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浅析初中有效英语课堂的要素
■林海燕
什么是一节好课?站在学生的视角来看,一节好课其实就是一节有效的课。有效是指学会、会学和好学。学会是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会学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学是保持高度的学习动机,自觉自愿学习,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享受成就感、幸福感。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会是基础,会学是关键,好学是终极目标。不学会,会学就是一句空话;不会学,学会将事倍功半;学会了,会学了,才有可能发展为好学;不好学,学会、会学就成为一件苦差事,人生就失去了乐趣。
影响上一节好课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也可以说,哪些因素最可能促进学生学会、会学和好学?再具体一点,哪些因素最可能促进初中学生学会、会学和好学英语?影响一节好的英语课的因素无外乎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资源,其中学生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如果学生不喜欢任课老师,如果学生没有效仿的榜样,如果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即使教师才高八斗,即使教师对教材倒背如流,即使教师对教法运用自如,学生也可能学不会、不会学、不好学。
下面,我试图从师生关系、角色榜样、教学策略、互联网+四个方面谈谈对上一节好的初中英语课的一孔之见。
研究证明,师生关系的品质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学生喜欢的英语教师,其教学成绩不一定最高;但学生不喜欢的英语老师,其教学成绩通常不好。
毕业典礼后,一个女孩向我告别。她的父母一年前已远赴美国,但她一直在国内坚持到初中毕业。她说舍不得离开这个班集体,舍不得离开老师。她在毕业纪念册上写道:喜欢每节课上的“5分钟表演”,喜欢课间和老师朋友般的聊天,喜欢在炎炎夏日的课堂上边吃老师买的雪糕边复习的感觉……
耐心等待是一种教学智慧。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善待学生,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就会赢得他们的喜爱。这是一节口语课摘录:“……我注意到那个似乎很内向的男孩,平时常露出不自信的表情,坐在教室后面,喜欢躲在前面同学的背后,一接触老师的目光,就急速地低下头。今天由于人数少,我无意中将他安排到了第一排。尽管他仍怯怯的,但在个别辅导时的几次表扬后,他身子坐直了,脸上也有了笑意,频频举手发言或示意老师自己完成了任务。这让我很兴奋。他心情似乎也很愉快,目光减少了以往的躲躲闪闪。课后,我叫住他,勉励他继续保持今天的状态,顺便问起了过去不交作业、不举手发言、不认真听讲等问题。忸怩了好一会,他说道:‘老师,那次我是真的没带作业……还有,有时你提的问题,我也想举手,可我英语在小学没学好,不敢举手。’说完几句话,尽管正是数九寒天的季节,但我发现孩子额头都有了细密的汗。我突然感到歉疚,肯定是我没给他解释的时间,因急躁而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可自己还在生气、着急、埋怨,甚至一顿想给他非常严厉的说教……”
学习动机从哪里来?根据期望-价值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决于对教师或自己所设目标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是否期望成功。动机可用下面公式表述:
动机=期望
学习者对学习
成功的期望程度×价值
学习对学习者
所产生的价值
价值与期望是相乘,而不是相加。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名学生给一门课程的“期望”打零分,那么无论这门课程的“价值”有多大,动机都为零。同样,如果一名学生给一门课程的“价值”打零分,那么无论“期望”分有多高,动机也都为零。
教师要努力向学生推销自己的讲课、任教学科、课程价值。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一个好榜样胜过一千个好理论。”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讲述往届优秀学生的故事,或最好邀请他们去班里现身说法。
某年6月,正上高一的学生结伴看我。快上课了,他们还在教室门口围着我。
“老师,我想再进教室听课……”
“老师,现在你的学生好教吗?他们惹你生气吗?”
