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宇 (惠州学院 516000)
钢琴功夫在于听
董 宇 (惠州学院 516000)
我们常常注重钢琴技巧而忽略了对优美声音的追求。如何抓住优美的声音全凭一双好的耳朵。因此钢琴学习的核心在于如何“听”。也许你拥有一双完美的听觉耳朵,但是听是需要训练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细谈如何培养“听”的能力。这对培养听觉和学生的演奏能力无疑指出了一条可行性的建议,对于钢琴课程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因此拥有良好的听觉、善于细致发现美的耳朵是学习钢琴的王道。
声音;音色;节拍器;踏板;触键
钢琴音乐是一门语言艺术,是有声音的语言, 它需要用美的声音来表现。因为它比任何语言更易打动人。从学生时代走来的我们常常追求快速、华丽的技巧而忽略了美的声音。其实任何一个高超的钢琴技术最终目的都是用来表现音乐的。如何掌握控制钢琴的能力、刻画手下每一个音符、自信而轻松地创造出优美的音色,这成为每一位钢琴演奏者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每一位钢琴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走向的音乐之路。所以想要掌握好这门高超的技术,需要正确恰当的方法,因此如何“听”自己或其他演奏者的弹奏成为练琴和教学的秘诀。
“听”这个字在本质上乃是指有意识及有意义的听觉而言。经过了适当的启发及教育之后,“听”可以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1其实每一位演奏者或聆听者都有自己的欣赏鉴别能力,这里想说的是演奏者如何训练自己的“听”力,如何边弹奏边听音乐,一个听自己的音乐,一个如何听别人的音乐。
“注意听音色”是我从小学习钢琴的时候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话。老师一直说这句话说明我当时没有注意音色,也没有理解音色是什么。直到有一天,上大学时候听大师班,老师说“听”决定了音色,那个时候突然明白“音色”多么重要。正如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所说:弹奏时候“最重要和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发出的声音,技巧和其他问题是次要的。首先是色彩、色彩、色彩”2
第一,通过音色可以分析作品的风格。
巴洛克风格声部清晰,旋律线条明显,音色变化不丰富,声音纯净,犹如中国古诗句,常听却不厌烦,音乐线条起伏平缓;古典时期例如神童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最好辨认:声音晶莹剔透、干净透明,手指均匀因而颗粒性明显,音乐明丽单纯、轻松流畅;浪漫时期音乐叠拓起伏,音色时而恢弘明亮、大气厚重,时而忧郁暗淡、幽静深远。从气势逼人的激情澎湃瞬间跌至悄无声息的平淡无奇;印象派风格对音色的要求特别突出,例如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特别呈现出朦胧、模糊、不规则、瞬息万变的音色层次,犹如万花筒一般丰富绚丽;现代派作曲和声复杂、节奏特别、旋律多变、没有固定的曲式结构。因而音色怪异突然,甚至采用噪音的音色。例如巴托克的很多作品模仿打击乐的音色,将钢琴作为打击乐器的鼓来演奏。
第二,通过音色可以获得恰当的触键方式。
演奏一首作品由于不恰当的触键往往声音是错误的,音色表达不够准确得体甚至怪异。例如欣赏巴洛克时期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音色圆润不尖锐,音乐连贯歌唱,四个声部的线条平缓却歌唱,听到这样的音色可以想象到作曲家对演奏者的要求:手指部分要略微躺下了用多肉的部分触键;遇到固定低音或低音声部是较长时值的音符触键需要用到手腕或前臂的力量,将低音声部的线条与其他几个声部通过不同的音色明显区分出来;巴赫的复调作品往往有断有连,遇到快速的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或更短时值的音符常采用连奏,触键应用手指的力量快速跑动,音色听起来灵活轻盈、欢快而优美;当遇到较慢速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或更长时值的音符往往采用断奏,触键时用手臂力量,手腕放松固定不动,前臂以肘部为固定位置,上下抬臂演奏。获得的音色明亮坚实、厚重深沉。
