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杰
从利率市场化视角看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朱伟杰
1996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开启,随后债券市场利率、外币贷款存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以及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管制,对我国金融秩序的重新构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利率市场化的作用机制,针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是引导商业银行主动研判金融市场资金供求余缺,培养商业银行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形成较为均衡的市场资金价格和较为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的利率管理机制。从进程推进来看,利率管制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一阶段,此后一段时期将进入缓冲期,各商业银行会自主形成定价联盟,四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分别商定同盟利率水平后对外报价。缓冲期过后,商业银行将脱离联盟,根据对金融市场资金余缺的判断,以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为基础对外报价。随着央行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将会实现真正意义的利率市场化。基于对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判断,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虽然放开利率管制,但不会放弃利率指引,不会允许因利率市场化管理不力给实体经济融资加压。从资金层面看,我国近几年一直处于降息通道,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的惯性下行走势不会很快终止。从市场层面看,目前资产方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负债方的居民储蓄投资追求更高收益,势必导致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更多地处于从属地位。
在利率市场化初期,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不会大幅上扬,存贷利差会进一步收窄,其他多项利率水平之外的管理要素会遭遇不同程度冲击,对基层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利率管制虽然放开,但市场有效资金需求不足和富余资金投资不畅并存,基层行不得不随行就市,承担吸收高价存款、发放低价贷款的角色,最终面临利差收窄、利润水平下降的不利局面,加之利润留存的不确定性也将导致基层行资本压力增大。
二是定价基础发生改变。基层行一直实行的是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定价策略,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成本加成,存款直接设置上浮幅度,“基准利率”这一基础指标的核心管理地位没有发生过变化。基准利率在利率管制放开后会逐渐淡出金融市场,如何选择适合的定价基础、LPR是否能够成功接替等一系列问题,考量着基层行的定价能力。
三是客户结构快速调整。利率管制放开后,一方面高评级的大客户将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可以自由在金融市场中寻求更低的融资来源,另一方面区域性的中小客户又会被地方性商业银行垄断,给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更优质的金融产品、更低廉的融资成本。农行全国一盘棋的客户管理模式势必在越来越细分的差异化客户管理格局中面临变革。
四是信用风险管控难度骤增。在利差收窄的压力下,基层行有增加信贷规模的动力,尤其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人和贷款项目有营销冲动,有可能导致基层行信用风险管控难度加大。为实现利润目标,迫使各级行追求高利润,决策行倾向于选择至少在短期内有利可图的业务以确保利润不下滑,管理行倾向于选择利润高的业务以保证执业评价稳定,经营行倾向于选择利润高的业务赢得更高的绩效评价,这种自上而下的高利润目标势必带来更高的风险暴露。
五是金融创新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的核心要义是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金融市场活力,实现金融效率最大化。农行在产品设计、流程管控等方面受制度框定的色彩较重,金融创新的链条较长、反应较慢,在金融创新方面往往处于劣势。
(一)创新利率定价模型。
在利率市场化作为还定价权于市场主体的管理模式下,必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形成与市场、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总行应主动尝试将经济周期、区域经济特点、政策导向、流动性情况、储蓄投资意愿等多重因素拟合形成农业银行的“基础利率”,作为定价基础。此“基础利率”随其中主要要素的变动相机而动,并允许各分支机构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在此基础上另行加减点,形成区域“基础利率”。有了定量化的利率定价模型,全行可以随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利率定价调整。基层行应清晰认识利率市场化内涵,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及时转变角色,抓住变革的关键,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秩序重建中争取主动。
(二)创新客户管理模式。
一是实行差异化战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客户制定详尽的营销模板,便于基层工作人员有的放矢。二是组织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部门,制定详尽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提供专业的服务保障,充分挖掘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三是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将零售业务的全部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有序整合,从中选择产品组合向客户进行推介。
(三)创新风险管理举措。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银行利率水平超出国债利率的部分就是风险溢价,拥有完善风险管控框架的机构将赢得更高的风险溢价。在信用风险方面,要以更加灵活、更加全面的方式来处理,重点控制融资额度不受外部价格刺激产生冲动扩张,在接受多种担保方式、多种担保标的的同时,提高担保物的风险敏感度,进一步强化决策、管理和执行层的履职能力,从内部控制角度控制信用风险。在流动性风险方面,要重点提高期限错配的管理能力,运用动态的、双边的管理手段,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灵敏度,并将流动性管理渗透到日常各项业务的管理中来,不单纯依靠压力测试缓解流动性风险。在利率风险方面,通过制定多种利率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原来生搬硬套、对风险管理茫然不觉的管理状态,可更多借鉴国际上通行的金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上限齐全、下限期权、双限期权等以定量化的手段管理利率风险。
(四)创新金融服务手段。
加快构建能够支撑利率水平的“主动型”金融服务平台,将服务重点从单一存贷款转移到一揽子金融服务的构建,将传统的价格营销转移到主动的综合产品、综合服务营销。一是在金融脱媒的大环境下主动与企业直接融资挂钩,为其提供债券承销、定向增资等融入中介服务,获取服务佣金的同时带来低成本资金来源。二是为企业和个人的富余资金提供股权投资、并购融资等融出中介服务,获取服务佣金的同时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三是为优质客户资源提升投融资顾问、常年财务顾问服务水平,获取服务佣金的同时培育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五)创新业务经营战略布局。
利率市场化后,资产负债业务不只有贷款、存款,可将多种业务的营销时间、营销对象进行细分,理顺其交叉关系后纵横编织成网络化业务经营和管理格局。如针对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在其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可以重点交叉销售信用卡、汽车贷款;在资产业务开展的同时交叉同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在负债业务领域不再依靠存款单一资金来源,将同业存款、各类理财及相关的资金作为存款的另一种形式积极融入;还可以将资产与负债等多重业务交叉营销、组合营销。
(六)创新数据采集和应用模式。
为夯实资产负债管理基础,全行信息数据管理要从传统的单纯报表采集、披露向服务营销的方向转变,力争每一个产品、每一类客户、每一项政策都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要立足于服务业务经营,针对业务经营的变化及时调整数据仓库的内容重点,确保数据采集能始终与业务经营保持同步,在更高程度上匹配自由灵活的金融市场的要求。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淮安新区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