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字当头,静候花开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2016-03-02 02:4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卢志芬
新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文学困生习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 卢志芬



“严”字当头,静候花开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卢志芬

【摘要】学困生是每个班级中都客观存在的。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与学困生亦一路同行。可以这么说,学困生到了我班上,或多或少总能取得进步。要说经验,无他,一切归于一个“严”字。

【关键词】一视同仁严而有导区别对待

《三字经》有云:“教不严,师之惰。”严师才能出高徒。学困生,之所以“学困”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薄弱,自我约束力差。因而,对学困生而言,从“严”出发,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严而有格——良好习惯伴终生

格者,规则也。有格,才有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成就未来。”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终身受益。反观我们的学困生,大多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思想不集中,时不时会搞点“小动作”;作业一拖再拖且字迹潦草,不做作业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转化学困生,就要从改变习惯入手。而这,就需要老师严格要求。

1.一视同仁不动摇。遭遇学困生,有的老师可能会抱怨:“×××(学困生)作业又没做。反正他一直就那么差,就让他去吧,我也懒得管……”如果教师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困生,那么,毫无疑问,久而久之,“不做作业”就会成为他的一个坏习惯。长期不做作业,就造成他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差又让他对学习更加望而生厌。如此恶性循环,后果该有多么严重!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是我们的学生。其他学生该做的事,他们也应该做。教师应该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有“他可以不做”或“随他去”这样的想法。教师的“一视同仁”,会让学困生感到,自己与其他学生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从而在学习上也能找到自信。

班上有一名叫小邱(五年级)的学困生,记得上学期,第一次背课文,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出来。问他有没有背,有同学笑着替他答:“老师,他四年级的时候从来没背过课文。一个学期结束了,他连一篇课文都背不出来。”我一愣,旋即笑着说:“不,那是以前,现在不行!大家都背,他也要背!只要多花点时间,就一定能背出来。小邱,你说是吗?”我的话语中充满期待。果然,第二天,小邱在我稍加提醒后,背出了那篇课文。此后,每篇要求背诵的课文,他都能背出。就这样,小邱养成了“及时背课文”的习惯。与此同时,“按时交日记”、“认真写作业”等好习惯让小邱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自信。期末考试,他得了七十几分。要知道,之前,他的语文成绩一直是“不及格”。

2.区别对待树信心。有的学困生因为智力方面的原因,或因为基础实在太差,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理想的高度。那么,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这样的“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举个例子。写作文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对这些似乎“天生”就写不好作文的学生,教师为何不对他们网开一面,对他们放低要求呢?比如,从作文的篇幅上来说,要求其他学生“不少于350字”,那么,对学习困难生可以要求“不少于250字”,甚至可以只要求写满200个字。再如,让学生写一件事,其他学生要做到“具体”、“生动”,可对学困生,我们可以只要求他们能写出一件事来,至于“生动”、“具体”,就让他们尽力而为。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他们重写来达到自己的“标准”,其结果只会令他们越来越厌恶作文。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要求降低了,学困生跳一跳,就也能摘到果子了。也许,一开始他们摘的果子是小的,涩的;但慢慢地,如果他们对学习有那么点儿自信了,并且“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了,他们摘到的果子就会越来越大。

二、严而有导——引向成功尝喜悦

工作中,这样的场景经常能看到:老师拿着作业本,一边走一边喋喋不休地骂,后面跟着头低到不能再低的学生。一看便知,那是一位成绩差、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办公桌前坐下后,老师怒气未消,继续开骂:“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学生?不但笨,而且懒……”再看那位学生,目光呆滞,表情木然。

老师的做法看似为了学生,看似很“严”,但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对学困生来说,是“致命”的!再者,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吗?答案是否定的。相反,这只会令学生更加讨厌学习。

“严而有导”,才是明智之举!

1.指导要细化。还是以指导学困生写作文为例。学困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总是写不具体……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困生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指导一定要细化,要手把手地教。这是一个很花时间,很费精力的过程。如果你只是跟他说“这一段内容要写具体”或者说“句子没有写通顺,写连贯”,然后就放他自己去修改,那他交上来的作文肯定还是原样。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具体”,他对“通顺”、“连贯”等要求也没有明确的概念。

2.鼓励多阅读。很多老师可能也像我以前一样,认为学困生只要能读好教科书就行了。至于课外阅读,对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自从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彻底改变了想法。他说:“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转变学困生,阅读很重要。就说小金吧,他是在五年级时来到我班上的。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读过的课外书极少。我决定先推荐他读一些简单的读物。一本注拼音的《小故事,大道理》引起了他的兴趣。三天时间,他就读完了。趁热打铁,在班级的读书交流会上,我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他很兴奋,准备了好久。故事讲得虽不生动,却很流畅。这之后,我陆续推荐给他一些课外书籍,也一直关注他的阅读进度。今年小金六年级了,进步挺大,能自觉地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了。与此同时,他也告别了语文成绩“不及格”的日子。

三、严而有恒——静候弱苗拔节时

做任何事都贵在能持之以恒,就转化学困生这一工作而言,尤其需要有恒心。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恒心和耐心。

1.来点小“刺激”。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几乎是学困生的通病。当他们的新鲜劲一过,对学习又感到厌烦时,教师可以想些点子,找点办法,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

小孟是我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刚开始,因为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又有了新的老师,再加上我的一番努力,他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可没过一个月,他又不肯做回家作业了。一番沟通后,作业终于交上来了。我“大张旗鼓”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奖给他一本本子。拿到本子的那一刻,他笑了,笑得很灿烂。也许,他以前从来没得到过老师这样的奖励。这以后,他果然又用心了。还有,每次批完日记,我都会给写得好的同学贴上“☆”。小孟的日记肯定不能算好的,但看到他能够认真完成,且书写工整,我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他加上一颗“☆”。就这样,反反复复,今年,第二个学期,我已经不需要为他不完成作业担心了。

2.切勿言“放弃”。看到过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一开始,老师也想对学困生“拉一把”,可几次努力过后,收效甚微,甚至毫无起色,于是便放弃了。要知道,这样放弃的,有可能是学生的未来。

前文提到的以前从来不背课文的小邱,在他上五年级之前,就是属于被老师放弃的学生。如果我也因为他的“差”而对他置之不理,让他自生自灭,那么便不会有今天能在课堂上大声背诵课文、作业按时完成的小邱了。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面对学困生,教师“严”字当头,付出真爱,然后,耐心地、静静地等候花儿开放吧!

猜你喜欢
写作文学困生习惯
上课好习惯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写作文的烦恼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