通过判断音色的方法去听各种录音碟、音乐会、大师班,可以学习到各种触键方式,通过不同的音色可以准确的推理出演奏家巧妙运用的各种触键动作,因此我们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听各种版本的音乐,而不是盲目的浪费时间。
第三,通过音色可以掌握踏板的应运。
苏联钢琴家斯罗伯得亚尼克曾说过:“练习时重要的不光有技巧,还有声音。好的声音是从内心、大脑、也是从手中发出来的。要重视触键的训练,使之圆滑均匀。要用耳朵来监督踏板的运用。”不同的音色来源于不同踏板的使用方法,尤其与右踏板(延音踏板)息息相关。例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极少使用踏板,现代钢琴演奏者如果使用踏板也是在音色需要暗淡轻柔的时候使用左踏板(低音踏板),这个时期大多使用手指踏板,利用手指的保持音来营造共鸣效果,比起使用延音踏板这样的音色更加干净、连贯,不吵闹;音乐家贝多芬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领军人物,他将钢琴的踏板和琴键做了大量的改进,这个时期至浪漫时期的音乐将钢琴的踏板发挥到淋漓尽致,例如贝多芬《32变奏曲》第一变奏的第六小节:音色在一个小节内从强烈的(sf)突然变得柔弱(p),踏板时而踩延音踏板、时而踩低音踏板。(见谱例1.画波浪线小节)
浪漫时期不仅大量运用钢琴三个踏板,更重要的是将延音踏板运用的非常细致,分别有全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三踏板、抖动踏板(碎踏板)。浓妆艳抹的色彩常常用全踏板;音色干净不吵闹需要用四分之三踏板;音乐轻柔而连贯或连续跳音的句子常常运用二分之一踏板;较长的华彩句子或炫技性的句子中为了音色纯净不混乱一般使用抖动踏板。例如:《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09号》第一乐章的第15小节:一长串音符就是运用了碎踏板,脚后跟作为支点,脚腕放松,使用碎踏板后这里的音色明亮连贯,旋律清晰。(见谱例2.画波浪线的小节)
很多演奏者当音乐表情柔弱时,弹奏速度会自然渐慢;音乐激动,则速度越快。音乐的节奏感随着情绪的起伏而导致不能持续稳定。这需要演奏者跟随节拍器长期反复的练习。节奏感好的演奏者,通过节拍器很快调整自己的速度,可以快速建立稳定的节奏感。但是节奏感较弱的人,则需要小心练习,比如:以一个乐句为长度单位练习,需要分手很慢的速度练习,弹奏中仔细将节奏重音、强弱表情做出来,一个速度反复练习至成熟再逐渐递进至下一个速度。节拍器使用时要注意以2或3的速度叠加,不能进度太快,每个速度都需要耐心磨炼多遍,演奏者竖起耳朵听节拍器和自己的弹奏是否和谐。这样的方法专心弹一曲,反复多日,稳定的节奏感便会逐渐呈现出来,这将为今后练习其他作品奠定良好稳定的节奏感。
这里建议用电子节拍器,电子节拍器相对机械节拍器更适合携带和长久练习。机械节拍器的拍子速度会随着转轴的时间逐渐变慢,电子节拍器拍子的速度比较稳定;而且电子的节拍器可以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可以用较平缓的速度逐渐练习至熟练的程度。
演奏者无论是初学或是专业水平都需要善于辨别自己的音色,不要在弹奏中出现怪异的音色。听弹奏中的“怪音”不是指错音或漏音,而是一个不符合音乐语境的音色,例如:砸琴造成的生硬音色等。
演奏中怪异的音色是如何造成的?弹奏中,由于某一个肌肉或关节紧张,甚至精神紧张都会弹出不和谐、生硬的怪音色。此外,钢琴基本功不扎实,也会弹出虚弱不结实的怪音。
若想令一个乐句中的每一个音色都和谐、饱满、舒服,就需要一双时时刻刻准备好的耳朵,仔细聆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音符,好的耳朵能够训练双手的控制力,好的耳朵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边弹边听,遇到双手或多声部的地方需要分手、分声部歌唱弹奏,细嚼慢咽,切不能急于求成。
以此方法长期练习,练琴习惯就会良性循环了。
听一场专业的音乐会需要准备吗?
