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滨河校区 吉林长春 130600)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张 蕾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滨河校区 吉林长春 130600)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西湖的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朗读中深入感受西湖的绿。
3.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4.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语言的优美,领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感受西湖的绿。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媒体课件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西湖的绿,这节课我们就品析作者的语言,走进课文进一步体会绿的魅力。
(1)回忆上节课内容:作者游览了西湖的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说那里的旅游"绿”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强调生字“隐”“港”的写法。
2.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的绿,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的绿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自己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选择一处景物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
过渡:灵隐、苏堤、花港的绿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就让我们在作者的语言中细细的品味吧。
4.默读所选内容,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语句,思考
从这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在作者的描绘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1)生自由默读
(2)小组探究交流
(3)全班汇报(提示学生这样说:先说说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认为能体现绿的特点的语句或词语,然后说说你的体会,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4)师适时点拨
5.访灵隐
(1)指导:道旁的树木“苍翠欲滴”的浓郁和“雨丝儿”的轻柔。
“苍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想像一下:春天那细细的雨丝飘落到你的脸上是什么样的感觉?你能读出轻柔的感觉吗?(学生练读,指生读)
为什么飘着的雨丝都是绿的?(引导学生是因为树木的绿,所以映衬得雨丝儿似乎也是绿的。)
(2)体会语句:绿的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浅极了,亮极了。(从语句中体会绿的层次分明、绿的多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式?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旷神怡”的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读小径的绿,重点指导把“直”读得长一点,读出儿化音,体会绿色的延伸;把“缝”读成儿化音,体会又细又小的石头缝里都是绿色,从而感受灵隐绿色无处不在。
(5)读溪水的绿:想象“水花飞溅”“飞珠滚玉”的画面,体会溪水的美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小结:作者雨中去访灵隐,先看到了树木的绿,接着看到了小径的绿,又看到了溪水的绿,到处都是绿色,如此的丰富,难怪作者说,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这段文字。理解“扑眼而来”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知道哪些?(扑鼻而来、扑面而来)
(6)交待构段方式:生体会第一句话在这段中的作用,和下面的描写有什么关系?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6.漫步苏堤
(1)作者漫步苏堤,按照什么观察顺序写的?都写了哪些景物?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默读,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抓住文中的语句汇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了树木和青苔的绿。)
(2)指导学生理解、体会:为什么一棵棵树离得较远,还有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
(3)“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一句中的“似乎”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去掉了就真的是一直绿到了地下,可见作者用词很准确。)
(4)作者看见青苔的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指导学生读出惊奇、兴奋的心情。
品读青苔的绿,了解青苔的形状有趣,美如画。仿写句子。
①用一个词概括青苔的特点。(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②学习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对文章的作用。(排比句式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句生动形象)
③仿写句子(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课件出示图片文字,了解苏堤美景以及它的来历。
7.花港观鱼
(1)读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花港的绿。指导学生读出那种欢快活泼的情调。
(2)赏荷:播放课件欣赏荷叶,由画面还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扩展、联想。(还能看到蜻蜓、蝴蝶飞舞、青蛙在荷叶间跳跃等;想到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悟意境:作者在写花港的绿的时候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她喜爱这儿的绿的原因是什么?
①修辞方法;拟人(蹬着脚告诉你……裙袂飞扬,翩然飞舞);对比(初春的杨柳和荷叶)
②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本是生命的颜色 ”是什么意思,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绿的勃勃生机,富有茁壮的生命力。体会荷叶的多情。
过渡:随着我们对这三处景物的观赏,作者带我们走进一片幽静的意境。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从最后一段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余游未尽、恋恋不舍的情感)
师小结:让我们再回头看一眼西湖的绿吧(学生看板书)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了西湖的三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赞美了西湖的绿,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西湖的美景呢?
学生自由思考想象
同桌间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8.总结提升
(1)总结思考: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西湖绿的浓淡、绿得活泼和绿的生机,让我们再次感受了西湖的美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西湖是五彩缤纷的,作者为什么选择“绿”来写?(这是篇节选,师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了解作者描写本文的原因)
(2)从课文中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作者的写作顺序清晰明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视角的不同、新颖独特等等)
9.仿写“绿”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那么多的写作方法,那你能模仿着也写一写吗?可以写菜园的绿、公园的绿、春天或者夏天的绿等等,比一比,看谁写的绿色最迷人。
板书设计:
西湖的绿
访 灵隐——扑眼而来 苍翠欲滴 深浅不一,飞珠滚玉 (多彩)总分
漫步苏堤——莽莽苍苍 形状不一 布局宛然 (多姿)由远及近
花港观鱼——生机勃勃 生命绿色 (多情)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