——“言语教学智慧论”。

2010年,我在成尚荣先生的指点下,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10年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提炼了行之有效的组块教学方法与模式,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主张: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学习心理学原理上的一种教学策略,即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充分生长。组块教学中,教师将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整合语文学习活动,变革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基本特点:(1)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2)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更具灵活性;(3)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

基本操作:组块教学从“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堂结构、课型分类”四个方面进行实践。

1.重组教学内容。组块教学打破一本教材的局限,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形成三个动态、即时、开放的教学内容板块:(1)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2)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3)以语文问题解决为“内核”的内容板块。

在阅读教学中,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唱好“三部曲”,组编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板块”。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二是“联”:根据“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选编进来,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现“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 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

2.整合实践活动。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并将零散的活动项目整合成综合的活动板块,构建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1)读写一体化活动板块序列。(2)探究性学习活动板块序列。(3)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序列。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3.优化教学结构。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4.构建基本课型。组块教学的基本课型有:(1)诵读感悟型。(2)情境运用型。(3)研读探究型。(4)主题活动型。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常态化的教学样式,具有“便教利学”“学以致用”“用能有效”的特点。

1.教学内容日渐清晰。变革教师的备课方式,从三个途径研制教学内容,使教学日渐清晰、可测:根据不同文体及相应的阅读策略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根据文本语言的不同层次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而推动教师建构适合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的语文课程,实现语文课程的“师本化”。

2.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方法倡“简”,简约的课堂教学结构: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内容选择的“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我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组块识记、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等7条策略,在作文教学中提出了“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等9条策略,达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标。

3.教学过程轻松扎实。在板块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得更充分、更自主,实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言语智慧得以充分发展。组块教学还致力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建构,培植起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力,获得终身有益的语文学习智慧。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简约而不简单。具体体现为“清简、厚实、睿智”。

2011年,我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这个核心任务,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我将从教学论和课程论两个视角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是从教学论视角,进一步探索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及言语智慧形成的内在规律,探寻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策略。着力于学生学习方法与方式的变革,着力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板块化设计,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实现儿童立场的语文智慧教学,构建“言语智慧教学论”,回答“怎么教”的实际问题。

二是从课程论视角,以一套语文教材为蓝本,立足教材文本,运用“组块策略”,研制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拓展性教学内容,并与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为语文“慧心课程”。这样的“慧心课程”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又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特征,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解答“教什么”的问题。

说到底,教育的名字就叫“智慧”。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善良的心底,来自于鲜活的生活和对教育深刻的理解与体认。“大智闲闲,小智间间”,智慧的语文教学需要教育的闲适与宁静,需要我们舒朗的行走方式。

猜你喜欢
组块教学内容智慧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融入注意力机制的越南语组块识别方法
组块构词法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