“老师,我们能进教室吗?看看学弟、学妹,我可以给他们忠告啊……”
我突然灵光一闪,何不让他们走进课堂,面对面地与学弟、学妹们来一次对话交流?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答应道:“欢迎你们走进课堂,通过现身说法,给他们一些建议或忠告。”
我向初一学生简单介绍他们后,就退到教室一角,把课堂交给了这些曾经的学生。一番客气推让,发言精彩迭出:
“上课前应做准备,不应大声喧哗。老师不是在黑板上写了要听写吗?我们那时听写前都赶快复习的,这时记得特快。”
“那时,老师常告诉我们学英语要大声读,大胆说英语,每天听听力。其实,英语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难,多下点功夫就行。”
……
可能学哥、学姐们的发言激发了这些小家伙们的思考,初一学生开始有疑问了,我借机鼓励他们大胆用英语提问。
英语口语比较好的Sunny大胆站了起来:“我们上课举手发言不太积极,其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想回答,但没有信心。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台上一个男孩认真地回答:“学习要不怕出错,回答问题要敢于出错,这样才能让老师明白你何处知识掌握不好;而且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还有助于老师顺利进行课堂内容。如果大家都不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只好自己回答,那样我们就不愿思考了。”
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学策略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包括课前2分钟准备、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上好第一节课、课堂留白、珍惜课堂生成的资源。
课前2分钟准备成习惯。课前2分钟准备,既能统一学生的思想,又能提高学生的士气,即为了迎接上课,让学生适度紧张,打开“心理开关”。课前准备包括:(1)用品准备:课本、教辅、活页纸、笔记本及本堂课所用文具。(2)精神准备:深呼吸,摒除杂念,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最后5分钟留学生。“如果没有时间复习,就会有大量时间去遗忘。”让学生巩固、消化当堂所学知识,教师进行反思、总结和个别辅导。最后5分钟也可进行随堂测验或小测验,让学生弄清自己知道什么与能做什么。
重视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全力上好新生第一课、双休日或节假日后第一课,这将左右一学期、一学年甚至三四年学习英语的态度、习惯和兴趣,须知,好的开始已经成功的一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节课要给学生立下规矩,约法三章——上课应怎样做,不应怎样做;如何做课前准备,如何预习和复习;如何听讲,如何记笔记;如何完成作业等等。如果违反了,该怎样接受惩戒。当然,这些规矩的制定要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不能形同虚设,最好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要特别注意上好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后第一节课,以寒假后第一节课为例。
第一堂课,是上午第四节,加之寒假刚过,我原本重申规矩、重新建议和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上课铃响后,我大声问候:“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换来的是参差不齐的“Good morning,Ms.Lin”。没有我想象中的“兴奋”与“激动”。就从这师生问候入手吧,我指着耳朵表示没听清,执意让学生们再次问候,他们的声音比刚才洪亮了一些。随后,我转到了关于课堂提问、回答问题、课前准备等一系列课堂常规。其实就是带领他们复习了学规和学英语的方法,只不过尽量运用英语表述罢了。
感觉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又转入“谈论假期”的话题。我兴奋地问:“Did you have a happy vacation?”只有微弱的几声“yes”和“no”,大部分保持沉默!不至于听不懂吧?“How was your vacation?Was it interesting or boring, or tiring?or exciting?”一边观察着孩子们的表情,一边慢慢地发问。这回换来的答案出奇的一致:“Boring and tiring.”“What did you do?”“I stayed at home and slept,I did my homework,I watched TV…”这情绪未免有点太负面了。我想起Helen假期去了毛里求斯,就请她介绍毛里求斯之旅,学生们才有了点精气神……
学会留白,别热衷于热闹的课堂,教师不妨“懒”一点。留白是指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一是在布置任务后,提示话语点到为止,别把窗户纸捅破。二要避免干扰学生思考,莫在学生开始思考时还不断重复“想一想”等唠叨语。三应给足思考时间,不要走形式和过场,也别急于给出答案。四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去讲解;学生能自己归纳出来的,不必去总结;学生之间能合作解决的,不必去插手。
珍惜生成的教学资源。学生出错时,教师不直接发表个人看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展示、讨论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要随时抓住课堂中不期而遇的资源,巧妙开展教学,让生成的课堂生动、富有创造性。
处于互联网+时代,无论你见不见、念不念、爱不爱,你都无法拒绝互联网,无法拒绝多媒体,而且当今的学生,对互联网与多媒体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老师。我们为何不因势利导?
让学生听标准英语、知标准外国文化、成标准英语思维。一是利用互联网创设真实的文化生活情境,开设英语欣赏课,播放英语电影片断,观看英语频道节目,欣赏外国名人英语演讲(如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结交外国笔友。二是利用文字和图片,设计耳目一新的导入,如在制作Christmas Party阅读文章课件时,从网上下载圣诞节和圣诞老人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圣诞歌曲等。三是向学生呈现课文的背景资料,如文字、图片、视频,利用各类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再进行整合,或当堂呈现,或上传到家长QQ群,让学生下载。四是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从互联网上查询、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课堂演示,或课后自学。
教师肩负着令人敬畏的责任。正如英国人杰夫·佩蒂所言:“无论你是否喜欢,教师都在创造着未来。好老师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好老师永无止境,好课永无止境,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烟台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山东烟台26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