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东珠 (青海民族大学 810007)
多元的撒拉民歌文化
扎西东珠 (青海民族大学 810007)
本文运用人类学与音乐学的方法深入对撒拉族民歌文化作较为详细的论述,阐述撒拉族民歌的多元性。
撒拉族;民歌;音乐文化
撒拉族是元代从中亚的撒马尔罕(今土库曼斯坦境内)迁徙至今青海循化一代,经长期的历史过程,与周围居住的藏、回、蒙古、汉族人相互融合形成的,信仰伊斯兰教,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语组,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人口十万余,从事农业与餐饮,多数会讲汉语,甚至会藏语。
“玉儿”是用撒拉语演唱的一种古老的情歌。也称“撒拉曲”。唱词为五言体,句式不定,四句、六句、八句或者更多句为一首的短诗构成。词句一般采用比兴的手法,较优美。内容反映撒拉族青年受封建礼教压迫,冲破种种压迫与禁锢的愿望和对美好爱情的与向往。玉儿影响较大的有《巴西古溜溜》《白兔之歌》《皇上阿吾尼》等。“玉儿”最常用五声羽调式,突出主音上方四度商音,从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旋律线条。下例为《巴西古溜溜》小三度跳进的使用使得曲调略显忧伤。
此曲曲调为五声音阶,能够清晰的分辨出旋律中包含着藏族山歌“勒”1中所特有的短促、清脆的颤音,而且通过曲调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形式还能看到藏族酒曲的影子。这首曲子既保留了“玉儿”的特征。同时吸收了藏族民间音乐的养分。作为撒拉族早期的主要歌曲形式“玉儿” ,受到藏族民歌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风格。
撒拉族地区流行的“少年”,在音阶、调式、旋律结构、节奏、曲式结构、衬词等多方面都具有自身性的艺术风格与特征,故称“撒拉少年”。
撒拉族花儿大致始于明初。明初正是撒拉族形成和定居循化地区的时期,他们接受“少年”必定在略通汉语之后。据《撒拉族简史》记载,在清乾隆年间修编的《循化志》中,曾经记载有当时流行的一首“少年”,《撒拉的艳姑是好艳姑》的撒拉曲令:“撒拉的艳姑是好艳姑,脚大手大者坏了。脚大手大你 谈嫌,走两步大路是干散”。这足以说明早在二百年前,已经是“撒拉少年”盛行的时期了。所以说“撒拉少年”始于明,盛于清。
“撒拉少年”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常省略角音,形成由宫、商、徵、羽四音组成的四音音列。也有省略角和徵,用羽、宫、商三音形成三音音列的。所以在四音音列基础上构成的撒拉族“少年”,是较有特点的音阶结构形式之一。三音音列则使其形成其独特的旋律音调。羽调式居多,也有少量的和徵调式商调式。撒拉族徵调式的“少年”由于强调羽、宫、角三音,所以具有羽调式的色彩,比常用徵调式四音列徵、羽、宫、商的汉族、回族“少年”风格显得更加细腻、雅致而又质朴、深沉。演唱形式以独唱和对唱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演唱中的正词都用汉语方言来演唱,在中间或末尾加上的衬词衬句却都用撒拉语,其个性突出,别具特色。“撒拉少年”大部分属于情歌,因此一般在村庄或者亲属在场的情况下不能演唱。田间地头和山坡野外就成了演唱“少年”的广阔舞台。撒拉族群众衡量“少年”歌手本事大小,除了其声音优美透亮外,还能否会唱“三国”“杨家将”等为主要标志。这也说明,撒拉族吸收了回、汉族人民的说唱音乐文化与风俗习惯。
这首“少年”从歌曲起腔可以发现,它与当地的藏族情歌“拉伊”2几乎完全相同。
宴席曲流行在回、保安、撒拉等民族中,为婚礼上演唱的歌曲。用汉语方言演唱。新婚之夜,宾客到新郎家中唱宴席曲,歌声嘹亮、起伏跌宕,直至天明。宴席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整齐,有时还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热烈欢快的宴席曲使婚礼的气氛达到高潮。撒拉族宴席曲以五声羽调式最为常见,也有少量的徵调式和商调式。题材内容广泛,宴席曲曲调婉转,音域较低,基本歌腔多为一个上下句,格局内容、感情和语言声调的变化而变化。宴席曲多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有独唱,也有一人唱众人和,形式自由,唱词优美风趣,旋律热情生动,节奏充满变化。
土族亦有名为《阿里玛》的宴席曲,说明了互相交融的文化多元性。
撒拉族民歌和土库曼民族的民间音乐已几乎无共同之处,找不到阿拉伯-波斯音乐的风格特征。说明撒拉族先民的音乐并没有传承下来,而是在同汉、回、藏等诸多民族长期交往中形成。其民歌的音乐风格与其他民族的民歌呈现出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有些曲目则直接来源于其他民族,如《方四娘》和《尕老汉》来自于回族,《孟姜女》与《四季歌》来自于汉族等,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周围其他民族交互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音乐素养,呈现出多元性特征。
注释:
1.安多藏区一种古老的自由体山歌。篇幅短小音域极宽。高音时采用称为“叠昂”的颤音。
2.意为“山野情歌”,内容多为爱情题材,也有少数赞美家乡风光和草原景色的。一般不能在家里唱,只有在远离帐篷和长辈的地方才能唱。拉伊的歌词多用比兴,语言生动浪漫,曲调高亢自由,音域宽广奔放,节奏鲜明,散拍中有规律,规律中有自由。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3]马学义,马成俊.撒拉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4]中国民间民歌集成(青海卷)[M].西宁:<中国民间民歌集成>青海编委会,1999.
[5] 撤拉族简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