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民
(吉林白城大安第五中学 吉林白城 137000)
强化语文教学的“读”
孙树民
(吉林白城大安第五中学 吉林白城 137000)
摘 要:语文是一门有声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感,使学生在读中学语文,领悟语言,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用范读做学生的楷模,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将读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语文课堂变得书声琅琅、活色生香。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范读 兴趣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时,应该注重文本的朗读。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1]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学语文而不朗读是不可想象的。朗读,既是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朗读时,心、口、耳、唇、舌等多种感官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使静态的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使阅读者的感觉、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充分活跃起来。从教育实践看,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欣赏的趣味,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借助于语气和表情表达文章的神采,有利于提高语感鉴赏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应当重视朗读,因为它不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朗读这一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多媒体是“美”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楷模,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重视多媒体的范读。精彩的范读,能够很快地使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精彩的范读,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发挥独特的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精彩的范读,是学生培养情感,启迪情感,激发情感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就要认真地研究朗读,把课文朗读好,把感情恰如其分地事融入到语言文字当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自然而然在进入角色,感受文本。教师在设计范读过程中,音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轻重缓急,表情的丰富变化,都会让学生进入情境。特别像《三月桃花水》和《美丽的武夷山》这一类意境优美的课文,更应该通过多媒体的朗读来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2.音乐能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心灵的共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曾尝试一、二,例如:在教学《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我采用了配乐朗读,学生在歌曲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徜徉在雷锋的故事里,深深地感受到雷锋那年轻有为,事业壮丽,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从而体会作者对雷锋的敬仰与怀恋之情。
3.教师范读引领,诱发情感。学生受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对有些课文读出感情,确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去诱发学生心中的情感,用教师的阅读热情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就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教师利用得当的肢体语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绘声绘色,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随着老师动情的朗读,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徜徉在文字的美妙之中,与作者心灵相通,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同时感染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从而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当然教师成功的范读应做到:语言准确规范、清晰流利,准确传情达意;感情真挚,融情入境,通过读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用动听的音质,优美的韵律,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与启迪;范读要适时,初读前的范读,帮助学生正音,感知课文;理解重点句段时范读,促进学生感悟;学生读得不到位时范读,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有立竿见影之效。教学中,有些文章的朗读自己感觉也无法较好地范读时,不妨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课文朗读录音代替教师来范读,同样能达到以读促读之效。比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在初读课文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沉稳昂扬的朗诵录音后,使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学生自然能读出诗歌的恢宏气势。[2]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到中学语文学科,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较多的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境界,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为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把阅读当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提高学生读文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美丽的“陷阱”,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在教学《月光曲》时候,也就是文中贝多芬所弹奏的《月光曲》描写意境的一段。我对学生说“下面这段话,只要你用心细细品读,将自己融入里面,咀嚼到最后你会将自己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也许你从来还没有感受过那样的世界,但我保证这将会是你人生中一个美好的插曲,你一定会被它陶醉,你也将终身难忘。”学生们自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向往、憧憬而快乐的走进我的“陷阱”,学生朗读时再配以钢琴曲《月光曲》那朗读效果可想而知了。
此外,在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方面,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融入阅读的氛围中来。教师应当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并撰写阅读心得体会,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阅读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的书籍最多、写出的心得体会最感人。教师阅读的书籍多了,思想情感丰富了;对生活的感悟多了,视野开阔了,在讲课时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语感升华、语境体验、情感表达为标志。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把“读”贯穿教学始终,让“读”独占鳌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色生香。
参考文献:
[1]范晓静.浅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3(10)
[2]郭显英.浅析如何培养初中语文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