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建州小学陈理晋
引导亲历,自主探究
□福建省建瓯市建州小学陈理晋
儿童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缘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应积极营造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和乐于探究,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现就如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谈谈笔者的点滴看法。
“思维开始于惊奇和问题。”如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笔者做了一个烧活鱼的实验:烧瓶内有一条活泼的金鱼在游来游去,教师用酒精灯给烧瓶上部加热,上部的水很快沸腾了,而金鱼还在快活地游动。学生觉得很奇怪:按照平时烧水的生活经验,水沸腾了,就表示水温已经很高了,可以把金鱼烧熟,可金鱼为什么没有死呢?学生的情绪处于最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就易于集中注意力,并能产生探究的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动手内容,从材料的搜集、选择到组装、操作,都要求人人动手。如教学《造一张纸》一课,通过人人动手做一张纸的操作,既让学生感受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也理解了纸是可以再生的:用过的纸,不要随意丢弃,回收后可以再利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平时学习用纸应尽量节约,不浪费一张纸,为保护森林资源,要从每一件小事来做起。又如学习《传热比赛》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了实验方案,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带塑料勺、有的带木勺、有的带钢勺,有的带铝勺,那么这几种勺子哪种传热快?在实验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仔细观察,忙于记录,在组内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发现:钢勺和铝勺传热快,木勺和塑料勺传热慢等。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有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等知识,充分体验了探究的快乐。
学生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如在学习了《金属热胀冷缩吗》这课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就是这座铁塔,一年之内要变化12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发生变化的?同学们讨论后回答:夏天温度高,铁塔要膨胀变长;冬季温度低,铁塔要收缩变短,夏天铁塔比冬天长12厘米,所以在修铁塔时,地基一定要牢固。第二个:1852年,英国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为了铁轨牢固,政府下令把一根根钢轨焊在一起,整条铁路没有缝隙,结果这种铁轨到了夏天变得七扭八歪,甚至有的地方向上拱起,到了冬季钢轨发生断裂。是什么魔力使钢轨弯曲、拱起、断裂呢?学生在解释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就不难解释这个问题了。接着再让学生解释烧开水时,为什么不能把水灌得太满?鸡蛋煮熟后,要把鸡蛋放入冷水浸一浸,为什么?
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的优势开展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感知大自然。这不仅解决了课堂教学直观材料不足的难题,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做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感悟科学探索的过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里的树下,观察树叶、捡树叶并完成统计:(1)我捡了()片落叶,这里有()种树叶,我们小组有()种树叶;(2)这些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各是怎样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观察,探究。当学生捡到一片片各种各样的叶子,小组中纷纷地议论着,比较着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兴奋地交流彼此的收获……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为教学提供了有趣教学材料,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有效材料,丰富了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就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搞”科学。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育。然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单纯的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从横向、纵向、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方面向课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不断地延续下去。如教学《改变物体的沉浮》这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去玩橡皮泥,运用不同方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孩子们的方法真多:有的做成船形,有的做成空的像饺子、像汤圆,有的借助其他的物体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运用改变物体沉浮的条件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还有的同学把橡皮泥做得很薄,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也能浮在水面上,并提出塑料尺子、三角板等物体也有这种现象(这是新发现,学生对此特别好奇,探究欲望异常强烈),随后孩子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仔细地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是“水表面张力”的缘故,这样探究活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作为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各种科学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亲历”充实教学每一个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有效做到“学生的科学兴趣日有所增,学生的科学素养日有所进”。