一场专业的钢琴音乐会都需要精心的准备,我这里指的是听者的准备工作。我们往往抱着崇拜某位名家的目的去听这场音乐会,甚至音乐会后排队等待签名和留影。然后一场场音乐会,厚厚的入场券成了往事的追忆。多年后自己的演奏水平仍然停留在当初的阶段。
大学时期和研究生求学的时期,我身边钢琴专业好的学生总是很会学习,很懂得安排自己的耳朵如何听音乐会。有一次我年级的学霸某场著名的音乐会中正好坐在我的后排,当我沉浸在感性的崇拜和美妙的音乐中,那位学霸双手捧着谱子理性的听者音乐会。所以学习好不是偶然的,绝对是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的。这里总结几点上学时候积累的好办法。
第一,听音乐会前搜集作品。
听音乐会之前我们最好要有音乐会完整的节目单,并且了解各个曲目的作者。接下来一定要翻看音乐史方面的资料,既要了解清楚作曲家的作曲风格,也要了解这首作品是作曲家什么时期创作的。比如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拉威尔早期的作品《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是1899年作曲家还是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身份写的曲子,因此不免生涩之笔。而八年后拉威尔自己的钢琴作品《镜子》一经出演立即深受大众喜爱和追捧,当时最有名的《音乐杂志》评论这首作品为相对冷淡的晚会音乐注入了温暖活力。3
第二,听音乐会前要听CD,提前视奏。
听音乐会CD要找到多位演奏家的不同版本来欣赏,毕竟能在历史上灌制音乐唱片的音乐家都是实至名归的大师。如果不懂哪里怎么找寻什么版本的唱片,建议大家买一本《音乐圣经》,这是一本非常棒的音乐字典,可以非常细致的查阅到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唱片和灌制公司等。
然后就是要找到音乐会曲目的谱子,不要找虫虫打印等,一定要找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曲谱,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找国外维也纳版本,这是净版本,最接近原著不乱加修改的版本。
视奏音乐会曲目要依据自己的能力尽量亲自摸一遍曲目,经过自己的双手演奏的作品印象会更加深刻,并且听音乐会时候会更加细致。
第三,听音乐会要带曲谱。
盯着谱子听一场音乐会感觉实在太棒了,谱面上所有的标记被音乐家轻松弹奏出来,无一个漏下。盯着谱子不仅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作品,更加能通过细致的记号看到音乐会的演奏家多么的敬业和伟大。就像几年前我在星海音乐厅听音乐家郎朗弹奏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深深被郎朗的技术和对作品细致的传达所折服,当时自己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因为听得出演奏家郎朗背后付出太多不为人知的辛劳。
听“录音”,这里指的不是听“音像资料”,是录制自己的音乐,反复听自己的弹奏。当一首作品千锤百炼终于可以流畅背奏的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反过来以观众的角度来欣赏自己的弹奏了。现在录制音乐的手段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DVD录像机、手机、专业录音笔来完成,甚至弹到一定水平了,可以寻求专业的录音棚或录音室来帮助自己录制。将准备好的多首作品一次或多次录音,灌制一盘属于自己的光盘。
当你听到自己千辛万苦反反复复弹奏的作品终于熬成一张精美的录音光碟时,此时所有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非常值得的,并且通过细听录音很容易找到自己在某个时期演奏作品的优、缺点,因此,通过录音的手段去学习钢琴,进步确实很明显。
由上述这些关于“听”的方法告诉我们耳朵是可以逐渐训练好的,我们每一位学习钢琴的弹奏者必须具备一双明锐而细致的耳朵,从巴赫到现代派的巴托克,从自己的弹奏到大师霍洛维茨的弹奏,从钢琴音乐到各个乐器及交响乐队的表演,我们都要仔细的竖起耳朵去学习。只要在“听”的能力上多做训练,就一定会有出色的音乐鉴赏力和钢琴的弹奏能力。就像伟大的钢琴教育家亨利.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在他的钢琴著作《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所说:“每个演奏者首先应当关心的是声音的训练,他的最重要的任务也在于此。”4
注释:
1.参见[美]露丝·史兰倩斯卡著;王润婷译.《指尖下的音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36-137.
2.参见《钢琴艺术》编辑部编.《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三),北京:华乐出版社,200(年5):144.
3.参见M·马纳.《莫里斯.拉威尔》,巴黎,1986:186.
4.参见《钢琴艺术》编辑部编.《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三),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5):148.
[1][美]露丝.史兰倩斯卡著;王润婷译.《指尖下的音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2][美]Patricia Fallows-Hammond编著 冯丹 姚纯青译:《钢琴艺术三百年》,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8(6).
[3]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
[4]高为杰,陈丹布著.《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
董宇,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惠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