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琳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关琳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开发中职生的潜能、塑造健全人格,解决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形成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下的全方位教育网络、营造立体化的校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全面树立深层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设多渠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中职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中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十分重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纲领性文件,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等做了具体指导,使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和加强,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中职教育和中职生心理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就像一缕春风,吹开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更加有效的思路。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生活环境由家庭家人向学校师生转变,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巨大困难,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此外,中职生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下岗职工家庭、低收入家庭、低学历家庭比例较高,这些父母大多不太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孩子的关注度普遍较低,教育方法难免不够恰当;中职生在初中又多是问题学生,经历过中考失利的打击,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感,自我认识不足,抗挫、抗压能力差,胆小怯懦,自卑孤独,情绪不稳、易激怒,易受诱惑,自控能力差,叛逆厌学,敏感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这个年龄段的思维又开始趋于成熟,性格特征日益稳定,情感表现内隐文饰,人生观逐步形成。他们迫切需要渗透于学校教育中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心理教育过程。
但是,就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说,或多或少存在侧重于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不够重视;没有专门机构,组织管理不到位,教育缺乏系统性、制度化;缺乏场地,经费投入不足,设备不全;欠缺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工作主动性不强;教育方式单一、枯燥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疏导,忽视面对全体学生的辅导;把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混为一团,教育方法多批评、体罚,少关心、帮助;缺乏心理教育氛围的营造,咨询室的作用发挥不大;教育途径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做讲座为主,局限性较强;心理健康教材不统一,校本教材虽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较少,多由缺少心理学专业系统训练的德育或行政人员、经过短期培训的教师兼任。由此可见,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性形成一对矛盾,难以平衡,这不利于中职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是由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里格曼提出的。主张心理学应从人潜在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心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问题”的去除,更关键是“发展”的主题,帮助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中职生开展教育活动,构建中职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发中职生积极的心理潜能,开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无疑是一种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就教育方向和目标而言,重心更倾向于人的积极因素的发掘,目标落实到全体学生和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就教育任务和功能而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各种潜能的开发上,突出学习能力的改善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就教育对象和内容而言,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家长,内容涵盖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发挥智能优势、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等核心因素;就途径和方法而言,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建设积极氛围和立体教育网络,提倡分享与传播、互动与体验、预防与发展、团体与个别、情景与传授等方面;就成效与评价而言,更看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就是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帮助我们中职学校从新的视角审视和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有助于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心理上、生活上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对中职教师来说,能帮助大家更新教育理念,从关注心理异常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型。对中职学校来说,可以转移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拓展教育目标;可以转变原有的单一模式,提高教育效果。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职学校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意义重大。
针对中职生心理特点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构建中职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形成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下的全方位教育网络。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部分教师、一个部门、仅在学校内部就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才能达到目标。中职学校要形成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分管校长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兼职专家为外援,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班主任为骨干,以行政人员为辅助,以企业实训人员为延伸,以班级心理委员为触角,以心理自助社团为加油站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队伍;形成以班级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以课程和实践为渗透点,以德育为依托,以管理为补充的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员、全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要以促进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为根本任务,通过家长学校、校务公开、心理网站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宣传,帮助家长创设温馨、快乐、关爱的家庭氛围,改善教育方法,明确教育目标,努力激发中职生人性中的美好品质;通过参加社区活动、企业实习、课外实践、学生社团、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掘教育因素,帮助中职生扩展生活空间,发现自我,满足社会需求,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共同构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载体的积极完善的全方位心理教育系统。
(二)营造立体化的校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尽管影响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是营造正向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中职学校隐性课程,这是培养、熏陶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能够对中职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首先,在对学校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操场、实训室等开放性的空间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设计、突出学校特色的同时,还应考虑积极心理健康主题,渗透教育因素,促进学生热爱学校和职业,感悟生活和人生,陶冶情操和性格。其次,建立以橱窗、黑板报、电子屏、广播站、校园报、专题网站、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平台为主的教育宣传阵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心理氛围,提高师生健康意识。最后,通过以“积极、发展”为目标的定期心理活动周、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课程、定向团体辅导、结合“四期”(始业期、修业期、结业期、顶岗实习期)的分阶段心理教育、网络互动交流等多渠道、有意义、针对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变成中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中职生的学习生活。建设立体化的校园积极心理文化氛围,将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中职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心理素质得到优化,快乐生活,阳光成长。
(三)全面树立深层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要做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职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走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层面,要摒弃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靶子的模式,把培养中职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作为核心任务,把预防和发展性目标放在首要位置;改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业人士来负责”的偏颇观念,强调“人人都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正面思想,让校内外的一切都成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供利用的资源,构建一个积极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最大功效;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总结反思,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提高效果。教师层面,在态度上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并以积极的心理看待成长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在内容上应考虑学生水平和需求,把学生当作充满潜力的个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吸引学生享受参与,体验成功,得到快乐;在方法上应努力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通过平等、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得到自信,通过倾听与尊重让学生得到理解,通过情境创设、参与讨论、自助活动、角色扮演等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得到成长。学生层面,在学校和教师的帮助下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主动适应各种困境,主动发挥潜能,主动接受自我,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塑造积极人格,主动成为自己心理的调适者。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渠道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一是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开设积极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序列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心理世界,传播积极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要突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发掘,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二是在学科教学和专业实训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要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使教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和学习,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影响带动作用;其次,学校要重视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知识、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和优势,针对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技能节、国学季、雷锋月、心理周等为载体,通过设计体育竞技、技能竞赛、才艺展示、素质拓展等系列活动,搭建舞台,激发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展示自我、发挥特长、提升自信、陶冶情操,满足需求,业余生活充实、丰富、有意义,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四是探索心理辅导和个别咨询的新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体验、分享等趣强味性的活动,向参与者提供宽松、坦诚、安全的交流互动环境,使参与者体验认识、解决问题、发挥优势,形成健全人格。通过潜能培训班、心理剧、心理漫画、心理宣传册、心理社团、心理小报等活动,引导学生挖掘积极品质,树立积极心理,提升幸福感。通过在个别咨询中建立平等、信任关系,积极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从积极角度思考问题,产生积极体验,有信心面对受伤的心灵,重新构建生活的意义。
五是搭建多元服务互动体系。定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讲座,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就业指导,对教师、企业人员、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电话心理咨询热线,随时倾听学生的心理烦恼;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信箱,解答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开通QQ心理咨询网上通道,在线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开放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建设心理健康网站,发挥宣传交流功能;成立学生自助社团,尝试朋辈辅导新模式;选举班级心理委员,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借助班级心理辅导员,加强心理教育针对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监控学生心理发展方向;成立家长心理学校,指导家庭开展教育;利用校外资源,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在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让师
[1] 刘剑.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 html,2012-12-07.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伯恕
G418
A
1008-8539-(2016)05-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