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
(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学院)
对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思考
马志刚
(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学院)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提高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是其中的核心命题。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什么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如何将“国家政策性”课程标准转化为“学校实践”的课程,又如何有效地把课程标准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这就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它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学内容。因此,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时还要考虑“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其核心理念是教学实践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1.一致性表现为“内容标准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的课堂预期学习效果。当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标准相一致时,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反映出内容标准所要求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类型”,促进预期学习结果的达成。
2.一致性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课堂评价”的一致性
从新的课程理念来看,评价不再被看做是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实施的或者说是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被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促进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按照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任务,将评价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调整课堂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内容标准、教学目标、课堂评价的一致性,其改变的已不是课堂教学中某个单一的教学要素,一定程度上它影响到整个课堂结构的变化。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的一般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都有别于传统的基于教师个人经验或教科书的教学,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1.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有了国家课程标准之后,教学目标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学的主题、内容以及活动都是由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决定的。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课程标准说明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课时教学目标累积起来达成的,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2.教学评价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传统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在课程单元完成之后,其功能主要在于检测或提供反馈,不具有指导教学的功能,教学评价常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学评估是为了获得“教师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它代表学生需要知道的东西,是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的。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学评估的设计必须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在基于教师经验或教科书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个人的判断或者某种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定。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学习的质量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但达成这一结果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
课程标准赋予教师更多的是教学自主权,但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的内容标准并没有具体规定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而是指明这些知识所包含、反映、支持的学习结果,阐述的只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以及情感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具有“分解内容标准”“重构教学目标”“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具体为:
(1)分解内容标准。在理解内容标准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其中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类型”。
(2)重构教学目标。依据内容标准的要求界定出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并按照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
(3)设计课堂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征设计学习评价任务,将评价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课堂评价促进教学。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李锋,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专业发展与课程支持[J].基础教育课程,2014(2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