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贵耀(特级教师)
1.会读、会写“艇”“舱”“艄”“操纵自如”等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异文比较,领会作者开门见山的表达方法;通过读写互动,体味作者运用比喻写出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以朗读想象和视频欣赏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有魅力,感受水城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一、谈话揭题,对比开篇
1.谈话揭题。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同踏上了德国的土地,见证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奇丽景色;我们一起置身于有“万象之国”美称的泰国,体验着“与象共舞”的独特风情。这节课我们将跟随《金钱的魔力》的作者——马克·吐温,游览意大利东北角上的“海中之城”——威尼斯(课件出示:马克·吐温肖像和威尼斯小艇)。板书:威尼斯的小艇,讲解“艇”的笔顺和结构。
2.对比阅读朱自清《威尼斯》和课文的开篇段落。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威尼斯地图。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朱自清《威尼斯》的开篇段落。与课文开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来到了威尼斯,那么河道上一只只往来自如的小艇就一定会走进你的视野。
【设计意图: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效整合威尼斯地图和配套阅读朱自清散文《威尼斯》的开篇段落等课堂教学资源。在基于课文第1自然段的阅读之上,通过一张威尼斯地图的浏览,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的独特魅力;一段《威尼斯》开篇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了题目对于文章内容的意义,也领会了开门见山的表达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照组大鼠存活良好,模型组大鼠进食、活动减少,毛发凌乱甚至脱毛,成功率100%,丁酸钠组由于药物作用,造模成功25例,成功率为83.3%,成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
1.过渡:课文围绕着“威尼斯的小艇”会写些什么?阅读全文。结合课题,说说写了什么。
2.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的过程里,引导学生用一种比较熟悉的阅读方法——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这既是对已有阅读方法的再运用,也是对此前课题探究与发现的一种延续,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课题与课文内容之间的直接关联,体味其中的奥秘。】
三、二品小艇,体味情趣
1.一品小艇的特点与感受。
(1)过渡:威尼斯所特有的“刚朵拉”到底是怎样的呢?
(2)自读第2自然段,读一读小艇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注:船头、船艄、船舱。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特点。
(4)此刻,如果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结合观看《聪明旅行家——威尼斯》视频片段)
(5)小结写法。作者既抓住了小艇的特点,又写出了坐着小艇游览威尼斯的感受。
(6)写话。运用这种写法,写写“海宁的潮”,交流。
【设计意图:一个真正追求“语用”的课堂,应该始于朗读和体验。首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这个文本中,既要品味对“小艇”样子细致描述的比喻之妙,也要品味将小艇特点和坐上小艇的感受相结合的构思之妙。当学生充分体味了威尼斯小艇特有的情趣和课文的表达特色之后,运用——仿写“海宁的潮”——先写潮的样子,再写观潮的感受,方能水到渠成。】
2.二品船夫的驾驶技术。
(1)快速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阅读批注,同桌交流。
(2)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朗读。
(3)小结。一从船夫操纵自如,二从游客目不暇接,一直接、一间接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设计意图:相比于之前的文本,这一段是全文节奏最明快的一段,运用的构段方式也是学生最最熟悉的总分段落。因此以学生快速自读自悟为阅读抓手,教师只在学生发现间接描写的表达效果时作点拨与引导。不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不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四、小结存疑,推荐阅读
1.小结,存疑。这节课的学习,哪些是你新的收获?对于下节课的学习,你最想解答的疑惑是什么?
2.推荐阅读乔治·桑《威尼斯之夜》(见教材阅读链接)和朱自清《威尼斯》(见配套读物)。
【设计意图:教学中以“收获”和“疑惑”激发学生新的阅读兴趣;以“阅读链接”和“配套读物”作为拓展阅读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并为第三次探索“课题秘密”做阅读铺垫。让阅读教学由一个文本走向一组文本,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